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意的是枝裕和,溫存的家庭電影

要問最近很火很爆的電影是啥,除了火了25年的恐龍大IP《侏羅紀世界2》,那就要屬上個月榮獲戛納金棕櫚大獎的

《小偷家族》了。

禪意的是枝裕和,溫存的家庭電影

這部電影也正在上影節展映。上週就講過,購票網站上一放票,幾十秒被搶光,火爆程度可見一斑,電影院都不得不加多場次,但都被一掃而空。

而電影在日本本土上映後,短短一週時間票房突破十億日元,創下了今年日本本土電影的最快票房紀錄!

還沒看到電影的影迷們也不用失望,因為電影將會被引進國內院線,小窗和你們一樣,都是滿滿的期待!

關於《小偷家族》的電影故事就不多贅述,儘管電影的主體變成了小偷,但始終離不開導演所聚焦的家庭和社會。

今天就想跟大家聊聊這個國際知名大導——

是枝裕和

禪意的是枝裕和,溫存的家庭電影

“禪意”“治癒”“溫和”“下一個小津安二郎”“戛納金棕櫚獲得者”、上世紀90年代晚期“新日本電影新浪潮”一代“思想最為嚴肅”的導演,是枝裕和已然成為繼黑澤明、小津安二郎、溝口健二等人之後,世界影壇最為耀眼的日本導演之一

那麼這個被捧在手心的導演,到底是怎樣的呢?小窗通過是枝裕和的幾部代表作來讓你們接觸瞭解。

家庭是永恆的主題

是枝裕和可以說是當代電影人中始終堅持探討家庭主題的導演,因此,很多人說他是“小津安二郎的衣缽繼承者”

因為他的電影中總是聚焦在日本社會中的一個普通的家庭,對家庭瑣事娓娓道來,節奏舒緩,沒有宏大的場面。

是枝裕和說:

“我對塑造英雄沒有興趣,無論是正義的超級英雄還是反派英雄,我只想簡單地讓人們演出真實的樣子。”

早期的是枝裕和拍的是電視紀錄片,聚焦社會題材,將促教延伸到日本社會的方方面面。

1991年,是枝裕和拍攝了紀錄片《另一種教育——伊那小學春班記錄》,記錄了學生與母牛相處,母牛誕下的小牛死掉後,學生們悲傷地為小牛舉行葬禮,但是依然每天給母牛擠奶。

是枝裕和開始體會到死亡是帶給生者的成長。正是這部紀錄片,讓是枝裕和日後對“孩子”和“生死”題材興味濃厚。

是枝裕和其實受中國導演侯孝賢的影響頗深。在1993年拍攝的紀錄片《當電影映照時代:侯孝賢和楊德昌》

,因為這部作品,是枝裕和與侯孝賢結下了深厚的友情。

在後來的許多年,他屢屢提及侯孝賢對他的電影創作的影響。

1995年,是枝裕和首次執導處女作《幻之光》,獲得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被認為是90年代中最好、最細膩的電影。

這是一部講述愛、解釋不了的失去,還有希望與重生的影片。

禪意的是枝裕和,溫存的家庭電影

到2004年震驚影壇並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提名《無人知曉》,是枝裕和正式確立了自己獨立的影片風格,而這也決定了家庭倫理電影終將成為他與觀眾交流的最佳途徑。

禪意的是枝裕和,溫存的家庭電影

(電影中這個憂鬱的14歲少年柳樂優彌最終成為戛納史上最年輕的影帝)

《無人知曉》是根據日本東京西巢鴨棄嬰事件改編的,講的是一個單身母親對四個同父異母的孩子不管不顧,造成了女兒意外死亡的悲劇。

但是枝裕和卻沒有展示四個無人養育的孩子歇斯底里的悲痛,而是非常平和地講述孩子們如何在春夏秋冬等待他們母親的歸來,而母親最終也沒有回來。

禪意的是枝裕和,溫存的家庭電影

導演剋制地讓孩子們去承受那個年紀不該有的生活,讓觀眾深深地感受到被遺棄和流浪的兒童的社會問題的嚴重性,給我們會心一擊。

《步履不停》則通過家中的長子為救落水兒童溺水身亡的忌日,來講述一個普通家庭的故事。

禪意的是枝裕和,溫存的家庭電影

電影中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都是生活的細枝末節,母親會輕描淡寫地告訴父親她知道父親年輕時候出軌的事情,而不肯繼承家業的次子即使與父親關係不和,卻也沒有激烈的矛盾衝突。

禪意的是枝裕和,溫存的家庭電影

是枝裕和是這樣淡淡地、慢慢地,將家中疏離的父子關係、母親對逝去長子的深愛和思念表現得淋漓盡致。

是枝裕和說:

“我想要寫一個什麼事都沒發生的故事。一個什麼事都沒發生,但卻很有趣的故事。因為大家人生當中並不會常發生什麼了不起的大事件,但是日常生活卻很有趣不是嗎?《步履不停》中,我想要描寫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悲劇、歡笑和殘酷。”

禪意的是枝裕和,溫存的家庭電影

《奇蹟》

是是枝裕和的家庭電影中比較歡快的一部。

禪意的是枝裕和,溫存的家庭電影

儘管因為父母的離異導致兄弟倆天各一方,哥哥航一時跟著母親住在外婆家,而弟弟龍之介則跟著追尋音樂夢想的“廢材”父親,但他們兄弟倆經常希望能夠一家團聚。

而九州新幹線的運行讓他們生活的地方有了交匯,於是兩兄弟朝著心中的奇蹟之地出發了~

日本是個戀物的民族,電影中的冰棍兒、碎渣兒、紅巖漿、蠶豆苗、火山灰、清淡羹……都是他們兄弟倆童年的回憶。

導演也通過這些小物件,串聯起他們心中的感情。

禪意的是枝裕和,溫存的家庭電影

《如父如子》的故事,看似狗血,其實溫情。

禪意的是枝裕和,溫存的家庭電影

由福山雅治飾演的上層精英野野宮良多與妻子育有一個聰明乖巧的兒子,平時的良多更多的將精力放在工作上,兒子則由妻子照料,但優越的生活條件讓他們一家人幸福美滿。

某天他們收到醫院的電話,被告知他們養育了6年的兒子竟然不是他們親生的,而是當年與另外一個家庭的兒子抱錯了。

禪意的是枝裕和,溫存的家庭電影

而養育他們親生兒子的家庭,則是一個物質條件一般的家庭,開著舊電器店的父親在齋木雄大平時最大的樂趣就是跟兒子玩耍。

禪意的是枝裕和,溫存的家庭電影

這時候兩家人都面臨著艱難的選擇,要把抱錯的孩子交換過來。

但不同的生活環境早已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兩個孩子的世界觀,而良多作為父親與另一個家庭的父親雄大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良多總是鬱鬱寡歡,與雄大的快樂知足形成鮮明的對比。

是枝裕和借這樣一個換子的故事,來探討父子的血緣關係和日本不同階級家庭的異同。更通過用心的細節,來表現出為人父母的家庭責任感,默默感染著觀眾。

禪意的是枝裕和,溫存的家庭電影

《海街日記》則講述了父親早年和情人出走,母親則留下三個女兒在外婆的家中。外婆去世後,長女為母的姐姐盡心盡力的照顧兩個妹妹。

禪意的是枝裕和,溫存的家庭電影

某天收到父親離世的消息,三姐妹參加父親的葬禮時遇到了同父異母的妹妹,而姐姐也學著去接受這個妹妹,四姐妹在這四季輪迴中溫馨生活。

禪意的是枝裕和,溫存的家庭電影

電影中的梅子酒、魚排海鮮飯、魚生吐司、定食以及濱海道的櫻花、老宅裡的梅樹、穿過鎌倉的火車,還有和服、煙火,還有沙灘和海浪,是枝裕和又一次以這些生活中的小細節,講述著他們的生活小事,平淡卻讓人淚目

《比海更深》可以說是《步履不停》的姊妹篇。

禪意的是枝裕和,溫存的家庭電影

人到中年卻邋遢潦倒的良多,早年以作家出道,但再也沒有好的作品問世。良多自視清高,不願為了錢去寫娛樂作品,因為沒錢讓生活成了問題,妻子也帶著兒子跟他離婚。

禪意的是枝裕和,溫存的家庭電影

迫於生活壓力,喜歡賭博的良多不得不做一名無節操的私家偵探。某天,前妻帶著兒子到良多母親家中,正巧碰上臺風天,母親竭力挽留他們再此過夜。而良多也在這個颱風之夜,感受到一家人短暫團聚的溫暖……

那場在臺風天的夜晚,一家人一起找彩票的場景,有點不可思議,卻又充滿愛意。

禪意的是枝裕和,溫存的家庭電影

比海更深的親情,血濃於水的羈絆,就在這普普通通近乎破碎的家庭中一點點展現出來,這就是是枝裕和的功力。

禪意的是枝裕和,溫存的家庭電影

充滿溫存和感動

禪意的是枝裕和,影如其人,他的電影永遠帶著溫存和感動。即使電影中的那些家庭不盡完美,甚至是黑暗殘酷的,但他總能用善意的鏡頭來挖掘故事的溫暖

在《無人知曉》中,即使身處社會最底層的四個流浪兒童,是枝裕和也沒有竭力表現他們生活不堪的一面。

四個小孩擠在小小的出租屋,卻依然帶著孩童的純真,玩著遊戲,打打鬧鬧。

禪意的是枝裕和,溫存的家庭電影

即使已經有4個孩子的母親生活不檢點,導演也沒有非要表現出母親不好的一面,導演就讓她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出去約會,回家後依然跟孩子們愉快地玩耍。

《步履不停》中,次子良多與父親關係不和,卻沒有激烈的矛盾衝突。即使母親對15年前被長子捨身救起的落水兒童如今長大卻平庸得被人取笑的人心懷恨意,卻沒有表現出強烈的怨恨,而還是平靜地對待。

禪意的是枝裕和,溫存的家庭電影

《海街日記》中的大姐,雖然擔起家庭重擔,偶爾會正言厲色,對父親拋棄他們耿耿於懷,但見到血溶於水的同父異母的妹妹,依然選擇包容,選擇為一個完整的家默默付出。

禪意的是枝裕和,溫存的家庭電影

即使在《如父如子》中,當“錯抱”風波攪動著兩個家庭時,你也會忽然因慶多與琉晴的快樂玩耍而倍感溫馨,忘記這殘酷的事實。

禪意的是枝裕和,溫存的家庭電影

以是枝裕和的話說便是,

“我不喜歡主人公克服弱點、守護家人並拯救世界這樣的情節,更想描述沒有英雄、只有平凡人生活的、有點骯髒的世界忽然變得美好的瞬間。”

這就是是枝裕和。

禪意的是枝裕和,溫存的家庭電影

他總是以平和而靜謐又帶著剋制的影像,來悄悄地展現現實中的殘酷

他總能看到日本民族最底層的東西,卻儘量尋找生活中的慰藉

他細數瑣碎平淡的日常生活中的細枝末節,就算早已暗流湧動,卻告訴我們這就是生活原本的樣子,我們要學著去接受,去發現愛和溫暖。

是枝裕和就是這樣步履不停地,繼續為觀眾獻上或許會對人生產生一點點改變的電影。期待他的《小偷家族》公映。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