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投入的人太懒,不懂取舍的人太累

作者 l 书乔


在昨天每周的分享会中,一个小伙伴分享了一个短片:《我们一生的时间》。


这个短片设想我们将不再像现在这样碎片化生活,而是做一个归类计算,将每天花费的时间重新排列,然后集中的度过,如集中睡觉,集中吃饭,集中等待。


在短片中,作者计算出了平均每个人花在睡觉的时间上为30年,用2个月时间过马路,呆在马桶上整整5个月。


时间|不投入的人太懒,不懂取舍的人太累


除此之外,我们还会将时间分配在许多琐事上,比如会花上18个月排队,6个星期等绿灯,15个月找钥匙。


时间|不投入的人太懒,不懂取舍的人太累


这样算过总和之后会发现,我们一生的时间,好像很仓促、很短暂,感觉就只是生活碎片的总和。


如果我们每天都将时间消耗在这些不必要的细节中,等回顾一生时,你会发觉,人生就这么浑浑噩噩的走完了。


有句话这么说,你如何过一天,就决定了如何过一生。所以,想要过好一生,就得从管理每一天的时间开始。


时间管理,永远说的轻巧,做的难。市面上也有很多时间管理的工具和方法,很细致。


但我认为,只有先从整体层面去思考,有方向地投入,才能更有效地去执行。


1、 你在既定的目标里投入了足够的时间吗?


影响一个目标的进度,有外在不确定因素,但稳定的因素是你能否确保相应的时间投入。


很多时候,把大的目标拆分细化,并确保每天投入足够的时间,往往是最实在的执行方式。


比如运动小白想挑战半马,用半年时间来练习,先从2-3公里到5公里,每周跑个3趟,循序渐进,最后一个月再跑几趟10公里以上。


大多数人投入足够练习便可以顺利完成,能体验到这种很多人无法感受的“苦逼”的乐趣。


村上春树年轻的时候开酒吧,闲时写小说。29岁的时候写出《且听风吟》一举成名。了不起的是,从那时开始,每年都能写出一本书,至今,他出版了超过40本的作品。


他是这样做到的,将一本书所需完成的字数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每天固定完成四千字,一定要写满十页稿纸,每页四百字,每天坚持用五到六个小时写作。


也就是这样每天既定的完成任务,才促成他成为顶尖的作家。


时间|不投入的人太懒,不懂取舍的人太累


个人品牌咨询方面,我遇到有人总是想得到一招制胜的方法。


其实,个人品牌是个积累的过程。找到了方向之后,关键是持续的输出,会有技巧助你成长,但个人的付出投入是基本。


如果总是迷信奇迹追求速胜,也成为不了一个真正有影响力的人。


所以,要在相应的目标里确保投入,比如你的关键目标是业务收入和减肥,你可以问问你自己:


我需要每天投入多少时间在我的业务开发上?每天有没有投入相应的时间去健身?


就像 《刻意练习》有一句话,

那些优秀的人善于培养好的习惯,来帮助自己达成目标。如果你还不够优秀,很可能是你还不能驾驭好习惯。


2、 时间总是此消彼长,哪些是你的消耗性时间?


我把时间区分为消耗性时间与成长性时间(这是我提的概念,可能不够精确)。简单来说,区分付出的这个时间在某个阶段内对个人有没有价值。


这个区分对每个人来说可能不太一样。


比如一个全职妈妈,做好每一餐饭所花的时间对她来说是成长性时间,而对于很多忙碌的职场人来说,可能就是消耗性时间。


与人熟络聊天,对于专注专业的人来说可能是消耗性,而对于销售人来说却是成长性时间。


就像短片里提到的,我们一生要花15个月寻找失物,用51天来决定穿搭。这些习以为常的细微事情所花的时间,其实是可以尽量减少的。


我们可以把物品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就不需要经常去寻找。可以减少衣物数量,并且在购买时完成搭配。将时间和精力用在成长性的事情上。


时间|不投入的人太懒,不懂取舍的人太累


比如,我觉得上下班的通勤是消耗性时间,所以工作这么多年来,都住在公司附近。很多事情不用事必躬亲,尽量利用先进设备或者外包服务,都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效率。


有时明面上的开支可能会大些,但实际整体收益更大。


做咨询策划的人,常有他人来寻求如何解决某一个问题或给一些建设性意见。


实际上,收费是一个很好的筛选方式,但门槛不用太高。这样就可以筛选掉那些不是真正想解决问题和不认可你价值的人。


因为就算你殚精竭虑给出方案,他们基本上也不会认同更不会去执行,只会徒增消耗性时间。


如果是朋友,可以将收到的用其他方式反馈回去,收费不是目的,对个人时间和价值的尊重才是。


小结


一个人的精力有限,面面俱到只会让人变得平庸。时间管理不是一味地做更多的事情,而是区隔哪些是关键哪些可以不做。


脚踏实地,在既定的目标持续投入精力,同时减少没必要的时间消耗,才更有可能抵达最初的梦想。


愿你我都能过好每一天,过好每一年,过好这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