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仰革命圣地 传承延安精神

瞻仰革命圣地 传承延安精神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延安,像一首动听的老歌,对于我们这代人有着特殊的情感和意义。去年11月,我们跟团作了河南、山西、陕西游,有幸走进革命圣地延安。

延安,1935年10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主席在巍巍宝塔山下、清清延河水畔指挥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并在黄土高坡上孕育了灿烂的延安精神和光辉的毛泽东思想。

杨家岭

瞻仰革命圣地 传承延安精神

杨家岭是中共中央驻地旧址,位于延安城西北2公里处。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和驻地。

瞻仰革命圣地 传承延安精神

瞻仰革命圣地 传承延安精神

毛泽东在杨家岭期间,写下了《青年运动的方向》、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被敌人反对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发刊词》、《纪念白求恩》、《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的序言和跋》、《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等光辉著作。此地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延安居住时间最长的驻地,期间发生了许多有影响的事件。

瞻仰革命圣地 传承延安精神

瞻仰革命圣地 传承延安精神

门外这张陈旧的小石桌。毛主席就是坐在这个小石桌旁,会见了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针对当时的“恐美病”,毛主席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大长了中国革命夺取胜利之气。

瞻仰革命圣地 传承延安精神

距石桌不远处有一小块菜地,毛泽东当年亲手开辟出来的菜园,如今菜园里依然蔬菜碧绿。1940年6月1日下午,毛泽东在这里款待贵客——南洋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没有美酒珍馐,桌上摆着的是主人亲手种的新鲜蔬菜。此情此景,这位见多识广的老人不由得慨叹:“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瞻仰革命圣地 传承延安精神

杨家岭的名字之所以如此响亮,是因为中共中央1945年4月23日至6月21日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从六大到七大,相隔17年之久,相隔最长;七大历时50天,会期最长。

瞻仰革命圣地 传承延安精神

瞻仰革命圣地 传承延安精神

七大会场——中央大礼堂,是1940年专为“七大”召开而修建的超高一层砖瓦结构建筑物。礼堂主席台似窑洞状大跨度拱形台面,会场的座位是木条长椅,椅背后上方设置可供后排同志作笔记的阔板条,整个会场显得庄严、简洁、科学。

瞻仰革命圣地 传承延安精神

中央大礼堂七大开幕式的主席台上,悬挂着毛泽东和朱德的巨幅画像,鲜艳的党旗挂在两边。两侧墙上张贴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等标语,靠墙边插着24面红旗,象征着中国共产党24年奋斗的历程。在主席台的正上方,悬挂着一条引人注目的横幅: “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 ”

导游介绍说,在“七大”会议上,毛泽东主持了大会,致开幕词,并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愚公移山》闭幕词等,大会完成了三个历史性任务:决定了党的路线,通过了新的章程,选举了新的中央委员。这里曾无数次响起毛泽东等领导人雄情激昂演讲和报告的掌声。

瞻仰革命圣地 传承延安精神

瞻仰革命圣地 传承延安精神

1942年5月2日--23日,延安文艺座谈会在这里召开,有近百名文艺工作者参加,毛泽东主席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瞻仰革命圣地 传承延安精神

照片拍自会场墙壁

导游是位地道的陕北小伙,在这里他亮了一嗓陕北民歌,原汁原味。

瞻仰革命圣地 传承延安精神

瞻仰革命圣地 传承延安精神

瞻仰革命圣地 传承延安精神

枣园

瞻仰革命圣地 传承延安精神

这里树木茂密,风景优美,每年重阳,红枣满树,桃李压枝,中共中央书记处1944年至1947年驻此。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枣园改名为“延园”,现在旧址大门的石柱两侧还保留着康生所书“延园”二字。

瞻仰革命圣地 传承延安精神

枣园旧址有中央书记处小礼堂、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等旧居。中共中央在这里领导抗日战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筹备了党的七大。

瞻仰革命圣地 传承延安精神

瞻仰革命圣地 传承延安精神

毛泽东旧居位于枣园东北的半山坡上,与周恩来、朱德的旧居左右为邻。

毛泽东在此居住期间,写下了《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组织起来》、《两三年内完成学习经济工作》、《学习和时局》、《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论联合政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对日冠的最后一战》、《关于重庆谈判》等许多指导中国革命的重要文章,仅收入《毛泽东选集》的就有28篇。

瞻仰革命圣地 传承延安精神

瞻仰革命圣地 传承延安精神

瞻仰革命圣地 传承延安精神

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是延安时期中央书记处的五位书记。在枣园中央书记处“小礼堂”北侧的小广场上,塑立着5大书记健步向前走的大型铜质群像,游人多在此拍照留念。

瞻仰革命圣地 传承延安精神

瞻仰革命圣地 传承延安精神

瞻仰革命圣地 传承延安精神

瞻仰革命圣地 传承延安精神

瞻仰革命圣地 传承延安精神

中央书记处小会议室

瞻仰革命圣地 传承延安精神

在枣园还有中央医务所、幸福渠和“为人民服务”讲话台等多处景点。

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培育出的伟大的时代精神。它的原生形态就是当年在延安形成的张思德精神、白求恩精神、南泥湾精神、抗大精神、整风精神、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和劳模精神等等。

瞻仰革命圣地 传承延安精神

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追悼会上,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讲演《为人民服务》;在党的七大报告中,他郑重强调: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瞻仰革命圣地 传承延安精神

《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在1939年12月21日为纪念白求恩写的悼念文章。文章概述了白求恩同志来华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深切悼念,高度赞扬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并号召全党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瞻仰革命圣地 传承延安精神

抗大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认字就在背包上,写字就在大地上,课堂就在大路上,桌子就在膝盖上”是当时情况的写照。但是,学校虽然学习、生活非常艰苦,因为大家有理想,有目标,受远大的革命志向和崇高共产主义理想的鼓舞,所以抗大到处洋溢着朝气蓬勃、愉快向上的欢乐气氛。

瞻仰革命圣地 传承延安精神

南泥湾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困境中奋起、在艰苦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不只是一种迎难而上、勇往直前、以苦为乐、埋头苦干的奋斗精神,而且也是一种勇于创造、敢为人先的拼搏进取精神。

瞻仰革命圣地 传承延安精神

一九四一年毛主席在给干部作报告

瞻仰革命圣地 传承延安精神

延安革命纪念馆是向广大群众进行延安精神教育的重要基地

延安精神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源远流长。从根本上说,延安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

瞻仰革命圣地 传承延安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