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些人娶不上老婆,有人認為是現在彩禮高了,真的是這樣嗎?

許多人認為,農村有些人娶不上老婆,是因為彩禮多了,情況是這樣的嗎?我認為並非如此!

一、彩禮並非一向很高,彩禮少時也有娶不上老婆的

實,娶不上老婆,在我看來,與彩禮沒有直接關係。很早的事我們不清楚,但80、70多歲的人,沒有娶上老婆的很多。他們的適婚年齡應該在上世紀的60、70年代,那時,男女定親後,一般都要過幾年後才結婚。

農村有些人娶不上老婆,有人認為是現在彩禮高了,真的是這樣嗎?

婚那年,不是現在的大紅禮包,只是春節、端午、中秋三節要辦節禮的,每節挑200~600不等的糯米粑,200~600不等的發餅,相應幾十斤白糖,10~20斤肉,中秋節時加幾件女孩子做衣穿的布料,結婚時男方準備女方起程酒宴的肉和魚,這就是全部的彩禮了。

米是自家的,豬是自家養的,餅子一角錢一個,糖幾毛錢一斤,一件衣料不到5幾塊錢,

有東西加起來,也不過200~300元左右,與現在10萬20萬的彩禮比起來,很微不足道吧,但那個時候一樣有很多年輕人娶不上老婆。他們有許多就是國家現在照顧的孤寡老人。

二、男女結合的緣份,開始並不需要彩禮的

論是以前的媒人介紹,還是現在的自由戀愛,男女之間,開始都不會談彩禮或節禮的,男女雙方在剛接觸時,應該都是從理想外貌開始的。如果第一印象不合心意,那往後的接觸和發展的機會就沒有了,你想挑節禮,想給彩禮都沒人收你的。

農村有些人娶不上老婆,有人認為是現在彩禮高了,真的是這樣嗎?

女兩家能定親,男女雙方能談成對象,首要的條件,是雙方心宜對方的人。如果最基本的條件不能被對方接受,你想給人家彩禮的機會都沒有,還怎麼去怪彩禮的多少呢!

三、為什麼別人拿得出彩禮,自己卻拿不出。

60年代也好,70年代也好,甚至以後的新世紀也好,已經有人沒能娶上老婆的,或者以後也許會有人繼續跟著娶不上老婆,這是無法隱諱的事實。

事者也好,局外人也好,都要透過現象看本質。當局者,也應從自身找原因,知己知彼,自己是否是因為給不起彩禮才娶不上老婆的嗎?如果是,那為什麼別人能給得起,自己卻給不起呢?如果不是,那自身是什麼不足呢?

農村有些人娶不上老婆,有人認為是現在彩禮高了,真的是這樣嗎?

果是棵大樹,自有遠近的鳳凰爭來棲息!如果是棵不能成材的小草,你讓鳳凰,或者小鳥往哪裡落呢?

問,你連給彩禮錢的能力都沒有,今後怎麼能給愛人一個好的生活,怎麼能供老養少,

四、男女結合並非是因誰的彩禮給的多才作的決定。

女從陌生到相識,到相愛,到相許,到相伴,各人結合的情況不同,那是從古至今講不完的故事,唱不完的歌,演不完的戲,劃不完的畫,寫不完的詩,吸引人,感動人。但故事的開篇一定不會是從彩禮開始的,試想,有哪一對異性還未進入角色就講起彩禮來呢?

農村有些人娶不上老婆,有人認為是現在彩禮高了,真的是這樣嗎?

怕是耄耋之年結合青春年少,哪怕是已婚之人背侶又婚,雖然各自的追求不同,但開始一定不會是從彩禮開始的。

五、為什麼會存在彩禮呢

上個世紀,農村並沒有什麼大額彩禮,現在為什麼會流行起彩禮來了呢?這其中的原因應該是多方面的:

1.現在人信息靈通、廣泛,彩禮之風其它地方有,自然也會傳到農村來。這應該不是農村人的專利。

2.現在人愛講面子,人家給了,那我家也要給,而且不能比別人少。

3.現在人經濟條件好了,再不辦以前那些什麼粑呀餅呀什麼的,給點錢簡單、省事、實用。

4.

現在農村女孩普遍都有文化、有知識,除了力氣不如男性外,別的並不比男性差。男方給很重的彩禮,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農村新女性的知識才華與往昔大有提升,大有進步。

5.與以前所有農村人在家勞動不一樣,現階段經外出讀書、工作等等的大流動,農村女孩滯留城市、滯留髮達地區,農村女孩比以前全部留在農村少了。正應了那句話,物以稀為貴。當然人非物,但道理相同。

五、彩禮是不是給女方家用的?

本地情況看,大部人彩禮其實並非完全是女方家硬要的,只有少數人家兄弟多時,要彩禮的現象才會出現。獨生子女,或者男方只有兄弟一人的,女方根本不會提出要多少彩禮的。

彩禮給男方給一萬也好,給十萬也萬,甚至給更多也好,絕大部份做父母的,都拿去辦了嫁妝,女兒出嫁時,一車一車的,多餘的錢也把存摺給女兒了。做父母的僅僅落個面子、名聲和勞累。

農村有些人娶不上老婆,有人認為是現在彩禮高了,真的是這樣嗎?

以,假如一時娶不著老婆,千萬別怨彩禮高,還是自己多勤奮努力,爭取創造好的條件,自然佳偶天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