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我们军队主要武器其实是手榴弹,因为子弹难造,只能用弹壳制造复装子弹。新兵入伍基本就是发俩手榴弹。所以一个主力团有3600颗手榴弹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李云龙还有先前借的20箱。
关于李云龙用3600颗手榴弹全歼山崎大队,如果说手榴弹扔到500米以外,我肯定觉得是神剧,但剧中是几十米来着,30还是多少,一个成年男子、当兵的,用云龙兄的话说:就是个娘们也能扔过去。没有违反任何物理事实的剧情,在现实中的确可行。
关键是李云龙在投掷前明目张胆地在日军面前掘进,这一点就有些神乎其技了。日军装备大量的掷弹筒,在老兵手里这玩意打得很准,由于是曲射武器,对付战壕很好用,土工作业人员估计会被炸个底朝天。
而大规模平推土工作业最早是解放战争中才出现的,用在李云龙身上,明显就是为了塑造他的形象硬加上去的梗。全歼山崎大队这场戏对应的应该是百团大战中关家梗战斗。此战他总亲自指挥,我军一个旅又两个团近两万人围攻孤军深入至根据地腹地的日军冈崎支队五百人。日军拒守位于高处的关家垴,我军围攻两天一夜也未达到全歼其部的战斗目标。残敌被增援日军接走。放在真实的战斗中,平推土工作业是不可能在晋西北的山区实现的,更不可能在白天完成这样的土工作业。
敌人不是傻子,不可能眼睁睁在高处看着你挖坑没有任何反应。平推土工作业是在淮海战役中,利用黄淮海平原、平坦的地形、疏松的土质,晚上动员力量挖至敌阵地前,白天发动突袭攻破敌阵地的战斗方式。《亮剑》本就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小说,大家把它当成军事来读就错了。
关家驹战役,既没地方挖战壕,也没空间同时扔那么多手榴弹,关家垴就是纯粹的打成了添油战,因为那地形想打上去只能一点一点上,日军占据地形优势,在攻击的道路上部署了厚实的防线纵深。没有重武器我军只能一小波一小波地先从下往上,冲过日军用土屋配机枪组成的交叉火力暗堡,然后冲进最近的房间用手榴弹和刺刀砍刀与日军进行逐屋肉搏战。彭手下兵多又如何,每次上去只有一小波人,这些干瘦的士兵得跟精壮的日军拼刺刀,后续增员刚上去就会被日军机枪收割一部分。
关家坨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彭低估了日军的抵抗强度,对于地形的困难没有客观的认知。如果这帮日军被围在平地上,一两个小时就会被土八路吃干净。
关家垴战斗可谓三无战斗:无天时,鬼子时间充裕,部署了优秀的防阵地;无地利,那鬼地形,把美军的重武器和空军支援卸了,一天可能都打不下来;无人和,这时正是日军气焰嚣张之时,战斗力并未下降,抵抗烈度超过了彭的预期。
我说这么多就一个意思,关家垴战斗和《亮剑》里的这场战斗没啥可比性,不能作为普遍的战斗情况来分析。
关于《亮剑》,看完电视剧后再拜读原小说,才真正了解“李云龙”的一生,果敢,正直,桀骜不驯,气宇轩昂,不明小事理,但懂大是非。实乃我辈学习之典范,虽是一本小说,但让人沉淀,细细品味,带来的震撼和勉励不亚于真实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