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的对立转化思想

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章中:“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用极其简练的文字,讲述了道的运动变化和道产生天下万物的作用。

《道德经》中的对立转化思想

在其中老子高度概括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现象与本质,提出了事物的矛盾和对立转化是自然界永恒不变的规律和见解,这是十分深远和精辟的论断,对我们现在的现实生活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从六尺巷的典故可以深刻地看到其中的对立转化精髓。

《道德经》中的对立转化思想

六尺巷的典故说的是,清康熙年间,张英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老家桐城的官邸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占这条路,张家人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将官司打到当地县衙。县官考虑到两家人都是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这时,张家人一气之下写封加急信送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张英看了信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他在给家里的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明白其中含义,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