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小林:让患者第一时间吃上中药,武汉社区抗疫实践得出的“武昌模式”管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4月17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曼玉)中医药在参与社区防控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在4月17日下午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仝小林在回答中青报记者的提问时表示,在武汉社区抗疫工作中实践出来的“武昌模式”是未来在新发、突发重大传染病时,可以借鉴的非常好的模式,“中医药第一时间介入,让患者第一时间吃上中药。”

仝小林介绍,“武昌模式”即寒湿疫方+社区配合+互联网。“对互联网的应用就是患者通过App扫码进入平台,后方刘保延教授组织了680多人的医师队伍给患者一一进行问诊解答。哪些症状能吃,哪些症状不能吃,用药后可能产生什么反应?还包括心理的疏导等,前后方联动。”

据了解,疫情在武汉出现社区传播后,中央指导组果断决策,将中医药的治疗和干预纳入到“四早”内容,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结合社区的拉网排查,第一时间为集中在隔离点的发热、疑似人员,轻型、普通型患者,还有密接人群发放药物。

武汉市武昌区有125万人口,1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4个社区。1月中旬,武昌区的发病人数在武汉市排第四,后来一跃成为第一,医院一床难求,医疗资源挤兑现象非常严重。“这种情况下,1月29日我们启动了‘武昌模式’,跟武昌区政府、湖北省中医院商讨,如何迅速地把这中药通过社区服务中心发放到每个患者和疑似患者手中。当时这个通治方叫寒湿疫方,也被称为‘一号方’,从2月3日开始大面积发药。”

“我们在武汉,包括武汉周边地区发放了寒湿疫方72.3万副,覆盖了5万多发热、疑似人员以及新冠肺炎轻型、普通型患者。加上清肺排毒汤,也称‘2号方’,覆盖面是非常广的,很多病例在早期就得到了控制,不向重症发展。”仝小林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