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的正面与侧面

《诛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

2003年,笔名为萧鼎的福州人张戬创作了一个人物和一部小说,他不会想到,这个叫张小凡的人物和那部叫《诛仙》的小说在十六年之后会引发一场电影市场的“三方会战”。

《诛仙》的正面与侧面

由肖战、李沁、孟美岐、唐艺昕等出演的仙侠电影《诛仙Ⅰ》于9月13日中秋准时上映,当时13个小时破亿,截止发文,上映三天,票房已破2.7亿,夺冠中秋档。

对于一部投资5—6千万的电影,这个成绩已经说明了《诛仙1》的成功以及这个IP的商业潜力。

《诛仙》的正面与侧面

但是与票房不成比例则是各大影视平台和业内大V的口碑:如果票房上《诛仙1》是跳级式上升,那口碑就是断崖式下滑。

目前豆瓣评分已经从6.2将至5.3,猫眼评分已经从8.7降至7.7,淘票票也从8.2降至7.7,微博大V推荐度从75%将至36%,如果以这个口碑作为标准,《诛仙1》那是妥妥的烂片。

但这样评价就能定性吗?异点君认为《诛仙》确实很特殊,因为它夹杂了太多评价纬度,而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也是粉丝和主创没想到的。

《诛仙》的三个标准

一,成也饭圈,败也饭圈。

之前异点君在回答《诛仙》相关问题时候就分析过,《诛仙》这个电影最大卖点是以肖战为代表的年轻演员号召力。此次《诛仙》票房和口碑成绩,粉丝群体可谓“功不可没”,票房不必说了,这里谈一下口碑。

《诛仙》的正面与侧面

仔细看一下豆瓣评分内容,会发现五星评论几乎都是粉丝打的,我在评论《罗小黑战记》的时候,就提出粉太过招黑的问题。

粉丝一出手就是五星,放映之前的一轮“捧杀”让很多路人期待过高,观影过后落差太大,于是评分自然会不客观。

相当一部分粉丝好评的理由很“简单粗暴”,就是为爱豆而来,甚至喊出了“不爱看别看”,“书粉勿扰”的口号,极大的拉动了书粉和其它群体的反感,由此引发的报复性差评是有原因的。

二、《原著》粉丝的信仰。

如果是其它书籍改编成电影,比如“杜拉拉升职记”等那样热度一般的作品,可能也就是平淡过去了,但是谁让它是《诛仙》改编的呢?

《诛仙》的正面与侧面

这两天异点君在网上看到了一些书粉的述说,可以说对这著作爱的深沉,深到什么地步呢?有的粉丝居然觉得《诛仙》是绝唱,自己动手写了一部。所以,这本书在真书粉中的影响力是信仰型的。

《诛仙》的正面与侧面

加上仙侠的题材,无论是何种形式改编,谁来指导,谁来演在书粉心中先入为主的就低了一个档次。

《诛仙》的正面与侧面

所以书粉对这部电影天生是有“偏见”的,观看之后,再与原著一对照,“偏见”就变成了“意见”,再经网上爱豆粉一轮“反向”助推,“意见”就变成了“差评”。举个例子现在有人要拍张国荣自传,脑补一下,下面差评估计会让投资方撤资。

三、大V的点评。

除了饭圈,书粉之外还有一个群体,可以说起到了助推的作用。那就是影视大V。

异点君看了一下,如果说粉丝和书粉是互撕,那微博大V几乎是出奇的一致:淘票票上39个大V参与评分,打六分以下的就有21个,其中还不乏1.2.3这些贬到底的评分,甚至几乎明着说要给《诛仙1》颁发金扫帚奖。

《诛仙》的正面与侧面

看了评论结合以往影评人的评价和影片本身,其实这样评分也很正常,因为专业人士评分标准本来就高,类似对于非科班出身的肖战,以戏骨标准去评价,那自然是不及格。其它方面对标影史经典或者好莱坞特效大片那也是不及格。

但是这样评价,略显不公平。今天央视“六公主”的胡建礼老师的点评,异点君就觉得蛮中肯,既肯定优势,也提出不足。

《诛仙》的正面与侧面《诛仙》的正面与侧面
《诛仙》的正面与侧面《诛仙》的正面与侧面
《诛仙》的正面与侧面

《诛仙》的最终标准

小说《诛仙》的主人公张小凡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物,既不会法术,也没有颜值,更不能拼爹,最大特长只是做饭,把这样的人作为小说主人公为什么会受到无数人的追捧呢?

因为张小凡属于普通人,他的成长也是普通人的成长,在他身上普通人看到了自己。

电影版《诛仙》好还是不好最终标准不是书粉,不是饭圈,也不是大V评价,而是普通影迷,电影是文化产品,而最终的文化必然是大众文化。

正因为如此,现在粉黑大战,其实完全没必要,光是饭圈和营销号不可能让一部影片逆袭,慢慢的大家会回归理性。异点君相信,真正属于普通影迷的《诛仙》将会在日后电影制作中诞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