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句話形容當前的樓市行情就是:冷風頻吹,開發商、槓桿投資客、中介等終於都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艱難。無人看房、房子滯銷、回款乏力幾乎成了每個經營者不得不面對的巨大難題。當前階段樓市正遭遇的“鉅變”是過去二十年都不曾發生過的,“鉅變”體現在3個方面:
其一,調控未松反緊,尤其是對金融的監管更密不透風了。
2019年樓市走過了“最艱難”時期,有專家更稱19年是過去十年房地產“最差”年份。於是所有人都寄希望於2020年,因為不管是從地產發展週期看,還是歷次調控耗時長短看,本輪調控都應該“宣告結束”了,畢竟時間已經持續了三年半之久了。而且全國各地的樓市“房價漲幅過快”、“投機炒作亂象頻現”、“開發商違規賣房”、“銀行違規發放貸款”等問題都基本得到遏制了。
但熟料2020年開局就遭遇不利,房地產瞬間“跌入深淵”——開發商近3個月沒有銷售、沒有回款,外加鉅額負債要還,很多開發商以降價方式積極“自救”,但即便如此,一季度仍然有百餘家中小房企難逃破產倒閉厄運。高槓杆炒房投資客和中介機構的處境同樣也好不到哪裡去。
但即便情況已經如此不堪,今年以來中央對樓市的調控始終沒有放鬆,非但如此,個別城市還加碼了調控,目的就是為了防範房地產再次“抬頭”,防止有些城市藉機“重啟房地產”。黨媒、央行、住建部領導過去可沒少重申“堅持房住不炒”的觀點。尤其是銀保監、央行等部門對金融的監管更進一步了,即使一季度我們迎來了兩次大規模的降息、降準,但“嚴防死守資金違規流向房地產”這句口號過去4個月已經喊了不下五回了。
我還是那句話,各種“限”字類政策不鬆綁的情況下,金融政策又難鬆解,缺乏資金支撐的樓市,註定是沒有動力的,尤其是對房地產有高度依賴的城市,缺乏資金支撐,房價想穩住不跌幾乎不可能。
其二,土拍大戲上演,但多地曝“流拍”來襲,溢價率也大幅回調
克而瑞數據顯示,3月份以來重點監測城市土拍基本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但值得注意的是,土地流拍率卻也呈現上漲勢頭,今年以來土地流拍率升至21%,較2019年增加了5.8%。據CRIC監測數據,在3月1日至4月19日期間,重點監測城市共計有79宗地流拍,且多宗地塊未達底價流拍。
流拍城市中二三線城市佔比較高,義烏、金華、洛陽、合肥、鄭州、青島等城市流拍數量均超過了4幅,其中合肥最高,有8幅地塊流拍。
專家分析,近期全國多地土拍流拍,和近一段時間國家密集收緊調控政策有關,尤其是中央在政治局會議中重申“房住不炒”、“房地產穩定健康發展”,地方層面會把土拍“防過熱”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再者,開發商回款壓力大,待償還債務高,很多房企有拿地的心,但是沒有拿地的實力,遇到優質地塊,也都想去爭去搶,但怎奈實力不允許啊。即便是優質地塊,也有流拍,根本原因還是地產開發商“拿不起”。
其三,購房預期嚴重不足,近7成買家改變購房打算,2成買家表示“放棄購房”
經此一役,國人對房地產的態度會有巨大改觀,尤其是過去對投資炒作樓市如醉如痴者,可能對於投資房地產發財的觀念會有更大的改觀。2月份時,易居發佈了購房調查問卷顯示,當時有近8成購房者明確表示會“延遲購房”,4月份易居又做了一次調查問卷,近2萬份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即便4月份國內的形勢已經基本得到控制,但是國人對於房地產的熱度還是沒有升起來——有67%的家庭改變了原來的購房計劃,其中有21.93%的人群明確打算放棄今年的置業計劃。
疊加最近央行的報告,我們或更能發現一些端倪了:我國戶均1.5套房,住房擁有率高達96.0%,屬世界前列。而且有4成家庭人均住房已經達到2套。總體而言,我們國家的住房已經遠遠“飽和”了,房產嚴重過剩了。
透過上述三點顯而易見的“鉅變”,相信明眼人都能預判到,2020年對於中國房地產來說,可能又是“凶多吉少”,今年房價想要有所“突破”,大概率更是不可能了。尤其是在國家三令五申“嚴防死守資金違規流向樓市”、“堅持房住不炒”的背景下,各大城市更不敢輕易對調控有所“圖謀”,更不敢輕易拿房地產來拉動經濟了。
事實上,我們也看到了2、3月份有超過70個城市對樓市進行了“紓困”性質的政策調整,但都侷限於解決企業的資金問題,對於限購、限貸、限售等核心手段,沒有一個城市敢“動刀”,即便駐馬店、海寧等6城被曝有“出格”行為,但最後無一例外政策都被“收回”了,這更加印證了當前階段國家對樓市的管控還是非常嚴格的,不容有任何閃失的。
即便今年的樓市已經很不被“看好”,但我們還是看到了一起顛覆現實的情況發生了——界面新聞報道,消失於公眾視野近5年之久,曾經宣佈“徹底去地產化”,曾說過“原則上2020年以後不再搞重資產”的王健林和他的萬達,又低調“迴歸”了:萬達重回房地產,今年目標千億,低調的王健林回來了。這個“回來”的信號就是,4月21日,萬達地產集團新增一家對外投資企業,名為青島萬達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除此之外,界面新聞還列舉了多個王健林和萬達迴歸房地產的“實錘”:1、2019年,王健林欲收復失地,重返文旅,宣佈在延安、蘭州、瀋陽、潮州等地計劃進行百億級別投資,涉及文旅、酒店、商業、醫院等產業;2、從多個信源處獲悉,萬達地產今年銷售目標設定為1000億元,較上一年增幅50%;3、4月23日,已多年不拿宅地的萬達,罕見在江蘇鹽城拍下一宗純住宅地塊。
樓市正遭遇“鉅變”,冷風吹,開發商賣房難,王健林此時卻低調宣佈“迴歸”地產圈,重返房地產開發老本行,到底釋放啥信號?在我看來,有三點非常明確:
其一,兜兜轉轉之後,曾經的“商業之王”還是發現,輕資產雖然沒有風險,但是利潤相對還是較低,尤其是和地產開發相比之下,還是過去的重資產開發“更好賺”。王健林也不得不正視這一事實。
其實,早在兩年前,萬科掌權人鬱亮就曾表示,我們找不到一個比房產更賺錢的行業。即使房地產已經從黃金時代過渡到白銀時代了,房地產高利潤的特性仍然沒變。過去幾年,我們看到很多地產開發主業的企業,都在尋求轉型,增加新業務,但是到頭來會發現,其實還是做房地產開發這個老本行是最好做,最賺錢的。
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是,房地產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了,屬於房地產投資人的時代也結束了。然而今天王健林再次攜萬達低調回歸,是否說明我們之前的判斷是錯誤的呢?其實不然,我依然堅持認為房地產投資的黃金時代結束了,雖然我們不得不承認做房地產開發依然是非常賺錢的行業,但這只是針對國內具有潛力、有實力的企業而言。
君不見過去這幾年,行業排行靠後的絕大多數企業其實是生存極其艱難的,2019年近530家中小房企破產倒閉,今年又有百餘家已經破產,越往後房地產行業的集中度會越高,即強者恆強,弱者最後會被淘汰出局。經濟學家甚至預言,未來全國10萬家開發商企業,最後會僅存百餘家。
其二,迴歸之後的萬達,可能是潛力巨大的“全能型”攪局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或再次顛覆地產開發的現有邏輯。
援引界面新聞消息,一位接近萬達人士認為,萬達這幾年在商業、電影、體育、文旅、大健康等產業上建立自身護城河,非其它房企能及。萬達現有投資邏輯與過去有一定區別,目前更傾向於多產業的一攬子投資,而不是單一項目。
事實上,萬達對外的說辭也是“政府需要什麼,就配什麼。”
很多人也擔心萬達經歷過漫長的空白期後再回歸,拿地、融資、開發等優勢會喪失,而且當前地產開發市場強者林立,巨頭爭食慘烈,萬達遭遇的挑戰不小。對此我的看法有所區別,一方面,未來的地產開發邏輯或迎大變,萬達現有的優勢恰好能更好地發揮出來,尤其是其在三四線市場的“全能型”配套開發,更有優勢,這是過去5年埋頭經營的功勞,厚積薄發;另一方面,無論到什麼時候,地產開發都是靠品質說話的,萬達過硬的管理和過去一貫對品質的把控,足可讓其“不掉隊”。
其三,王健林低調回歸,不足以扭轉地產發展的原有趨勢,買房人更不用因此而特意改變購房計劃
被房地產教訓過多次的購房者,最見不到房地產市場的風吹草動,尤其是一些大佬的舉動,往往會讓購房者浮想聯翩。比如有人賣資產,很多人就會聯想到,是不是房地產大勢已去不行了,房價要跌了,自己的房子也要抓緊賣了?
此次王健林低調回歸地產圈,相信也會讓很多買房人琢磨半天。對此我想說,一個企業一個曾經的地產商的所謂的迴歸舉動,對整個地產圈的影響微乎其微。要知道現在萬達全年的銷售額不過500億,和整個房地產全年的銷售額16萬億比起來,這根本不算什麼。所以,買房人對此完全可以忽略不計,有需求該買房還是要買房,沒有需求,也不必擔心王健林的再次迴歸會引領樓市新一波漲價潮。
倒是那些萬達即將出手拿地開發的城市其實應該高興了,因為萬達從來都是一個版塊的引領者。換句話說,萬達落地你們的城市,真的有可能給你們的生活和消費環境等帶來實質性的飛躍。不過同時要認識到,擅長營銷的萬達,也有可能推動該版塊的房價有所微調。因為這在過去曾屢屢真實上演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