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区举办智库论坛——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与运河文化带建设研讨会

6月1日,在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5周年来临之际,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政府会同天津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智库论坛——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与运河文化带建设研讨会,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人民政府参事室等有关部门领导同志出席。论坛邀请了大运河沿线八省市的高校、科研院所、政府工作部门的100余名代表参加。

中国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公元前486年),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部分,全长3200公里,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它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使用最久、延续时间最长且目前仍在使用的人工河道,是一条承载着中华民族密集文化基因的大动脉。

河北区举办智库论坛——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与运河文化带建设研讨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当前,“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为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提供了难得的时代契机。近期中央又出台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指明了大运河文化带、生态带、旅游带协调推进、融合发展之路。

北运河河北区段,共计6.3公里,留下了厚重的文化积淀,三岔河口地区至今还保留着望海楼教堂、大悲禅院、李叔同故居等著名历史遗存,形成了独特的名人文化、革命文化、宗教文化。天津市河北区委副书记、区长李新在致辞中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天津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着力做好大运河文化遗产抢救、发掘和保护,深挖文化内涵,推进文旅融合,积极把河北区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努力打造品质实力之城、创新活力之城、文化魅力之城、生态宜居之城、平安幸福之城。

河北区举办智库论坛——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与运河文化带建设研讨会

此次研讨会突出跨学科研究特色,强调宏观与微观、历史与现实、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相结合。期间,天津市河北区还专门安排代表们参观考察了北运河公园、梁启超饮冰室书斋、李叔同故居等历史文化点位。专家学者们围绕运河文化遗产资源与运河文化带建设、如何挖掘运河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促进运河区域文旅融合发展以及运河沿线城镇及其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重新擦亮中国大运河这张“世界文化名片”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