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詩畫(66)

(一)、漫談古風

作者:天地景泰

一、切莫輕言古風
常看到有人寫詩,為避免涉及格律詩的韻律、平仄律,就標稱為“古風”。他們認為韻律、平仄律要求不嚴格的就是古風,把古風的這一特點全面化了。按照這樣說,現在的白話詩、自由體詩甚至順口溜也可以稱為古風了?這顯然是錯誤的。他們完全誤解了“古風”。

看看五四新文化運動中有代表性的自由體新詩:
聞一多死水》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 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
不如多扔些廢銅爛鐵, 爽性潑你的剩菜殘羹。 ......(共五段)

胡適 《蝴蝶》

兩個黃蝴蝶,雙雙飛上天。
不知為什麼,一個忽飛還。
剩下那一個,孤單怪可憐;
也無心上天,天上太孤單。

郭沫若《鳳凰涅槃》:
除夕將近的空中,
飛來飛去的一對鳳凰,
唱著哀哀的歌聲飛去,
銜著枝枝的香木飛來,
飛來在丹穴山上。......

它們都不是律詩,能稱為古風嗎? 看來,應該搞清楚到底什麼是古風了。李枚教授對“古風”問題,作了一個比較詳細的說明:

“古風泛指唐代及以後模擬古體詩風格寫成的詩歌。有人說古風,就是古體詩。我以為此說不妥。
古體詩是相對近體詩,即格律詩而言的。格律詩在初唐形成之前,我國古代詩體已形成了以《詩經》為代表的四言體、以漢代樂府詩為代表的雜言體和五言歌行體,以三國兩晉南北朝出現的七言古體,還有以《離騷》為代表的騷體詩,亦稱楚辭體等等,唐人把這些詩體統稱為古體詩,而把格律詩稱為今體詩。
格律詩形成之後,雖然形式非常完美,倍受歷代詩人寵愛,但不可否認,這一詩體明顯存在著兩個無法克服的侷限性: 一是格律詩形式過於嚴格,導致詩人常常削足適履,為遷就形式而破壞內容。二是格律詩因字數、句數限制,無法表達長篇內容。


正因如此,格律詩問世之後,詩人們仍然仿照前代的四言、五言、七言等古體詩進行寫作,並且還寫了一種雜言體,如李白的《蜀道難》、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可歌》,白居易的《賣炭翁》等。
後來,人們習慣稱這種模仿前代古體詩寫作的詩歌為古風。也有人稱之為古體詩。但這種既稱古風,又稱古體詩的古體詩,已和先秦四言詩體、漢代樂府五言詩體、漢至南北朝的七言詩體等這些古詩體不再是同一概念。前者既可稱為古風,也可稱為古體詩;後者只能稱為古體詩而不能稱為古風。
可見,唐人所寫古體詩即古風,意在與今體詩,即格律詩加以區別。 古風者,民歌也。此說源於《詩經》“國風”一名。古風一詞,本義指古代民歌,或古代詩歌。唐代以及之後所謂的古體詩,即國風,實際上指的是唐代以來的擬古之作,即模仿古人詩歌體裁形式、聲韻特點、語言特點創作的詩歌。
古風的特點如下:
一、全詩句數多少不限。
二、每句字數不限。全詩可或皆用四言,或皆用五言,或皆用七言,或用雜言,即雜用三言、四言、五言、七言,九言等。但詩句必須音節和諧而有節奏,不能散文化。一般採用二字、三字音節互搭。

三、不要求平仄黏對、對仗,不要求字面對偶。語言相對比較自由。
四、要求押韻。但不像律詩那樣必須押平聲韻。而是既可押平聲韻,也可押仄聲韻。如果詩篇較長,中間也可換韻。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那麼,是不是具有這樣特點的詩就可以叫做古風詩了呢?如果是這樣,那現在的自由詩、順口溜不都可以稱為古風了嗎?把順口溜稱為古風豈不貶低了詩詞?
顯然不能只從這些特點來判斷,定義,還必須具備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古體詩的味道
二、詩味
寫詩要講究詩的味道,沒有詩味就不叫詩。如果沒有情感,沒有寓意,直白如水,味同嚼蠟,充其量不過是順口溜罷了,絕然不敢稱其為詩。
詩味主要體現在語言結構、修辭、韻律、音節、聲律、情感志向及寓意如何等方面。關於詩味之說,早已有之。南朝梁. 鍾嶸(公元約468-約518年)的《詩品》中說::“五言居文詞之要,是眾作之

有滋味者也。”“弘斯三義,酌而用之,幹之以風力,潤之以丹彩,使味之者無極,聞之者動心,是詩之至也。”首次在詩評中提出詩要有“滋味”的概念。 滋味說是一種關於詩歌的審美要求,以"味"言詩,"味"乃指詩歌的一種藝術效果。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明詩》也說:"張衡《怨篇》,詩典可味"。唐 司空圖還提出“味外之旨”。現代的毛澤東也說了“詩味”的概念。

元代 楊載《詩法家數中說“ 凡作古詩,體格、句法俱要蒼古,......”,然到底何為“蒼古”,楊載並未細說,只是介紹了一些寫作方法,就說“今之學者,倘有志乎詩,須先將漢、魏、盛唐諸詩,日夕沉潛諷詠,熟其詞,究其旨,則又訪諸善詩之士,以講明之。若今人之治經,日就月將,而自然有得,則取之左右逢其源。”“詩要苦思,詩之不工,只是不精思耳。不思而作,雖多亦奚以為?古人苦心終身,日煉月鍛,不曰「語不驚人死不休」,則曰「一生精力盡於詩」。今人未嘗學詩,往往便稱能詩,詩豈不學而能哉?”。

李枚教授說:
寫古體詩需要具有一定的語言修養。李清照說“詩有別裁“,講得就是這個意思。古體詩的語言和順口溜、白話詩,快板詩等詩體的語言,在音節、韻律上有著明顯區別,但這種差別又不是能用幾句話所能講清楚的。即使講清楚了,對於初學寫古體詩的人來說,聽後也是似懂非懂。
初學寫古體詩的人,要想真正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多讀、多寫古詩,進入古體詩的語言境界,去接受古體詩語言的洗禮,去浸潤,熟悉、感受、品味箇中滋味。當這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進行到一定時候,定會忽然開朗,獲得頓悟,真正明白古體詩語言的真諦,並熟練駕馭這門語言。
總而言之,如果缺少古體詩的節奏、旋律、音節、聲韻,即音樂性,那就不是古風,更不是律詩,或可以稱為自由詩,順口溜,民歌。”

李教授 講的就是古詩的味道問題。這個味道是不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呢?就像不同劇種的味道一樣,例如豫劇,你把曲譜給歌唱家,他也唱不出豫劇的味道來。而我們家鄉的大人小孩都能唱幾句豫劇,而且味道十足,這是從小在那種環境下薰陶的結果。寫詩也一樣,需要多讀多學多寫多練多感受薰陶,俗話講,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
今天寫古風詩時還應該特別注意古風詩還有兩個特點
1、具有古體詩的味道,近體詩的語言風格;
2、儘量不用格律詩的語句結構即不用五、七言的四句、八句,以便於與格律詩明顯區別。

綜上所述可見,
1、古、近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藝術的美好結晶,它具有節律美、聲律美和韻律美亦即節奏、旋律、音節、聲韻等音樂性的特點,它的語言簡潔優美,寓意深刻。我們應該繼承與發揚。
2、唐人及後人寫古風,並不是因為不懂或逃避平仄律,也不是因為格律詩難寫,而是為了突破格律詩的限制,想寫更多的東西,並且讓句數字數韻律更多樣化一些。古風也不是不講究節律美、聲律美和韻律美,而是突出了靈活性,在平仄黏對、對仗,字面對偶等方面相對比較自由些。古風也是古詩,仍然具有古詩的風格即語言特色和節奏特色


3、當代人寫詩標“古風”,就應當按古詩的特點去寫,不懂古詩就難於仿古,不仿古就寫不了“古風”。
4、今人寫古風,可以寫的不太好或水平低點(屬於正常現象),但不能把寫的白話自由體詩甚至順口溜標稱為“古風”。把古風混同“順口溜”、白話自由體詩是錯誤的,在根本的問題上不能鬧笑話。
5、為逃避格律詩的平仄律、韻律等格律要求就標稱“古風”,卻忘記了古風的要求與特點,顯然是不應該的。如果拿不準,還不如標稱“新詩”(新自由體詩)好。
誠心希望詩友們,除了研究與寫作格律詩、古風詩以外,還要多創作一些新詩,探索出一套新詩的格律來。

為幫助讀者瞭解古體詩的風格即語言特色和節奏特色,下面列出幾首代表性的作品,供體會。

三、典型古體詩、古風詩欣賞
1、《詩經》開篇第一首詩《關雎》(佚名):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2、騷體 屈原:九歌 國殤(節選)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3、先秦 屈原:離騷 (節選)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餘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怨靈脩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 眾女嫉餘之蛾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


高餘冠之岌岌兮,長餘佩之陸離。 民生各有所樂兮,餘獨好修以為常。
舉賢才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 皇天無私阿兮,覽民德焉錯輔。
攬茹蕙以掩涕兮,沾餘襟之浪浪。 跪敷衽以陳辭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駟玉虯以桀鷖兮,溘埃風餘上徵。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揚雲霓之晻藹兮,鳴玉鸞之啾啾。朝發軔於天津兮,夕餘至乎西極。......
駕八龍之婉婉兮,載雲旗之委蛇。抑志而弭節兮,神高馳之邈邈。
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媮樂。
4、曹操: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5、觀滄海 (兩漢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6、曹植:銅雀臺賦 [ 魏晉 ] (節選)

從明後而嬉遊兮,登層臺以娛情。見太府之廣開兮,觀聖德之所營。
建高門之嵯峨兮,浮雙闕乎太清。立中天之華觀兮,連飛閣乎西城。
臨漳水之長流兮,望園果之滋榮。仰春風之和穆兮,聽百鳥之悲鳴。
天雲垣其既立兮,家願得而獲逞。揚仁化於宇內兮,盡肅恭於上京。
惟桓文之為盛兮,豈足方乎聖明!休矣美矣!惠澤遠揚。翼佐我皇家兮,寧彼四方。
同天地之規量兮,齊日月之暉光。永貴尊而無極兮,等年壽於東王。

7、雜詩七首·其一 ( 魏晉 曹植)

高臺多悲風,朝日照北林。 之子在萬里,江湖迥且深。方舟安可極,離思故難任!
孤雁飛南遊,過庭長哀吟。翹思慕遠人,願欲託遺音。形影忽不見,翩翩傷我心。

8、曹植: 白馬篇
白馬飾金,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9、李白《蜀道難》

噫籲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

10、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可歌》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
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11、白居易《賣炭翁》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12、李白《將近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何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13、李白 古風五十九首
其二
蟾蜍薄太清, 蝕此瑤臺月. 圓光虧中天, 金魄遂淪沒.
螮蝀入紫微,大 明夷朝暉. 浮雲隔兩曜, 萬象昏陰霏
蕭蕭長門宮, 昔是今已非. 桂蠹花不實, 天霜下嚴威.
沈嘆終永夕, 感我涕沾衣。
其三十九
登高望四海, 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 風飄大荒寒.
榮華東流水, 萬事皆波瀾. 白日掩徂輝, 浮雲無定端.
梧桐巢燕雀, 枳棘棲鴛鸞. 且復歸去來, 劍歌行路難.
14、唐代 芩參 《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 ......

15、毛澤東五言古風《挽易昌陶》(1915年5月)
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來。 愁殺芳年友,悲嘆有餘哀。
衡陽雁聲徹,湘濱春溜回。 感物念所歡, 躑躅南城隈。
城隈草萋萋,涔淚侵雙題。 采采餘孤景,日落衡雲西。......
琴絕最傷情,朱華春不榮。 後來有千日,誰與共平生?
望靈薦杯酒,慘淡看銘旌。 惆悵中何寄, 江天水一泓。

16、 毛澤東 七言古風·送縱宇一郎東行 (1918年4月)

雲開衡嶽積陰止,天馬鳳凰春樹裡。 年少崢嶸屈賈才,山川奇氣曾鍾此。
君行吾為發浩歌,鯤鵬擊浪從茲始。 洞庭湘水漲連天,艟艨鉅艦直東指。
無端散出一天愁,幸被東風吹萬里。 丈夫何事足縈懷,要將宇宙看稊米。
滄海橫流安足慮,世事紛紜從君理。 管卻自家身與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於今五百年,諸公碌碌皆餘子。 平浪宮前友誼多,崇明對馬衣帶水。


東瀛濯劍有書還,我返自崖君去矣。

(二)書畫


金秋詩畫(66)

作者:天山雪蓮


金秋詩畫(66)

作者劉平禮:敖陶孫詩評十條屏之八


金秋詩畫(66)

作者:無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