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疗究竟是骗局,还是癌症患者的救星?听听张明徽教授怎么说

四年前的魏则西事件,让百度竞价排名、莆田系医院、医院科室外包这一颗颗原本沉默中隐匿着待炸的地雷,被行走在它们之上的不幸者猛然踏中,将众人的目光聚焦到这表层之下的危险上。魏则西去世了,他的死将这些暗箱操作暴露在阳光之下,公众和媒体联手对百度、莆田系医院和不当的医院科室外包展开了激烈的抨击,网信办、卫计委等相关监管部门也介入调查并发布了相关禁令。

魏则西用生命换来了人们对癌症治疗的关注和反思,也推动了医疗领域和搜索市场的重整。如今事件已然冷却,我们应该更加理性地思考,更多个“魏则西”的癌症忧患在未来是否有望消除?过往新闻中所提到的各种癌症疗法到底应该如何选择?新近为大众所知的免疫疗法到底是江湖庸术还是癌症治疗的曙光?

今天我们就来听听 清华大学医学中心细胞治疗研究所所长张明徽博士怎么说?

(温馨提示:文章有点长,但请耐心看完,因为干货很多!)

免疫治疗究竟是骗局,还是癌症患者的救星?听听张明徽教授怎么说

清华大学医学中心细胞治疗研究所所长张明徽博士

想要知道什么是免疫治疗,首先了解什么是免疫系统

癌症免疫治疗究竟是什么?它的治疗效果究竟如何,对于普通的癌症患者来说,就像是雾里看花般难辨是非,要想了解免疫治疗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病原菌侵犯最重要的保卫系统,当外部微生物侵入或是内部出现垃圾,免疫系统都能够把它们干掉。而免疫系统主要由免疫器官(骨髓、脾脏、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等)以及免疫分子(补体、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等)组成。

而免疫治疗,顾名思义就是用免疫学的方法来治疗疾病;同理,癌症的免疫治疗就是用免疫学的方法来治疗癌症。

免疫治疗究竟是骗局,还是癌症患者的救星?听听张明徽教授怎么说


免疫治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特异性免疫治疗,一类是非特异性免疫治疗。其中,我们将明确知晓如何精准防御的免疫疗法称为特异性免疫治疗;而将弄不清如何精准防御的免疫疗法称为非特异性免疫治疗。

一定不好理解吧?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以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治疗为例,人们通常将银杏叶开入药方之中,但是在一锅煮沸的汤剂中,我们无法确定汤剂中的银杏叶是否真的起效;后来人们从银杏叶中提取出了有效成分制成药片来治疗脑血管疾病,效果得到实际的验证。

这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都有效,但治疗方式略有区别,据此我们可以将能够提炼出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定向治疗某种疾病的疗法类比为特异性免疫治疗;

我们再将不能确定是哪种有效成分发挥了作用的疗法类比为非特异性免疫治疗。

但是不管是特异性免疫治疗还是非特异性免疫治疗,其本质上都是具有精准治疗效果,之所以有命名上的差别只是人们不能够把握住非特异性治疗是如何精准起效的。


要知道免疫治疗可是源于100多年前的奇思妙想

想要讲清楚了解免疫治疗究竟是什么,我们还得说说免疫治疗的发展历史

1890年左右,纽约骨外科医生WilliamColey在做手术切除肿瘤的时候发现,术后感染的病人比没有感染的病人恢复的要更好。由此,他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给患者肿瘤内注射链球菌,作为肿瘤治疗方法。后因两名患者治疗后死于细菌感染,他改成给患者注射死菌,后人将这种死菌称为 Coley 毒素。有时他将这种毒素通过血液给患者注射,有时直接注射到瘤体内,用这一方法他先后治疗了1000 名肿瘤患者,经他治疗的大部分患者都存活下来。后来随着放疗、化疗和手术切除逐渐被引入临床肿瘤治疗后,Coley 疗法逐渐淡出历史。

免疫治疗究竟是骗局,还是癌症患者的救星?听听张明徽教授怎么说

上世纪80年代早期癌症免疫治疗—白细胞介素2

上世纪80年代,现代免疫学进入兴盛期。那时,人类发现了免疫系统的很多有效成分,比如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2是人体免疫细胞T细胞的一种很重要的生长因子,T淋巴细胞一旦跟它接触,就能快速生长、繁殖。由于T淋巴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对抗病毒肿瘤的一种很重要的成分,而白细胞介素2又能促进淋巴细胞的生长,于是研究者们开始畅想白细胞介素2是否可以用来治疗癌症,答案是肯定的。

在此思路之下,白细胞介素2被开发成一种治疗癌症的药,医生将其输入病人的身体里,通过激活病人的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这就是上世纪80年代早期的癌症免疫治疗。

天马行空的推想——免疫细胞过继回输

随着时间的推进,研究人员又进行了新的设想——既然白细胞介素2能够促进T淋巴细胞的快速增长,那么在体外培养增殖起来的淋巴细胞能不能用来抗肿瘤呢?当然可以,最早的免疫细胞过继回输技术由此诞生了。

1、LAK细胞疗法

1985年Rosenberg(这个是啥需要解释一下吗?)首次使用了免疫细胞过继回输第一代LAK细胞疗法,用LAK细胞合并IL-2治疗25例不同类型的化学药物和放射线治疗无效的晚期肿瘤病人,并取得了肯定疗效。LAK细胞疗法建立以后,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但是问题相伴出现:其他的研究人员运用LAK细胞疗法进行治疗癌症的实验,发现效果并没有Rosenberg使用的那么好。时间久了,研究人员对LAK疗法的热情降低,坚持进行实验的人越来越少。

2、CIK细胞疗法

不甘放弃的研究者在LAK细胞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他们认为T细胞抗肿瘤理论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效果为什么不好呢?是不是T细胞营养不够?除了白细胞介素2还要加点其他的东西?

有时候医学的进步就依赖于这样天马行空的推想,很快LAK细胞疗法的升级版CIK细胞疗法诞生了。为了让T细胞长得更壮一点,研究者们加入了伽马干扰素和其他一些成分,同时还尝试用其他的一些细胞给T细胞制造刺激——比如DC细胞,这样就有了DC-CIK细胞疗法。

免疫治疗究竟是骗局,还是癌症患者的救星?听听张明徽教授怎么说

DC-CIK细胞疗法属于CIK细胞疗法的大范畴。CIK细胞疗法中的CIK这一名称,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英文缩写,凡是从体内取出经过诱导后又回输到病人体内对抗癌症且具有杀伤能力的细胞,都可以叫做CIK,所以CIK是一个通用名称。

20多年前,日本就已针对DC-CIK细胞疗法进行了临床研究,有大量的数据显示其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是DC-CIK细胞疗法在美国的临床试验效果却不好,仅对黑色素瘤和肾癌有一定的效果,对其他肿瘤的治疗效果不大。目前,中国也有人在做DC-CIK细胞疗法的临床研究,但是系统的报告还比较少。

CAR-T,治疗癌症新武器

习惯于现代西方科学精准医疗的美国研究人员设想能否给T细胞装一个“GPS”,帮助其追踪到癌细胞并将其歼灭。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CAR-T细胞疗法应运而生。CAR-T是一种人造的杀伤性细胞,其制造过程首先是从癌症患者身上分离免疫T细胞;其次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给T细胞加入一个能识别肿瘤细胞,并且同时激活T细胞杀死肿瘤细胞的嵌合抗体;最后普通T细胞华丽变身为CAR-T细胞。

两年前,CAR-T细胞疗法在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中表现优异,并因此在国际上名声大噪,很多人认为CAR-T细胞疗法是未来攻克癌症的主力军,但实则不然。原因是目前人类并没有找到肿瘤特异性的靶标,CAR-T虽说可以比较准确地杀灭B细胞淋巴瘤,但同时也会损伤人体正常的B细胞,有时还会导致免疫过激反应,临床表现为持续高烧,严重时会危及病患生命。

因此,我们对于CAR-T细胞疗法不能过于乐观,未来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一疗法能否取得大幅进步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要突破几十年未找到肿瘤特异性靶标的难题,二是提高安全性、控制免疫过激反应。

前面提到的LAK细胞疗法、CIK细胞疗法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疗,而CAR-T细胞疗法属于特异性免疫疗法,它的出现标志着免疫治疗经历了从非特异性疗法到特异性疗法的演变。

免疫治疗中的“特种兵”—NKT细胞疗法

PD-1抗体药物的理论启示给研究界带来了新思路,既然非特异性免疫治疗被证实是有效的,是不是可以重新关注一下免疫细胞过继回输的非特异性方向?毕竟它们的理论基础都是通过把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激活来抗肿瘤。

学术研究都是走在现实结论前端的,早在10年前清华大学医学中心细胞研究所所长张明徽博士就开始从事这一方向的研究,即NKT细胞疗法。也就是我们团队现在正在临床研究的治疗方法()

十几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张明徽教授在电镜下发现了一个长相十分特殊的细胞,凭着多年的专业经验,他本能地判断这个细胞可能不是一个普通细胞,于是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培育并回输到病人体内进行试验。令人欣喜的是,它消灭肿瘤的效果很好。这就是NKT细胞——免疫系统中的“特种兵”,它虽然数量少、体积小,但系统完善,本领强大,是肿瘤的超级克星。

以上是关于癌症免疫治疗的一些相关的知识介绍,下一期的节目我们则会重点介绍,为什么说NKT细胞治疗将会是癌症的“终结者”

本文根据中国数字科技馆2016年5月31日《专访 | 清华专家张明徽:癌症的“终结者”一定是免疫治疗》重新整理。原文章作者:中国数字科技馆卢冉、赵铮


欢迎大家加入我的圈子,在这里我将持续输出肿瘤综合治疗方法、癌症治疗案例分析、最新科研成果、新医学健康理念等干货内容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关于患者的抗癌经验,可查看以下专栏


关于更多癌症患者免疫治疗效果真实案例分析,可查看以下专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