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樂活涿鹿
大約五千年前,涿鹿一帶水草豐美,空氣溼潤,非常適宜人類生活和居住。黃帝部族從我國西北部逐漸東遷到涿鹿礬山地區生活,遠在東南部的蚩尤部族也來到涿鹿一帶。因為漁獵活動,雙方經常發生摩擦。為了生活方便和居住安全,黃帝部族在阪水(古涿水上游)的東岸,就是今天下七旗村東南1公里的大沙河(清水河)邊壘起一座石頭城。城長100米,寬100米。蚩尤部族也在龍王塘村南邊建起蚩尤土城,距離西北方黃帝部族的石頭城約2.5公里。同時蚩尤部族還在蚩尤土城西邊的高土樑上建起蚩尤三寨,駐紮兵士。
蚩尤的部眾大都勇猛彪悍,生性好戰,經常為搶奪地盤和食物挑起戰事。傳說,有一次,蚩尤帶領本部族人馬又來到石頭城外列陣討戰,黃帝部族的兵士從城中衝出。經過你來我往幾個回合,雙方很快進入混戰中,從地面直打到阪水中,又從阪水中打到岸上,打得真是天昏地暗,地動山搖。在好幾個時辰的惡戰中,黃帝感到異常疲憊,就悄悄爬到村大門口的榆樹上繼續指揮。不知過了多長時間,由於過度勞累,黃帝坐在榆樹的三股岔上昏睡過去。蚩尤發現後,喜上眉梢。他悄悄爬上榆樹,掄起大刀就要砍向黃帝。這時,天界下凡觀戰的瑤池金母見狀不妙,急忙吹了口氣,似疾風一樣,將蚩尤的大刀吹落。黃帝驚醒,順勢將蚩尤摁在榆樹上。黃帝的兵士爬上樹把蚩尤綁了,押到大營。蚩尤兵將見狀,紛紛逃命。鑑於蚩尤多次聚眾作亂,黃帝命令部將殺死了蚩尤,並用他頭上的角做成號,用他的皮做成鼓,用他的腿做成鼓槌。四處逃散的蚩尤兵馬蠢蠢欲動,聚集起來,還要與黃帝部族再戰,替蚩尤報仇。但他們一聽到黃帝兵士那高昂激壯的號角聲和震天動地的戰鼓聲,就嚇得膽戰心驚,兩腿哆嗦,不敢邁步。慢慢地,他們中的大部分歸順了黃帝,少部分跑到了南方生活。
這場大戰後,黃帝勢力大增,炎帝心中很是不服氣。他調集本部族兵馬想和黃帝爭奪執掌天下的大權。於是炎、黃兩個部族在現在的涿鹿縣礬山鎮西南2.5公里左右的阪水河谷谷口展開阪泉大戰。先是炎帝率領部族兵將向黃帝部族挑戰。黃帝以熊、羆、貔、貅、貙、虎六部之軍,樹旗七杆,擺開陽旗陣迎戰。炎帝的兵馬陷入陽旗陣裡,一時摸不著頭腦,東碰西撞,暈頭轉向,處處捱打,只得狼狽退兵。炎帝部族人馬回去研究後,認為找著了招數,可以破陽旗陣了,就又組織兵馬來戰。黃帝不慌不忙,仍以熊、羆、貔、貅、貙、虎六部之軍,樹旗七杆,擺開七旗陣。令炎帝沒有料到的是黃帝這次擺的是陰旗陣,陣列變化不斷翻新,炎帝的兵馬左衝右突,始終找不到破陣方法,最後敗兵而去。炎帝還是不服氣,召集將領們前前後後認真研究了三七二十一天,認為這次絕對找到了破陣的方法,肯定能打敗黃帝的兵馬。於是炎帝重整旗鼓,統領全部兵馬與黃帝部族進行第三次決戰。這次黃帝既不擺陽旗陣,也不擺陰旗陣,而是擺出了陰陽旗陣。七杆大旗像天上的星斗一樣,斗轉星移,變化莫測,將炎帝部族的兵馬團團困住。炎帝看得眼花繚亂,無法應戰,自覺不能取勝,主動交械停戰。經過三次大規模的爭戰,炎帝部族接連失敗,最後心悅誠服,徹底認輸,發誓永不再戰。從那時起,阪泉村就改名叫七旗村,全村長達一里地。土改時,為方便稅收,住在阪水河上水頭的,就叫“上七旗”,住在阪水河下水頭的就叫“下七旗”。由此,下七旗獨立成村,一直延續到現在。
整理:張振峰、劉佔文
【平臺發文免責聲明】
本文部分照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我們重在分享,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