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發展+香港現時優勢

大灣區目前整體情況(經濟恢復)

由渣打銀行與香港貿發局合作編制的“渣打大灣區營商景氣指數”報告顯示,今年第三季度的經營現狀指數為42.4,全部八個子指數的季度環比均有所改善,其中“生產/銷售”(+9.6點)、“新訂單”(+11.3點)和“利潤”(+9.4點)漲幅最大,表明內地(大灣區)經營狀況廣泛復甦。

大灣區發展+香港現時優勢

更令人鼓舞的是,“預期”指數從之前的47.0大幅躍升至56.2,迴歸擴張性區間(與中國第4季度GDP增長恢復至約6.0%的預期相符),大灣區營商環境第四季度將進一步改善。

大灣區兩地現有稅收政策

根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的戰略定位之一是成長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為了達成這一宏偉目標,大灣區內支持創新的稅收政策成為關鍵的一環。

內地支持創新的主要稅收政策

▶ 高新技術企業享受15%的企業所得稅優惠稅率

1. 必須擁有核心技術知識產權,在支持其主要產品及服務提供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2. 屬八大指定的行業領域

3. 研發費用不低於總收入的 3%-5%

4. 高新技術產品銷售收入不低於總收入的60%

5. 科技人員不低於職工總數的10%

6. 創新能力評價應達到相應要求

▶ 符合要求的研發費用享受175%的加計扣除

1. 不要求擁有與核心技術相關的知識產權

2. 委託研發費用支出:無論受託方是境內或是境外機構,產生的費用的80%可以進行加計扣除。同時,委託境外研發費用不超過境內符合條件的研發費用三分之二的部分,可以按規定在企業所得稅前加計扣除。

3. 負面清單行業不適用加計扣除:菸草零售、房地產經紀、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租賃商業服務,娛樂業及其他商委及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行業

▶ 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享受15%的企業所得稅優惠稅率

1. 不要求擁有與核心技術相關的知識產權

2. 業務範圍:從事信息技術外包、業務流程外包或知識流程外包服務

3. 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員工佔企業職工總數的50%以上

4. 從事技術先進型服務業務取得的收入佔企業當年總收入的50%以上

5. 從事離岸服務外包收入不低於總收入35%

大灣區發展+香港現時優勢


香港支持創新的主要稅收政策

現行稅務條例要求開展研發活動的公司必須擁有全部或部分知識產權,方可享受相關稅務優惠政策。香港稅務局將可以享受稅務抵扣的研發活動分為四類,包括:

1)為拓展知識而進行的自然科學或應用科學活動

2)為可行性或市場、工商及管理事務的研究而進行的系統性、調查性或實驗性的活動;

3)在有機會取得新的科技知識的情況下進行的原創性及經規劃的調查;或

4)為實現任何新的(或者改進的)物料、裝置、產品、程序、系統或服務的商業生產或運用,應用相關研究所得或其他知識而作的方案或設計。同時,為上述研發活動產生的開支分為甲乙兩類,其中與第2)類研發活動相關的開支只能符合甲類研發費用。

▶ 符合要求的甲類研發費用可以享受100%扣除

1. 可以在香港境內或境外產生

2. 委託研發費用支出:只適用於委託香港本地研發機構(包括香港的大學和專上學院)或海外大學及學院

3. 只要符合指定要求,扣除適用於任何行業

4. 扣除額不設上限

▶ 符合要求的首200萬港元乙類研發費用可獲300%加計扣除,餘額享受200%的加計扣除

1. 研發活動需要香港境內進行

2. 僅包括直接積極參與研發的僱員開支和直接用於合資格研發活動的消耗品開支

3. 委託研發費用:需支付給指定本地研發機構

4. 只要符合指定要求,加計扣除適用於任何行業

5. 扣除額不設上限

香港現時的優勢

香港一直定位為大灣區內的國際金融、運輸、貿易中心及國際航空樞紐,擁有健全的法律體制、開放的營商環境、自由的經濟體系、完善的基礎設施及交通運輸系統以及國際化人才,並一直憑藉著這些優勢協助內地特別是大灣區企業發展。

香港目標是在大灣區扮演著促進大灣區國際化的推動者,促進區內經濟發展,成為區內企業走向國際市場以及國外企業走進大灣區的重要平臺。

內地企業普遍贊同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商業環境及人才儲備是香港在大灣區作為國際樞紐的優勢,其中他們對互聯互通是香港的優勢的贊同程度最高 (圖表 1),其次為香港的基礎設施及商業環境。

大灣區發展+香港現時優勢

調查結果表明,大灣區企業高管對香港作為連接海外公司及大灣區公司的橋樑角色給予充分的肯定,同時亦證明香港開放的商業環境及完善的基礎設施是吸引大灣區企業利用香港作為業務發展平臺的重要特點。

互聯互通

香港一直以來作為連接國內外的「窗口」這個重要角色,不僅幫助希望進入中國市場的海外公司,也為大灣區公司開拓海外市場提供強大的商業網絡。

大灣區發展+香港現時優勢

不少內地企業紛紛表示,香港優越的地理位置優勢是香港成為國際商業樞紐的基礎,同時,香港也是很多大灣區企業發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業務的起點以及聯繫中國內地與東南亞市場之間的重要窗口。

基礎設施

企業普遍同樣認為香港所實施的稅制簡單、有競爭力,能使在香港設立的企業所有者得益於這個優勢。作為國際上稅率最低、稅種最少的城市之一,特別在個人薪俸稅和企業利得稅制方面,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相比,毋容置疑,有較大的優勢。

大灣區發展+香港現時優勢

企業認為其他平均得分較高的優勢還有透明度高和易操作的政府程序(如公司註冊、知識產權註冊、財產轉讓、執照頒發) (評分為3.9分)

這些基礎設施便利能有效地吸引大灣區內希望使用香港的服務的企業考慮在香港設立公司。

商業環境

香港的競爭力及商業環境普遍得到全球的充分肯定。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 (IMD)公佈的《2020年世界競爭力年報》中,香港競爭力在全球63個經濟體系中排名第五,香港在政府效率、商業效率經濟表現方面的競爭力在全球幾乎首屈一指,在基礎設施方面也位於世界前列。

大灣區發展+香港現時優勢


另外,在世界銀行近期發佈的「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中也表明香港的營商環境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大灣區發展+香港現時優勢

人才儲備

IMD發佈的《2019年世界人才報告》調查結果顯示,香港的人才總體排名第15位,在本地人才技能及競爭力水平的

準備度方面排名全球第4位,優勢顯著。

大灣區發展+香港現時優勢


大灣區企業高管普遍認為在某些行業 (例如金融、法律及專業服務),香港有充足的國際化人才,他們擁有非常豐富的專業知識及經驗,能夠支撐著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及法律及專業服務中心的地位。


在大灣區的金融保險業發展進程中,香港的角色更加不容小覷,香港向內地城市輸出了大量的專業人才、專業知識及優秀的管理經驗。


香港貿發局近期活動

香港貿易發展局因應疫情變陣,把今年的創業日移師線上,並以"重塑現在·應變未來"為主題,近20場研討會早前以網上直播形式舉行,邀得多位重量級講者探討創業精神、周邊區域的商機及科技發展。


此外,卓佳瑞豐德永向來與香港貿發局進行頻繁合作,瑞豐德永作為服務代表應邀參加了包括9月8日的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9月6日國家會議中心舉辦的“浙江主題日”活動、8月27日的2020年“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等在內的系列活動。


作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實現國際化發展的橋樑,瑞豐德永積極發揮香港“超級聯繫人”獨特作用,將更多國際化的優質服務和資源帶給內地的企業,達到“全球服務、互惠共享”的作用提供“重要窗口”,助力中國企業走出去步伐更大,領域更廣,效果更顯著!



如果您需要以上業務的幫助,歡迎在後臺回覆“貴姓+城市+電話”,您也可以聯繫我們的全球免費服務熱線:4008808098

大灣區發展+香港現時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