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道理是你工作后才明白的?

有哪些道理是你工作后才明白的?

作者/七天路过,首发于公众号天天成长研习社(id:taocituzi77)

微博收到了一个私信,是一个刚刚工作没多久的小女生发给我的。她刚刚参加工作没多久,工资不高但刚好能养活自己,唯一的缺点是自己不够喜欢。

但自从工作后,自己就像变了个人一样,开始小心翼翼,自卑,脆弱,在领导面前只敢说“好”“对”,生怕做错了一件事被批评。


因为对于自己工作状态的不认可,连带着觉得生活也变得无力起来。她继续问我:我想把一切事情做好,可是一想到工作的状态,还是算了吧,反正都已经这样了。我不知道什么样的工作适合自己,真的很羡慕那些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人啊!


她形容自己的那种状态,我是可以理解的。


很多时候初入职场最大的惶恐感,来源于:我不知道怎么做是对的。

但其实职场里的很多问题不是是非题,是选择题,是你选择要不要面对,要不要解决当下的困境,而不是躲避或者逃跑。

职场就像小马过河,有很多经验,是犯过很多错后才得到的一份叫做“成长”的礼物。我总结了自己这半年多来自己认为对我的职场成长最关键的5点经验,分享给你。

1. 戒掉玻璃心


知乎上有个提问:有哪些道理是你工作之后才悟出来的。


最高赞的回答写的是:其实多数情况下你没什么对手,因为大多数人或者不够努力,或者学习方法不当,或者诱惑太多,或者缺乏目标感,或者运气不好。总之当你认认真真地在一个岗位上努力工作超过2年时,你就已经比80%身边的人做得好了。


面对工作,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的心魔,比如自己的不自信,自己的玻璃心。


与其让情绪先行,不如在事情搞砸了之后考虑下解救方案,看看有什么是自己力所能及可以做到的。


除了做错事的玻璃心,还有就是怎么面对自己不怎么被团队或领导重视的时光。


看过这样一句话:勤劳的渔夫不去捕鱼的日子里,都是在精心修补自己的网。


在怀疑自己的时候,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去研究自己的工作,不为祈求得到领导的认可也不是希望能有升职加薪,而是真真正正的,从内心尊重自己的工作,相信自己能够胜任。


人最难的是相信自己。


一旦有这份底气在,不会做的时候可以说“我可以学”,做差了可以说“我可以改”,而不是满怀歉意地说出来:我做不到。


有时候努力不是为了够到自己的上限,而是为了不跌到下限。


玻璃心对于工作的开展没有任何益处,对抗玻璃心,也是增加对自己的正确认知,也增加抗压力的过程。


职场中的冷板凳不一定是坏事,它让你重新一次审视自己,发掘自己身上的其他可能。


做错了选择不要紧的,重要的是你该如何面对这些错,然后发现什么是对的。


职场里的很多问题不是是非题,是选择题,是你选择要不要面对,要不要解决当下的困境,而不是躲避或者逃跑

先行动后思考,也就是要在做中学,很多时候单纯的思考解决不了问题,而且很容易走进死胡同里。


也就是脱不花说的那句:事情只要先做起来就成功了一半。


反正事情就是越做多出错越多。可是如果不做,又怎么清晰地摸准自己的及格线呢?


2. 不要怕麻烦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了解工作的上下游流程,这不仅有助于自己工作的运转,也会让自己了解到整个流程真正的核心是什么。


很多时候工作能力的比拼不仅仅是专业能力,而是综合实力,而职场的壁垒,就是经验的壁垒。


当经验积累的越多的时候,可替代性就越小,价值就越高。


职场初期会很害怕走了弯路这件事,但也只有亲自走过,才知道错误出在哪里。


职场就是小马过河,听过了千百个道理,不如自己的实践更深刻。


3. 不要只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在《能力陷阱》中作者提到,我们越是花精力在我们擅长的事情上,我们越看不清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这个书名蛮困惑的,“能力”后面怎么会连上“陷阱”两个字呢,难道“有能力”不是对职场中某种优秀的认可吗。


读完后却发现,正是因为专注于工作中的事情,很多人会变得不暇顾及工作之外的局势的变化。


“当我们越擅长某些东西时,花时间做其他事的机会越小。利用我们所擅长的事获取回报要比探索新领域所获取的回报在时间和空间上更明确,更接近。这种学习的自我强化属性让人们短期内能维持他们当前的关注点。”


在书中作者提到:与其花时间成为一个团队的中心管理者,不如尝试着成为一个团队与外界嫁接的桥梁。


当一只眼睛盯着内部的机会时,不要忘记了外部局势和环境的变化。

有哪些道理是你工作后才明白的?


4.要重视弱关系的培养


还有一点是,比起强关系,要更注重自己弱关系的培养。


所谓的弱关系是指不常见面,可能加了微信之后没聊过几次天的社交关系,而强关系就是与我们关系密切的同事或朋友。


因为强关系的人和我们有着相同的背景,而强关系差异化更大。


比如在你面临职业中的某个选择或者要不要承接新任务时,如果你去问身边的同事和朋友,从他们之中获取支持是相对比较难的事情,因为他们对你的认识还停留在过去,相反一些弱关系中的朋友能给到你全新的建议和评价,你的人际关系网络需要随着你的成长不断的更新。


而且万维刚曾在《万万没想到》中提到,我们在互联网中搜集到的关键信息,往往来源于弱关系的传播。


所以,人脉的建立,并不在于你融入了哪些圈子,而在于你能接触到多少圈子外的人。


5. 最后一点,把自己手头的事情做好


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并且全力以赴。

这是我对自己2019年下半年的唯一要求。

很多时候我们受限于市场环境或业务,很容易把工作做不好归根于外部因素。但其实真正写起来复盘总结的时候,也能发现自己的种种疏漏。


比如就我自己来说,日常的执行力还可以,但在面对从0到1的项目时,自己对于大局的司考和框架搭建能力是非常弱的,也就是很难在新项目中做到举一反三。


还有就是在面对自己不了解的业务时,除了找同行了解,还有更多其他切实有效的手段能够帮助自己入行,比如看专业类的书籍,在平台上找专家咨询,去搜集市场上的调研报告。


除了框架搭建能力,我发现自己很容易忘事情,有时候上周写完的规划这周再看的时候就没有跟进。


后来我就养成了每周进办公室就把周报打开,每天对着要做的事情一一落实的习惯,至于完不成的事情,会及时跟对接人汇报,而不是拖到被别人来催的时候才说原因。


一个是主动告知,一个是被动解释。

在能做好的范围内,把想到的都最好。

在做不好的事情中,思考怎么样才能做好。

有哪些道理是你工作后才明白的?


听过这样一句话:大部分时候人的困扰来自于平凡的人渴望不平凡,不读书的人热衷于思考,没有能力的人想担当众人,不会做事的人想多赚钱,却都没有把自己手头擅长的事情做好。

越是在怀疑自己的时候,越是要对自己坚定。

越是普通,越要有能脱颖而出的能力——也就是说,当你知道有很多事情做不到的时候,就应该把手头能做好的这件事做到极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