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生鮮進擊餐飲零售,能否緩解京東餐飲屢戰屢敗的發展焦慮?

溫馨提示:本文約5085字,燒腦時間19分鐘,筷玩思維記者李三刀發於北京。

在BAT的投融資陣營中,騰訊是京東最大的股東,對於京東來說,自己老大的競對當然也是自己的競對,在站隊正確的建設中,京東反阿里、學阿里就很名正言順了。

比如說當馬雲用盒馬鮮生喊出“新零售”的時候,劉強東立馬就用“無界零售”做思想反擊,但對反擊的思考不能只是打打嘴炮,要在巨頭陣營的池塘掀起些許波瀾,還得看商業實際表現。

當然,越是反某個目標、越是學某個目標,就越是像某個目標,在業內看來,時至今日的京東確實有些“碰瓷阿里”的跡象。

在市場端,我們看到了京東在發展上極為明顯的“跟隨思維”,比如說盒馬的侯毅早些年是京東的一員大將,劉強東曾親自否決了生鮮新零售的項目,隨著侯毅到了阿里被重視後,京東也推出了自己的生鮮跟隨項目,再到阿里涉足智能餐廳(服務),京東也開出了自己的智能餐廳。

京東生鮮進擊餐飲零售,能否緩解京東餐飲屢戰屢敗的發展焦慮?

從近期看,京東甚至是把未來押注到了生鮮及餐飲端。

✔助力餐飲會成為京東發展的第N曲線麼?

京東生鮮在11月4日的餐飲零售發展聯盟峰會上宣佈,將在3年內孵化10個銷售過億的餐飲品牌並打造出500億以上的餐飲零售市場。京東生鮮通過與多個知名餐飲品牌合作,試圖聯手餐飲品牌將餐飲零售半成品的到家市場做起來,所謂的餐飲零售到家市場,說白了就是把餐飲門店的速凍便利菜賣到顧客廚房罷了。

猛的一看,這個事情似乎和西貝的賈國龍功夫菜倒是有些類似,兩者打的幾乎是同一個市場。

雖然市場類似,但它們還是有一些模式上的區別。京東通過和餐飲品牌聯手合作,在自己平臺上幫餐企做推廣、營銷等,還包括用京東快遞做當日達、次日達等到家服務,在產品體驗及選擇上,用戶可以在京東平臺上選擇諸多不同餐飲品牌的不同產品。

賈國龍功夫菜是自建中央廚房,雖然功夫菜也涵蓋了八大菜系及西北菜,但其可選項比起京東生鮮的餐飲選擇必然要少些,賈國龍功夫菜的模式也比京東生鮮要重些,更由於功夫菜主打中高端,在人均客單價方面也必然沒有京東生鮮更有優勢。

京東生鮮進擊餐飲零售,能否緩解京東餐飲屢戰屢敗的發展焦慮?

似乎是年初疫情的原因,大多餐飲品牌、第三方餐飲服務公司、線上服務平臺等都把餐飲零售當成了一個香餑餑(本篇文章提到的餐飲零售主要指料理包/調理包/速凍料包/方便菜餚/冷鮮半成品),那麼,餐飲零售真的是一片藍海麼?京東生鮮此舉真的比賈國龍功夫菜更有優勢麼?這兩個問題我們後面再談。

先來看京東生鮮的決心,在11月4日的餐飲零售發展聯盟峰會上,京東生鮮舉了船歌魚水餃的例子,船歌早早就是一家中高端網紅餐飲品牌,更以魚水餃零售而出名。京東生鮮表示,在和船歌的合作中,京東生鮮開放了自己的大數據,藉助生產、庫存、冷鏈、活動等的服務支持,最終讓船歌在京東的年度銷售同比增長170%。

為了促成合作,京東生鮮向餐飲企業開放全渠道、冷鏈物流、C2M定製(用戶直連製造定製)、金融等“十大保障”服務支持。

簡單可以理解為:京東生鮮部門召集餐飲品牌們開了一個會,會上和參會品牌們宣講餐飲零售是一個好的方向,然後舉了船歌等的增收案例並列舉了自己的服務內容,意圖在於向餐飲品牌們講述自己的可合作價值。

甚至可以具體到:沒有倉庫可以提供倉庫服務、沒有中央廚房能力的可以提供中央廚房服務、錢不夠的可以借錢、沒有辦法的可以提供辦法……

但這事兒並不是有案例就能成的,更看重的是餐飲品牌方與京東之間的親密度,別的不說,餐飲品牌們對於中央廚房和配方這類命脈大多是不願意交出去的。

據筷玩思維(www.kwthink.cn)此前瞭解,美團快驢在做餐飲供應鏈的時候就遇到了合作方面的難題,大品牌們大多不願意將自己的供應商信息交予平臺,實際上,京東生鮮要和餐飲品牌真正合作並不止於信任問題和合作難題,其原因還有二:一是京東可以做,天貓就不可以做麼?品牌方不能自己做麼?拼多多不能做麼?其二是餐飲零售真的有那麼大一塊需求市場麼?其需求是雙十一打打折就能解決的麼?

要解決以上兩大問題,我們還是得回到京東的整體佈局去思考。

京東生鮮進擊餐飲零售,能否緩解京東餐飲屢戰屢敗的發展焦慮?

✔屢屢不安分且屢敗屢戰的京東,其焦慮從何而來?

如果僅從京東商城、京東快遞、京東金融來看,京東就是一家“傳統”的購物網站,但京東的野心並不止於做電商。

2015年4月,京東將拍到家更名為京東到家,其主要提供附近3公里的生鮮、鮮花等的到家服務,在O2O最火的那段日子,京東到家並未獲得市場的認可,到家業務自成立以來月月虧損也讓京東非常頭疼。2016年,京東到家與達達快遞合併,京東到家成了達達快遞的娃。

2017年,天貓小店(線下天貓超市)投入運營,基於此,京東也開了自己的京東便利店,為表決心,劉強東甚至在個人社交平臺上發言,“未來5年京東將在中國開設超過100萬家京東便利店,其中農村佔一半,希望能達到每村都有一家京東便利店。”但2018年至今,京東便利店並未打響名號,讓加盟商盈利也更成難題。

京東生鮮進擊餐飲零售,能否緩解京東餐飲屢戰屢敗的發展焦慮?

2015年,盒馬鮮生開了第一家門店,盒馬的創始人侯毅正是從京東走出去的,短短不到兩年,盒馬就成了新零售的明星企業,而劉強東並不認可新零售的概念,他提出了屬於自己的“無界零售”。2018年,對標盒馬鮮生和無界零售的生鮮超市“7FRESH生鮮超市”北京首店也投入了運營。

我們從公開信息可見,京東7FRESH生鮮超市的日子過的也不是很好,期間陷入虧損、多次換帥等負面新聞。有顧客對比7FRESH和盒馬後表示,“盒馬打折的都是好吃實用的產品,而7FRESH打折的都是快壞掉的”(摘自北京店顧客點評)。在差評中,“價格貴、產品質量一般、服務差”等都比較常見。

在顧客心中,7FRESH其實就是另一家盒馬,無論是海鮮加工還是現場餐飲,這都很盒馬,問題還在於:7FRESH打著無界零售的概念,結果在支付端卻不支持支付寶,這與盒馬鮮生不支持微信支付也並無差別。

從有了京東到家、京東便利店、7FRESH以來一直屢屢虧損的京東新事業部於2018年又落地了一個新物種:京東X未來餐廳。該餐廳以無廚師和無服務員為賣點,但其營業至今一直沒能被引爆,由於實行了去廚師化,該店在點評也一直被吐槽難吃。

京東自上市以來一直在尋找新的出路,屢敗屢戰之後,京東在今年將目光投向了餐飲零售,出人意料的是,餐飲零售這個業務被放在京東生鮮範疇內。

早些年天貓也做過自營線上生鮮業務,砸了多年錢之後最終還是將線上生鮮的業務給了盒馬,京東和天貓的差異在於京東用戶更認可京東自營,基於此,京東的生鮮業務還非得自營不可。

那麼,京東生鮮/新零售有沒有未來?

業內有共識的是,生鮮/新零售沒錢還真燒不起,2018年5月,美團將“掌魚生鮮”升級為“小象生鮮”,這是繼盒馬、7鮮之後的新零售模式,但才不過短短兩年,美團就將對小象的注意力放到了“美團買菜”上,可見無論是新零售還是新生鮮,又或者是餐飲零售,這錢還真不好賺。

我們此時看到京東似乎將京東生鮮的未來押注到了餐飲零售端,這會是京東未來發展的第N曲線麼?

京東生鮮進擊餐飲零售,能否緩解京東餐飲屢戰屢敗的發展焦慮?

✔餐飲零售到底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從轉型的路徑,我們可以看出京東的焦慮滿滿,從市場看,隨著拼多多們的持續發展,京東電商的份額必然持續被瓜分,再隨著電商的巨頭在增多,電商於當下還真沒有太大的壁壘,由此看,起家於京東商城的京東帝國還真是越發展越危機重重。

諾大京東帝國,除了京東金融、京東商城、京東物流,後來發展的京東便利店、京東到家、京東7FRESH生鮮超市、京東X未來餐廳等可謂一個能打的都沒有,其從切入點看屬於後發無優勢,從市場看屬於持續虧損無利潤,從顧客價值的角度看更是沒有任何創新。

這樣難免京東如此急於尋找新項目,更難免京東生鮮如此押注餐飲渠道了。

1)、巨頭們為什麼會認為消費者喜歡吃料理包?

西貝投資20多個億建中央廚房肯定不是為了吸引行業的目光,賈國龍必然是看到了一定的消費需求,他才能耗資幾十億建工廠。

資本逐利猶如鮮花之於蜂蝶,但問題是:餐飲生鮮零售真有那麼大的需求麼?賈國龍賣自己的高端功夫菜(速凍料包),京東生鮮將餐飲品牌們的產品放到網上真的能有那麼高的需求麼?

在京東商城,小南國蔥油拌麵的優惠價是9.9元(一人份),重慶小面的人均在15元左右,小南國麵食產品在京東三年的累計銷量為1.9萬份;售價為168元的西貝3.5斤羊蠍子鍋的年銷量為5500份。對此,京東生鮮認為這兩款產品在今年雙十一都取得了“耀眼的戰績”。

從京東生鮮在餐飲零售發展聯盟峰會上給出的明星銷量產品的評價看,大多產品的差評比例並不高,僅在3%-10%左右,但其中吐槽“肉少、麻煩、價格貴、難吃”等是差評的主流。

將京東在餐飲零售發展聯盟峰會上給出的明星銷量產品在天貓上搜了一下,我們發現同樣的產品也同時在天貓商城可見,甚至有些產品的銷量、價格都比京東自營更有優勢(可能是雙十一優惠的原因)。

京東生鮮進擊餐飲零售,能否緩解京東餐飲屢戰屢敗的發展焦慮?

值得一提的是,賈國龍功夫菜單品在天貓的最高月銷量目前均未破500,銷售最高的手工饅頭評價數僅為21條。同樣的,賈國龍功夫菜在京東商城的銷量也基本平平。

2)、京東餐飲生鮮零售壁壘何在?

從生鮮的角度來說,如果京東與阿里比,那麼京東生鮮在產品及價格方面可能並無顯眼優勢,問題是,京東生鮮在餐飲生鮮零售端會有壁壘麼?

所謂的壁壘可以簡單分為供應壁壘與消費壁壘,在供應壁壘端,無非獨家、價格優勢、服務優勢等,但我們單是對比了京東和天貓,兩者的供應模式其實並無任何差異,無差異也等於無壁壘。

但是,在消費端,顧客也似乎並無非得消費料包的必要性,以船歌蟹黃水餃為例,在店內消費為69元(12只)、凍品點評優惠價為49.5元(12只)、京東生鮮凍品優惠價為74.5元(12只),區別在於點評需要到店自提,京東可以直接到家。

別忘了,點評和外賣是一體的,在外賣端,船歌蟹黃水餃的價格為61元(12只凍品)。再算上優惠券,外賣的價格可以更低且可以更快到家。

更嚴重的問題在於:不買凍品,直接買煮好的蟹黃水餃的價格僅為59元(12只)。

如果不是為了方便,沒有人願意去吃料包,何況還得化凍、自己煮、自己收拾,價格也不見得更便宜且味道還比不過外賣。

綜合起來看,似乎京東(生鮮)此次的餐飲零售項目也並無太大的勝算?

✔結語

西貝給速凍料包取了“功夫菜”的名頭,功夫這件事兒沒個十年八年還真成不了,問題是盈利這件事兒,西貝真能等個十年八年麼?

京東生鮮進擊餐飲零售,能否緩解京東餐飲屢戰屢敗的發展焦慮?

回到京東生鮮與西貝等的速凍料包這點上,我們要評判它是不是好生意的時候,得先思考它到底在解決什麼樣的需求?

速凍、罐頭等起源於戰時資源儲備(一戰左右),它解決的是有得吃這件事兒,根本就不是為了吃得好。再到之後的半成品菜,它是為了解決非廚師愛好者的廚藝嘗試,讓嘗試的成功率更高、更便利,而非更便宜、更好吃。

但說起速凍料包、方便菜餚、冷鮮半成品等,它們似乎並不方便,按方便程度而言,自己買菜做飯最不方便、方便菜餚次之、外賣稍微比方便菜餚方便、外出堂食則是普適的消費習慣。

要談好吃和吃好,消費者更願意出外就餐或者自己做飯,但要談方便,消費者必然首選外賣,而只有嚐鮮和好奇,人們才會去選擇速凍料包、方便菜餚等。

問題是:速凍料包、方便菜餚、冷鮮半成品是標準化的產物,人們一提速凍料包、方便菜餚、冷鮮半成品等就會想到不好吃,大家基本會認為是標準化所害。

實際上,這大錯特錯,標準化並不是不好吃的原罪,人工操作也不能為美味加分。

好吃的感覺來自於自然,比如說新鮮的食材、懂烹飪的廚師、即烹飪、即享用等。反之,除了需要微生物、日光、空氣溼度的醃製等自然加工以外,非自然加工時間越長,食物的味道基本越差,加工、處理、閒置的時間越長或者流程越多,食材本身的風味越會受到影響。

更別說中央廚房出品的切配、沖洗、烹飪、冷凍、運輸、化凍、再烹飪的長流程了,冷鏈能讓食物腐化變慢,但也能讓食材風味變弱(未烹飪的醃製類除外)。

京東生鮮進擊餐飲零售,能否緩解京東餐飲屢戰屢敗的發展焦慮?

當代餐飲為了長流程,更是以犧牲風味為前提,當下的農產品標準是能否經過長途運輸、顛簸等,前端基本在食材未成熟的時候進行採摘並人工、藥物干預,這樣出來的農產品更漂亮,但也更難吃了,因為其自然風味不被納入考核。

所以,不是標準化讓食物難吃,而是標準化流程的長鏈路處理讓食物風味遞弱,這才導致的難吃。

速凍料包、方便菜餚、冷鮮半成品等已經不方便了,價格也並不低於門店消費,甚至有些還比門店更貴,更致命的還在於難吃和營養不足的問題。

如果上述這三大問題不被解決,這個餐飲零售端的冷鮮市場根本就大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