不按常理出牌的馬曉晴最終沒有逃過被觀眾遺忘的命運

曾經的她,在18歲前就已有7部電影作品,並因出演《北京人在紐約》一夜走紅,她便是馬曉晴。

不按常理出牌的馬曉晴最終沒有逃過被觀眾遺忘的命運

馬曉晴


1979年正好是“國際兒童年”,上海電影製片廠為此專門投拍了一部兒童題材的影片,並且請來了當時中國最有威望的導演謝晉。這部影片就是——,而這部影片最初,最讓影片副導演黃蜀芹頭疼的,就是尋找片中那個年齡最大的孩子——保育員湘竹。謝晉導演的要求是這個演員必須是在成年人和兒童、幼兒之間的那種人。

不按常理出牌的馬曉晴最終沒有逃過被觀眾遺忘的命運

《啊,搖籃》謝晉與小演員們

帶著導演這種模稜兩可的要求,黃蜀芹開始到上海市的各個少年宮去挑選演員。當時,11歲的馬曉晴正在黃浦區少年宮學習話劇。有一天,正在上形體課的馬曉晴被老師喊出了排練室,給一大堆人朗誦了《好媽媽》,年幼的馬曉晴並不知道,面前的這堆人裡,就有大名鼎鼎的導演謝晉。馬曉晴的朗誦讓黃蜀芹導演眼前一亮,她在馬曉晴的眼睛裡看見了流露出來的真情實感,她一下就喜歡上了眼前的這個女孩。出來後,謝晉迫不及待地對黃蜀芹說,就是這個孩子了。

不按常理出牌的馬曉晴最終沒有逃過被觀眾遺忘的命運

馬曉晴飾演的湘竹

就這樣,11歲的馬曉晴順利的進入了《啊,搖籃》劇組,開始塑造自己的第一個銀幕形象。那時候的馬曉晴剛開始接觸電影,什麼也不懂,跟她配戲的女演員進入角色之後演到這個動情的時候後按照導演的要求放聲大哭,馬曉晴感覺挺莫名其妙的,甚至都忍不住笑了起來,一邊笑還一邊問現場的工作人員,說她幹嘛要哭啊?把謝晉導演氣得渾身發抖:“你這個孩子怎麼可以這樣呢?你看看人家已經很入情節了,你怎麼還在那笑啊?”

不按常理出牌的馬曉晴最終沒有逃過被觀眾遺忘的命運

馬曉晴

《啊,搖籃》講述的是解放前,中央根據地撤離延安時,護送幾十位革命後代的故事,劇中的主角清一色都是孩子,其中馬曉晴扮演的湘竹是一個14歲的保育員,戲份並不重,但是她卻演的非常出彩。1979年,經過六個月的艱苦拍攝,《啊,搖籃》在11 月份上映了,馬曉晴不僅第一次在大銀幕上看到了自己,還初次嚐到了成名的滋味。馬曉晴的名字在學校裡被每一個師生熟知,在她的家鄉,甚至還有人家裡新生了小孩就直接給取名叫馬曉晴。

1980年1月出版的《大眾電影》甚至用不小的篇幅來評價馬曉晴塑造的湘竹,稱她是“孩子中的大人,大人中的孩子”。而正是因為參與拍攝了這部電影,年幼的馬曉晴就沒有過別的打算,一心就是想當明星。

不按常理出牌的馬曉晴最終沒有逃過被觀眾遺忘的命運

雜誌封面上的馬曉晴

為了這個夢想,在步入少年階段後,馬曉晴以平均一年一部的速度接拍電影,僅1981年那一年,她就接拍了《苦果》《沒有字的信》《子夜》三部電影。到她高中畢業前,年僅18歲的馬曉晴,已經有了7部電影作品。那個時候在學校裡上課的時候,馬曉晴最高興的事情就是有人找她去演戲,只要有成年人在她所在的班級外頭往裡探頭張望張望,馬曉晴就會不由自主地揣測,是不是又有人來找她拍電影了。

不按常理出牌的馬曉晴最終沒有逃過被觀眾遺忘的命運

馬曉晴劇照

1986年,即將高中畢業的馬曉晴做出一個讓父母和老師都很失望的決定,沒有選擇報考父母和老師期望的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一意孤行地報考了上海戲劇學院,然而,命運此時卻和她開了個不小的玩笑。報考上戲時,馬曉晴在考表演系的同時也報考了導演系,結果是導演系以為表演系要她,表演系以為導演系要她了,結果馬曉晴落榜了。

不按常理出牌的馬曉晴最終沒有逃過被觀眾遺忘的命運

馬曉晴

落榜藝術院校的馬曉晴再一次將父母就讀普通高校的建議放到了一邊,選擇了復讀。這一年王扶林導演,歐陽奮強,陳曉旭主演的電視劇《紅樓夢》正在熱火朝天的拍攝中,同時,謝鐵驪導演也在拍攝電影版的《紅樓夢》。這是中國電影界的鉅製,共六部八集,影片總時長達到了735分鐘。一個偶然的機會,馬曉晴知道了劇組招募演員的消息,她揹著父母跑到劇組去試鏡。面試那天,馬曉晴穿上了古裝戲服,頭上堆滿了頭飾,一進門就踩在裙子的前擺上,摔了個馬大趴,頭上的頭飾連著頭套都掉下來了。馬曉晴忙不迭地爬起來,手忙腳亂地去撿頭套,惹得謝鐵驪導演哈哈大笑,他一錘定音:這個人一定要演史湘雲。就是這麼一跤,馬曉晴跌進了《紅樓夢》。

不按常理出牌的馬曉晴最終沒有逃過被觀眾遺忘的命運

電影《紅樓夢》馬曉晴飾演史湘雲

由於《紅樓夢》裡史湘雲的戲份不是很多,馬曉晴一邊在劇組參與拍攝一邊複習高考,這一次,她的目標仍然是藝術類大學。1987年,馬曉晴如願以償進入了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千辛萬苦進入了大學,馬曉晴卻發現學校的學習生活和她想象的並不一樣。那時候學校教所有的人演戲都是那種比較闆闆正正的表演,這讓馬曉晴心生反感,她更喜歡發自內心的自然的表演方式。馬曉晴將目光轉向了國外,通過努力,她考取了美國舊金山音樂藝術學院,當年這個學院在整個亞洲僅僅錄取了兩名學生,每年還有9200美元的獎學金。馬曉晴向學院提出了出國留學的申請,卻被學院無情地拒絕了,盛怒之下的馬曉晴毅然選擇了退學。

不按常理出牌的馬曉晴最終沒有逃過被觀眾遺忘的命運

馬曉晴

1988年,馬曉晴從上海戲劇學院退學並北上到北京尋求表演上的發展,這個決定使她成為中國最早一批“北漂”的個體演員。而進入全新電影圈子的馬曉晴急需一部能夠證明自己的作品。同年年底,她等到了這個機會,那就是對她的表演生涯乃至整個中國電影都產生了重要影響的《頑主》。


當時的米家山導演看到了馬曉晴主演的《讓世界充滿愛》,就給馬曉晴寫了一封信,邀請她出演王朔小說改編的電影《頑主》,還隨信附上了劇本。當時的馬曉晴根本不知道王朔是誰,但是她在看完劇本後立馬喜歡上了劇中的人物。

不按常理出牌的馬曉晴最終沒有逃過被觀眾遺忘的命運

電影《頑主》劇照

《頑主》改編自王朔的同名小說,是中國電影第一次正面表現反傳統的“城市浪子”,他們以貌似超脫瀟灑的姿態,放浪形骸,遊戲人生。戲中主要的三位男演員就是現在大名鼎鼎的葛優,梁天和張國立。第一次見到後來在影壇大名鼎鼎的喜劇三劍客,馬曉晴心裡完全驚呆了,這幾個人是演員?

不按常理出牌的馬曉晴最終沒有逃過被觀眾遺忘的命運

《頑主》劇照

1989年《頑主》公映後,立刻引起了強烈反響和熱烈的討論。並得到了金雞獎的六項提名,這其中就包括馬曉晴的唯一的最佳女配角提名。然而讓所有人意外的是,馬曉晴並沒有得到這個獎,那屆金雞獎最佳女配角獎意外的空缺了。當時身為金雞獎的評委會主席的謝晉導演提出來,不要給年輕女演員這麼早就發獎。當時正是出國熱,很多獲了獎的演員都去了國外發展,所以謝晉導演堅持不把獎頒給21歲的馬曉晴,結果第九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的最佳女配角獎就空缺了。

謝晉的說法也不完全是無中生有,從1979年到1989年這十年間,有將近半數的金雞百花最佳女演員得主,之後都選擇了出國。這其中包括大家所熟悉的張瑜、陳沖、斯琴高娃、龔雪。雖然與大獎失之交臂,但幾年後,在這股“出國熱潮”退卻後,她卻得到了一個特別的出國機會,參加《北京人在紐約》的拍攝,而出演這部電視劇,馬曉晴最要感謝的就是姜文。

不按常理出牌的馬曉晴最終沒有逃過被觀眾遺忘的命運

馬曉晴與姜文 田壯壯

1992年,中國電影代表團在日本舉辦影展,展映的影片有馬曉晴的《北京你早》、《馬路騎士》,還有姜文和田壯壯導演《大太監李蓮英》,姜文和馬曉晴都是代表團的成員。在日本他們相處得非常和諧,十分開心。回國後,鄭曉龍邀請姜文出演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姜文向鄭曉龍提出了一個條件:“劇中飾演我女兒寧寧的,全中國我不要任何一個女演員,我就非得要馬曉晴這個女孩,一定就是她了”。

不按常理出牌的馬曉晴最終沒有逃過被觀眾遺忘的命運

《北京人在紐約》劇照

《北京人在紐約》講述北京人在紐約奮鬥和掙扎的生存故事,是中國第一部去國外拍攝的電視劇,此片的導演正是如今大名鼎鼎的鄭小龍和馮小剛。這部投資高達150萬美元,題材大熱的電視劇,一經播出便在國內引發了巨大反響,也創下當時收視率的最高記錄,此時已經成年的馬曉晴再次體會到了什麼是一夜成名。 自那以後馬曉晴老覺得自己生活在探照燈底下,到哪都有人看自己,完全沒有消停的時候,這讓她覺得特別不開心,沒有任何隱私。就連她在飯店吃飯的時候,也有服務員站在旁邊一直看著她吃飯,看著就嘿嘿笑,馬曉晴說:“你不要再對我笑了好不好,嚇死了。”

個人生活完全暴露在公眾視線下的馬曉晴逐漸減慢了拍戲的速度,也慢慢淡出觀眾的視線。2004年,馬曉晴又回到上海過起了平靜的生活,直到現在,她依然以寫劇本,寫廣播劇,或者自編自導小成本電影的方式保持著與電影的關係。

不按常理出牌的馬曉晴最終沒有逃過被觀眾遺忘的命運

馬曉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