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心談談如何做讀書筆記

經常會有人問怎麼做讀書筆記。毫無疑問,很多人已經意識到了做讀書筆記和閱讀本身其實是同等重要的,但是卻經常被這樣那樣的問題所困擾:

一本書看完就忘,也講不出什麼所以然來;

面對整本書我都想抄下來,但是沒有那個耐心;

我記的讀書筆記雜而亂,不知道如何理清思緒……

今天我就把自己多年看書積累的一點記筆記心得分享出來,希望可以幫到希望通過讀書筆記提升的你。


走心談談如何做讀書筆記

【首先,你可以做一個屬於自己的讀書歷】

讀書歷,顧名思義,就是讀書日曆。它是對於你自己閱讀經歷的一個忠實的記錄,不僅能幫助你建立起系統的閱讀計劃,完善你的閱讀結構,還能推動你下一步的閱讀,是個非常好的工具。

那麼,如何製作屬於自己的讀書歷呢?

找一個空白的筆記本,記錄上日期、讀完的書的名字、書所屬的類別,再加上一句讀完這本書以後最大的收穫,可以是對全書內容的一個總結,可以是一些聯想及發散等高階內容,可以是對這本書的評價。不多不少,就一句。這是對概括能力的一種有意識訓練。不需要長篇大論,也不需要花很多時間很多心思,只要能做到長期堅持,你就會對自己的閱讀結構有一個宏觀的瞭解。

同時,你對書的評價積累得越多,你就對書越熟悉,也就會具備篩選好書的能力。

【實用類書籍的讀書筆記怎麼做?】

我的讀書筆記一般分為兩種:

一種是專業提升所需實用類書籍的筆記,比如考證、考研、聽課、學習某項技能需要記的輔助學習的筆記。這樣的筆記有個特點:有一定的時效性。目標一旦達成,比如證書考到手之後,就很少有人再回去翻閱這樣的筆記。

所以,這樣的筆記在記的時候有一個原則,就是自己能看懂就行。你在聽課的時候,如果糾結於筆記字體寫得不夠美觀,或者排版上沒有規劃好,你就很有可能錯過老師講的重要知識點。

我們知道,同聲傳譯員為了短時間達成所有重要信息點翻譯成功的目標,常常使用速記法。這樣的記筆記方法我們也可以拿來借鑑。譯員速記法的核心在於用符號代替筆畫繁多的漢字,而這樣的符號我們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習慣來發明。比如我習慣用美元符號$來替換“經濟”這個詞兒,用箭頭↑來表示“發展”這個詞,等等。你完全可以自己發明一套自己的符號系統來記筆記,省時又省力。

需要注意的是,這樣的筆記很私人化,為了防止學習過程中忘記了符號指代的是什麼意思,最好在筆記本扉頁做一個符號索引。

當然,如果你對筆記實在有完美主義的要求,一定要做到精益求精,那麼你可以在學習完後再整理一遍,這也是一個複習提高的過程。

【如何定製你的個性化讀書筆記】

還有一類是課外閱讀記的筆記,這樣的筆記發揮的自由空間就很大了。主要包括摘錄、自己的思考、評價、閱讀體驗,等等。

直接摘錄可能是我使用最頻繁的筆記方式了。我自己在閱讀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喜歡的詞兒、句子、段落、篇章甚至整本書,我都會有要把它們摘錄下來的衝動。

比如,簡媜的散文《水問》,空靈動人,一邊讀一邊摘錄覺得豐盛美好的詞語,長期堅持下去,不僅可以提升對文字的敏感度,而且也是詞彙量的一個積累;

走心談談如何做讀書筆記

再比如木心的《文學回憶錄》,文字是真的好,睡前讀一讀,譁,內心沉靜得不得了。所以我鬱悶的時候,會把這套書拿出來,抄一抄,“不知原諒什麼,誠覺世事儘可原諒”。

摘錄還可以是自己不知道的知識。比如我最近在看熊逸的唐詩課,講到李白的《結襪子》,中間有一句“燕南壯士吳門豪,築中置鉛魚隱刀”,說的其實是春秋時代的吳國刺客專諸和戰國末荊軻的好友高漸離,是兩位李白很崇敬的俠客。但是如果沒有古典文學修養,就無法領會到李白這首詩描繪知遇與感恩的古典情操。所以碰上這樣的知識,我會覺得很有獲得感,就會記成筆記,以加深對內容的理解。

自己的思考、評價、體驗最好是在讀完書的第一時間寫。因為剛讀完,無論是從閱讀體驗還是情緒調動上,都屬於比較有靈感的時候。柏拉圖在《伊安篇》中這樣說道:

“凡是高明的詩人,無論在史詩或抒情方面都不是憑藉技藝來做成他們的優美的詩篇,而是因為他們得到靈感,有神力憑附著。”

此話雖然否定了技藝對於寫作同樣重要,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寫出了靈感的重要作用。所以有寫作習慣的人會很珍視這種稍縱即逝的、似乎在與神靈對話的機會,從而寫出在完全理性的狀態下表達不出的語句來。

當然,不光作家,每個人都是有靈感的,每個人也都是有創造力的。對自己要求比較嚴格的話就是讀完一本書,寫一篇書評。

要是沒有那麼多想要表達的東西(有表達欲也是一種很珍貴的能力),寫一段讀後感也行。可以隨意一點,不用太多條條框框約束自己,但是一定要把想表達的東西表達清楚。這既可以練習你的邏輯思維能力,也可以提升組織語言的能力。以後翻起來,會覺得很有意思。

但是,無論如何,要學會倒逼自己思考,不能看完了就完了,那樣有如焚琴煮鶴,很難咂摸出書中的真味。

【進階版的讀書筆記還可以是這樣】

如果你想讓你的讀書筆記更豐富,你還可以這樣做:讀完幾本內容相關的書,就書中的所有知識點畫一個思維導圖。

走心談談如何做讀書筆記

舉個例子,美國作家愛倫·坡的小說在當時的美國並不十分受歡迎,但是卻漂洋過海影響了法國象徵主義詩歌先驅波德萊爾,而波德萊爾又對19世紀法國的其他詩人比如馬拉美、蘭波、魏爾倫等影響深遠。這個關係如果寫成文字,可能印象不會太深刻;但是如果是在一張文學地圖上用箭頭畫關係圖,那就會更簡潔明瞭、抓人眼球了。

所以在用筆記闡釋一些複雜關係的時候,一定要靈活一點,畫圖是很好的輔助手段。

我還有一個習慣,就是會隨時隨地記錄下自己有閱讀欲的書。有的是在看手頭其他的書時突然想到的,有時是一些媒體推薦了怕自己忘了的,有的是惦記了很久特別想看的。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會在豆瓣標記一下,這樣即便手頭的書看完了,也不會沒書可看,而且還可以按圖索驥,節約時間。

好啦,說了這麼多,相信你對如何記讀書筆記已經心中有數了。你還有什麼記讀書筆記的好方法,歡迎分享出來,咱們互通有無~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