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看待分數,讓孩子迴歸本心!

這些天不斷有家長諮詢在當前疫情下孩子的居家管理問題,家長希望時時刻刻看到的是孩子全力以赴的學習狀態,同時又受到學校及老師在線管理的影響,看到孩子的一絲懈怠就會出現焦慮,然後帶著焦慮的心態去管理孩子,由於家長沒有真正瞭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兩者不在一個頻道上,一直無法得到有效溝通,家長的焦慮心態日益嚴重,而孩子也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

正確看待分數,讓孩子迴歸本心!


面對高考,理性看待分數,科學追求分數,乃是當下家庭教育問題與社會問題的解藥之一。“唯分數論”的心態現在已經嚴重偏離教育的本質,也讓孩子疲於奔命心態嚴重扭曲,校長催主任,主任催老師,弄得大家壓力山大,哪有閒心停下腳步研究學生的個性特徵與個性化需求。這樣培養出來的不是學生,而是考試機器。這種以灌輸答題套路與應試技巧為主要內容的填鴨式教育已經成為扼殺創造力、窒息想象力的罪魁禍首。最終各方壓力齊集到學生們稚嫩的雙肩上,於是大量問題學生與惡性事件必將由此產生,如厭學、出走、自殘、自殺、殺師等。

教育不是工業,更像農業,需要精耕細作,唯分數論教育的工業化做法嚴重擾亂教育應有的從容、浪漫與寧靜,其結果大多事與願違。教育是一個充滿溫情的"緩慢而優雅的過程",如春風化雨般潤物無聲。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在未來的發展方向上具有無限的可能性,不要把眼睛簡單地盯在成績上,教育是一個喚醒的過程,家長既要以身作則,又要根據孩子的資質稟賦因勢利導,而不要強人所難“強摁牛頭喝水”,非得要求孩子步入大人預設的軌道。

每個父母都希望兒女將來能成才,成為全家的驕傲,有些人甚至把這當作是畢生的追求,無論付出任何代價,都在所不惜。但很少有家長懂得什麼才是真的教育,甚至不知道孩子最大的需求是什麼,依我看,教育是一條心靈教化之路,這條路漫長而又艱難。教育不是工廠化生產,更不是模式化標準化管理,教育是最需要因人而異的個性化管理,他需要家長極大的耐心和愛心,教育到底是什麼?教育是從心靈上讓孩子們感受到真善美的力量,引導孩子迴歸本心成為自己,也許孩子在某一方面不夠突出,如果幫助孩子找到他本心,依然不影響孩子們日後成為一個卓越的人。

蔡元培先生說:教育的本質在人格,否則就是墮落。

教育是讓人幸福的學問,教育是讓人有獨立的思想,教育是認識世界,教育是學會做人,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生的學習。教育要喚醒孩子的興趣與學習能力,喚醒人格與愛,喚醒成長與智慧。

“迴歸本心”,把孩子的靈魂看做即將被喚醒“種子”,家庭需要為種子的喚醒做好充分的準備,為他們提供適當的溫度、營養、土壤等條件,一旦時機成熟,種子自己會破土而出,長出本應屬於他的理想模樣。教育的方式不是直接把種子從土壤裡拔出來,而是為它創造出適合種子生長的條件,以喚醒並賦予生命力的方式,讓靈魂的種子自己長出來。這樣長出來的靈魂,才有堅韌的生命質感和強大的內在力量。

如何讓每一顆心,迴歸初心、真心、本心,就是教育的目的。迴歸本心,孩子才能成為最真實的自己。

“孔子曰‘心之精神是謂聖’,神無方無體,範圍天地,發育萬物,無所不通,無所不在。”(《家記三》,《慈湖先生遺書》卷九)

“聖者,無所不通之謂。”(《先聖大訓》卷四)

“此心自明自神,自無所不通。”(《楊氏易傳》卷六)

“道心者,無所不通之心,以之修身則身修,以之齊家則家齊,以之治國則國治,以之平天下則天下平。”(《楊氏易傳》卷十八)

綜合來看,所謂道心,即是人之本心,是心之精神,是清虛純潔之心地,是無所不在、無所不通之心。其無形無體,卻可以化育萬物。堅守道心,復歸正道,就可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宋代理學創始人周敦頤曾說:“性焉、安焉之謂聖,復焉、執焉之謂賢。”(《通書·誠幾德》)

就是說,心性所在、安於所在,即是聖;迴歸本性、堅守篤行,即是賢。

可見,所謂聖賢,就是能夠迴歸道心,安於心性,並能堅守篤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