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思你別猜(二):孩子的小脾氣,到底是怎麼來的

孩子總是有小脾氣,作為家長的你,知道為什麼嗎?

現在大部分家長都不能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產生負面情緒的原因,但往往在成年人眼裡的一件小事,很有可能就是使孩子情緒爆發的一個導火索,是他們焦慮和不安的來源。

當負面情緒出現,而他們又無法自我疏導,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哭泣、發脾氣。

而面對孩子這樣的表現,作為家長我們又應該如何是好呢?

孩子的心思你別猜(二):孩子的小脾氣,到底是怎麼來的

一.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想法

有一次我陪著我的小侄子一起看書,他突然就不開心了,不願意和我一起看書,還說著:"壞姑姑、壞姑姑"的話。

他媽媽教育他這樣是沒禮貌的,不能這樣。雖然他不再說"壞姑姑"的話了,但還是氣鼓鼓的。我作為當事人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他爸爸媽媽更是一臉疑惑。

但是既然他說我,那一定是我無意當中做了什麼事情造成了他對我的牴觸情緒,所以我就先跟他道歉,等他稍微冷靜些的時候,才問他原因。原來是在和他看書的時候,我不小心把其中一頁撕了一個小豁口。

就是這樣的一件我們成年人幾乎注意不到的事情,讓他有了壞情緒,所以在孩子發脾氣時,不要自然就覺得他們是故意的,要學會換位思考。

生活中我們也會發脾氣,也會希望有人理解自己。不論哪個年齡段,都有各種情緒,我們不能保證自己永遠是好情緒,也就更不能強制要求孩子永遠保持理智。

孩子的心思你別猜(二):孩子的小脾氣,到底是怎麼來的

還有一個親戚家的小孩,本來是很聽話的,去上幼兒園也從來不抗拒。

有天早上媽媽給穿衣服的時候突然就開始哭鬧,說什麼都不肯穿衣服去上學。媽媽覺得孩子就是因為不想去學校鬧小脾氣,就生氣地說:"不行,快穿好衣服去上學!"

但是這句話就像是一個炸彈一樣,讓她的情緒更加激動了。我就問她是不願意穿衣服還是不願意去幼兒園,她這才說是不願意穿衣服。

因為天氣變冷了,媽媽開始給她穿上了秋褲,她們活動的時候,秋褲總是會跑到小腿上,很不舒服,但是她又不知道應該怎麼把秋褲拿下來,一整天都會這樣不舒服著,所以她才會抗拒穿衣服。

之後她媽媽把她的秋褲用襪子束起來,並向她保證不會再跑上去了,她才乖乖穿衣服去上學了。

孩子的心思你別猜(二):孩子的小脾氣,到底是怎麼來的

這兩件事都告訴我們,在處理孩子的問題上,瞭解前因後果是非常重要的,面對孩子的情緒需要注意針對不同問題具體分析,冷靜處理。

二.孩子發脾氣時家長該如何處理

首先,作為家長要判斷孩子發脾氣的行為是否是無理取鬧。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和具體發生的事情做出判斷。

如果是,可以適當進行冷處理,讓她知道這樣做不會有任何效果,之後再去滲透不能無故發脾氣的思想;

如果不是,就要像上面的例子一樣,想辦法讓孩子情緒先穩定下來,再去引導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

其實孩子的世界很直白,很簡單,只要給他們一排足夠安穩的臺階,他們很樂意走下來與你我接近。

孩子的心思你別猜(二):孩子的小脾氣,到底是怎麼來的

其次,在瞭解到事情的大概,安撫好他們的情緒之後,家長也不能忘記給他們留一條"退路"。

要教會他們之後遇到這種情況要怎麼做,這樣不僅可以減少孩子在同類型事情上一而再再而三的有負面情緒,也可以培養他們主動溝通表達的能力,養成習慣之後自然發脾氣次數也會減少。

孩子的心思你別猜(二):孩子的小脾氣,到底是怎麼來的

最後,還是要記得給孩子灌輸一些不能在任何場合都可以隨意發脾氣的思想,要讓孩子們知道不是所有人都會問清楚你內心的真實想法,遇事要先去主動表達。

同時也要學會控制情緒,畢竟發脾氣不是最好的選擇,時間久了也容易養成遇事發脾氣的習慣,日積月累會就成了壞習慣,往往壞的習慣是最難克服的。

孩子的心思你別猜(二):孩子的小脾氣,到底是怎麼來的

孩子就像成人一樣,有自己的一套規則和觀念,也能夠感知和體驗各種情緒。

可是,在孩子小的時候經歷負面情緒時,他們並不會像成年人一樣自我調節,再加上由於表達能力不強,還不太會描述自己的感受,只會用哭泣、發脾氣的方式來釋放自己的一些情緒。

所以,當父母發現孩子有不明來由的生氣或沮喪時,不妨停下腳步來了解他們生活中發生了什麼事情,正面理解孩子的訴求,留意情緒背後的真正原因,並且學著運用一些方法來引導孩子安全地表達各種情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