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戰中日軍大舉進攻上海、南京,為何就不敢進攻離它最近的青島?

獨狼

在民國的歷史中,青島和南京、上海是根本無法相比的,在當時,南京是國民黨的首都,代表著一個國家的精神靈魂所在,只要攻佔下了南京,那他們就能徹底在精神上摧毀中國人的意志。

而上海是整個世界都聞名的不夜城,有著非常發達的工商業,在整個中國、甚至整個亞洲都是數一數二的大都市,就算在歐美國家也頗負盛名。


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上海、南京都是當時日本人勢必攻打下來的地方。

而青島呢?雖然那裡工業也非常發達,但是青島工業發達的地方大多數屬於外國人的租界,日本人是不好直接和外國列強撕開臉的。

而把青島攻佔下來雖然也是必然的,但是一切總得分一個先後,青島的工業就算再發達,又怎麼可能與當時兩個代表著中國靈魂所在的都市相比呢?所以青島不是日本人不敢打,而是因為不夠重要,留到後來才打。


1937年在上海地區打了三個月的淞滬會戰

上海地區是國民黨部隊第一次和日本爆發激烈戰鬥的地方,當時蔣介石為了貫徹他抗日的意志,於是決定向駐紮在上海的日本派遣軍動手,最後在激烈衝突爆發後,浩浩蕩蕩的淞滬會戰爆發了。

這是中國和日本第一次爆發的大規模會戰,在這裡國民黨投入了絕大多數的精銳部隊,當時國民黨的部隊有將近80萬人,而日本的部隊則只有20來萬人。

(國民黨部隊)

就這樣,兩支兵力懸殊的部隊在淞滬戰場上爆發了激烈的大戰,這場戰鬥延續了足足三個月的時間才以國民黨的撤退中止,在整個過程中,國民黨是呈防守狀態的。

這個時候可能很多人會說了,80萬人打20萬人竟然還要防守?

但是大家不要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武器問題,當時日本人的武器是絕對碾壓國民黨的,他們不僅有著非常精良的火炮、坦克、飛機,就連普通的槍支在射程上都遠遠優於國民黨的部隊。

國民黨部隊因為重武器極度缺少,所以他們基本上是拿血肉之軀和日本人的坦克、飛機對抗的。

再加上日本士兵受到過軍國主義洗禮後,他們是完全不怕死的,所以戰鬥力極為驚人,正因為這兩重因素的影響,最終使得日本軍隊的戰鬥力呈直線的上升,基本碾壓於當時武器落後的國民黨部隊。

因為當時日本人是號稱要三個月打下全中國的,所以國民黨的部隊即便有著很大的傷亡,他們也在上海地區堅持了整整三個月的時間才開始撤退。

但也正因為堅守的這三個月,國民黨部隊死傷了30萬人,日本人死傷了4萬人。

也在這三個月時間裡,蔣介石將他積攢了很多年的精銳部隊給打沒了,一直到很長時間後,國民黨部隊的元氣才慢慢的恢復回來。

唐生智丟下軍隊自己跑掉後,日本攻打下南京

而日本人為了報復蔣介石以及他們一統中國的狂想,所以他們整裝待發後,調發軍隊開始準備南下進攻南京。

當時蔣介石的精銳部隊損傷是非常嚴重的,他知道如果死守在南京這個無險之地的話,自己僅剩下來的一點點兵力就將會在戰爭開始沒多久後被日本人打光。

所以他將南京很多重要的設備搬到了山城重慶,開始依靠地勢準備抵擋日本人。

(民國南京)

但是南京畢竟是一個國家的臉面,所以蔣介石就派了唐生智駐守在南京,不過在日本人準備兵臨南京城的時候,蔣介石又給唐生智下了撤退命令。

而唐生智只顧著自己跑,隨便下了一個撤退命令後,也沒管命令傳遞下去沒有,就溜之大吉了。

但是因為通訊混亂,當時很多守軍都沒來得及接到撤退的命令,於是有很大一部分的軍隊留在了南京,而失去主將的軍人們,根本無法組織起來抵抗日本人,他們最後只能向日本人投降或者躲了起來,最終在日本人密不透風的搜查下,這些士兵全部被日本人屠殺了。

日本海軍陸軍兵分兩路攻打青島

而打下了當時中國最重要的兩座城市後,日本人基本上取得了他們的戰略目標,所以接下來就開始進行了全面的侵略,這個時候才是日本人進攻青島的初端。

日本人是在1938年年初的時候進攻青島的,當時剛剛好是佔領南京後不久,在進攻青島的時候,日軍是兵分兩路的,海軍和陸軍分別進攻起了青島。


(民國青島)

當時日本的海軍乘坐著軍艦走最快捷、而又沒有抵擋的路線迫向青島。

而日本的陸軍是要攻下濟南才能往下打青島的。

如果以最初的戰局來說,首先佔領青島的肯定是乘坐軍艦的海軍們,但是因為韓復渠與蔣介石的恩怨衝突爆發,所以山東軍閥韓復渠撤走了自己的10萬大軍,使得日本人開始長驅直入攻入了山東,然後日本陸軍才得以和海軍一同攻入了青島。

說到這裡,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日本海軍和陸軍之間的恩怨,雖然他們都是日本的軍隊,其但是他們雙方之間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

因為競爭戰爭資源的原因,日本的海軍和陸軍都恨不得將對方置於死地,如果不是有著天皇的限制和最後的一絲底線,他們早就互相打起來了,所以才會在攻打青島的時候,日本海軍、陸軍爭先恐後地爭在第一位。


(日本海軍)

而他們在進攻青島的時候,當時駐守在青島的軍隊和警察基本上已經撤得差不多了,所以他們沒經過什麼抵抗就攻下了青島。

所以說這就是日本人打南京、上海時沒有率先攻打青島的原因,這個提問的標題是有些誇張的,日本人不是不敢打,而是青島在當時根本沒有重要到成為日本人的首要目標,從工業、從發達程度、還有當時國際間的地位上,青島不如上海,雖然當時青島工業比南京要好一些,但是南京作為一個國家的國都,在戰略意義上卻是完全碾壓青島的。


孤客生

首先糾正一下,日軍不是不敢進攻青島,而是相對於進攻上海、南京,時間有先後,並且,歷史上日軍曾兩次侵佔青島,歷史不能忘記!

轉入正題。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的槍聲,打破了寧靜。拉開了全民族抗戰的序幕。

一:上海、南京相繼淪陷

盧溝橋事變爆發後,8月13日日本開始進攻上海,在原先久攻不下的情況下,日軍內閣派遣柳川平助中將率軍10萬,從金山衛登陸,最終攻下上海。

淞滬會戰失利,上海失守以後。日軍趁勢分三路急向南京進犯,當時作為第三戰區司令的蔣介石,明知南京地勢易攻難守,依然力排眾議,任命唐生智為南京衛戍軍司令長官,負責南京保衛戰。

當時負責保衛南京的部隊,有很大一部分是淞滬會戰的殘兵,士氣相當低落。而新補充的數萬士兵,基本上都是新兵蛋子,槍都沒玩熟,要求他們打勝仗嗎?

臨危受命的主帥唐生智,打算破釜沉舟背水一戰,誓與南京共存亡。奈何日軍攻勢兇猛,12月12日唐生智下達突圍、撤退的命令,由於守城將領逃跑,加上下達命令不明確,大撤退儼然成了大潰敗。

歷史證明,背水之戰,不是誰都可以用。

二:日軍進攻青島

12月13日,南京失守,日軍騰出手來,開始進攻青島。

而在歷史上,日本侵略者曾兩次佔領青島,實行殖民統治累計長達15年之久。

我們都聽說過一個故事,德國在青島修的下水道,隔一段就有一個郵包,裡面又是放的圖紙,又是放的修復工具。國人似乎藉此對德國的工業品質高度認同。

我只想說,喂,那可是屈辱史。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德國政府以“曹州教案”為由,逼迫清政府簽訂《膠澳租借條約》,青島從此淪為德國的殖民地。

1、日軍第一次佔領青島

1914年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當時日本軍國主義對青島港垂涎已久,隨即對德宣戰,日德戰爭爆發。而德軍也不是日軍對手,同年11月7日,德軍戰敗投降,從此日本取代了德國,開始了對青島長達8年的殖民統治。


2、日軍大舉進攻上海、南京後,進攻青島

上海、南京相繼淪陷以後,日軍於次年1月10日,開始發動對青島的侵略。其實,在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的一個月,也就是1937年8月,日本內閣已經批准了軍方進攻青島的秘案。

當時,日軍在華北的軍事行動步步緊逼,中國的抵抗力量微乎其微,青島已然是風聲鶴唳。另外,日本還陳兵海上,屢屢挑釁,青島的局勢已經非常緊張。


日本在當時已經封鎖了青島的海面交通,而負責山東衛戍的副司令韓復榘竟一味的保留自身實力,不戰而退,致使山東大半淪陷。

而山東大面積淪陷以後,青島已經陷入了孤立無援了境地,日軍在1938年1月10日上午,派遣第二艦隊及部分海軍陸戰隊,總共60多艘軍艦和飛機進攻青島,然而諷刺的是,日軍在登陸青島,開入市區時,竟然未發一彈,就佔領了青島各個要地。

在1月14日,日本華北方面的國崎支隊和海軍第四艦隊先後進入市區,至此,青島全面淪陷,第二次成為日本的殖民地。


所以說,題主所說的“在抗戰中日軍大舉進攻上海、南京,為何就不敢進攻離它最近的青島”,這種說法是不嚴謹,也是不正確的。上海、南京、青島,對於日軍來說,只是佔領的時間不同,不存在敢與不敢的問題。 然而,日本內閣將這場侵略戰爭定義為“事變”,決定不宣而戰,這又是為什麼呢?


小小嬴政

命題錯誤,日軍在1938年1月進攻青島,並且是陸軍第五師團和海軍陸戰隊同時入侵,為爭奪駐地甚至發生了日本陸海軍拔槍相向差點火拼的醜聞。



不少同學對青島在七七事變時的主權歸屬有錯覺,以為是日佔,其實不是。青島作為德國租界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確實被協約國成員日本武力奪走,從1914年開始了長達八年的殖民統治,罪惡磬竹難書,但是在“五四”運動的大潮衝擊下,全國興起反日運動,1922年《華盛頓條約》簽署後,日本被迫將青島主權交還中國。

七七事變爆發後,日本華北方面軍磯谷廉介第10師團從天津進攻濟南,韓復渠不戰而逃,膠濟鐵路西段淪陷,隨後山東大部成為日戰區。12月日本海軍宣佈封鎖青島海面,此時膠東半島末端的青島已經成為孤立之絕地,不再有堅守的價值,國民政府的青島機關及保安部隊全部撤離。



期間淞滬會戰爆發後,日軍全力投入上海,擱置了立刻進攻青島的計劃,由於青島日資日僑較多,日本政府擔心中國軍隊象在上海一樣主動發起進攻,還搞了一次撤僑行動,真是小人之心。

1938年1月10日,日軍第五師團國崎支隊7000餘人在飛機和軍艦掩護下,於青島以東登陸,未遇抵抗,幾乎兵不血刃佔領青島。


度度狼gg

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第四天,日本的海軍艦隊就陳兵青島海域,對青島構成威脅,此時的青島,國民政府軍的守備兵力不足萬人,假如日本人發動一撥猛攻,拿下青島並非痴人說夢。

要說起青島這座城市,跟日本淵源極深,說日本人不惦記,那是假的,1914年日本人在這裡發動過第一次世界大戰遠東唯一一戰的主戰場,就是此城。日本人從此戰中搶走了德國在青島和膠濟線的利益,後來拒不歸還,因此還爆發了震驚中外的五四運動,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高漲,不能不說日本人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在中國人民的誓死抗爭下,加上國際勢力的干涉,日本於1922年“遵守承諾”,把青島還給了中國,但日本對青島的覬覦之心,未曾改變。他們在青島創辦大量日資工廠,到了1937年,包括八大紗廠,日資工廠已有200多家,日本僑民達到20000多人。同一戰一樣,日本當然想佔據青島,但日本不想要一個廢墟上的城市,一是太有礙國際觀瞻,二是不符合它的經濟利益。關鍵是,如此多的日本僑民和日資工廠,使得日本軍隊也投鼠忌器,因此並未發起主動進攻。

日本人的戰略思想是速戰速決、三個月打痛中國,從而使中國政府屈服,為此做出的戰爭準備工作是重兵聚集於平津一帶,先行征服華北,把中國政府逼成偏安的東南小朝廷。

而中國政府方面,蔣介石按照蔣百里的戰略構想,是想從中國東南沿海一帶打起,從東向西由沿海到內陸,逐層抗擊,在江西兩湖等長江中游地區完成對日寇的全面阻擊,不願隨著日本的戰爭指揮棒起舞,想把戰爭的指揮棒控制在自己手裡。

對中日雙方來說,位於山東半島的青島都不是戰略要地,尤其是對於中國,處於津浦線要津的山東中部在韓復榘的鎮守下很快失守,青島已成孤懸之地,不具備戰略價值。

山東抗戰打響之後,日本人也騰出精力著手準備進佔青島,在青島市長沈鴻烈“同歸於盡”的威脅下,日本開始從青島大規模撤僑。沈鴻烈雖然答應撤僑請求,但規定日本僑民只可攜帶小件行李,日本人的大部家當仍在,日本軍隊同樣不情願去砸爛它們。

山東大部淪陷後,沈鴻烈面對孤島處境,最終也選擇棄守青島,但在撤退之前,把日本工廠全部炸燬,青島北部綿延30餘里的日本工廠地帶盡被炸燬燒燬,1938年1月,日本軍隊再次佔據了工業區已成瓦礫的青島。

上兩圖為1938年日本人繪製的青島觀光地圖

1938年1月,日軍入城式


歷來現實

因為進攻青島並不能使中國迅速屈服,是浪費資源的表現,不符合日本速戰速決的戰略。

即使七七事變發生後,日本都沒有馬上進攻北京,為什麼呢?因為北京根本就不是當時中國核心中的核心!



而當時中國核心中的核心就是上海、南京!

上海是中國最大的城市也是遠東最大的城市,同時上海也是中國最重要的工業基地是中國民國的錢袋子!如果打下上海,對於中國的經濟絕對是致命的傷害!


而南京,也同樣是當時中國的特大城市,也是重要的工業基地,更是中國的首都!拿下南京的意義重大!

日本想著對中國速戰速決,甚至宣城“三個月滅亡中國”,不過可惜,民國不是清政府,蔣介石也不是清朝統治者,蔣介石堅決抵抗是日本人萬萬想不到的!按照他們的設想,把蔣介石打趴下,然後勒令蔣介石投降,然後籤條約結束戰爭,然後騰出手來攻打太平洋、東南亞等地方。


可以,沒有讓日本人如願,中國軍民堅決抵抗日寇,最終還是拖死了日本。


夢三七夜

你這麼說的話,確實有點不對,日軍並不是不敢進攻,離他最近的青島,而是此時此刻,青島的地理位置比較尷尬。

日本原先的戰略計劃是攻佔中國東北以後經營華北,然後再由北自南佔領整個中國,這麼做的好處便在於使得侵華計劃,從始至終都是局部作戰,並不會導致整個中國全面抗戰。

因此,七七事變以後,當時針對中日之間爆發的全面戰爭,日本方面作出的戰略抉擇就是以駐紮在華北的日本軍隊,尋求戰機不斷地吞噬中國在華北的領土,此時此刻,日本方面也並未做好完全侵佔整個中國的準備。

但是在日本軍方內部卻一直認為這個計劃實在是拖延的時間太長了,大把大把的戰功就在你面前,而且唾手可得。這個時候你告訴我要慢慢的打,慢慢的磨中國,當然是不答應了,因此,在日本軍艦佔了絕大多數榆木腦袋的日本陸軍軍方要求趕緊全面進行侵華。

但是從哪裡找到爆發點呢?此時此刻有中國駐在上海的駐軍向日本租借發動的進攻。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原因便在於當時蔣介石政府最具前瞻性的一個戰略家,叫蔣百里先生,他覺得日本在這麼侵略下去,中國遲早會有危險,因此他想把局部抗戰轉變為全面抗戰動用整個國家的力量,日本陷入到長期消耗戰的局面裡面。

這個計劃很誘人,但是要實行起來的前提就是讓日本人轉變戰略重心的方向,也就是要在除了華北地段的地方找到另外一個爆發點,因此他把地點選擇在了上海。

上海是當時中國國民政府對外交流的一個重要港口,而且他距離蔣介石的心臟,南京,特別的近,對於日本軍隊而言,這是一個赤裸裸的戰利品,忍不住誘惑的,他們仍然選擇咬下的這顆毒藥。

至於說青島的話,他的確離當時的日本侵華部隊是比較近,但是它並不影響日本方面的大戰略,日本方面仍然尋求從北京到濟南再到徐州,再到南京這一條鐵路線保證這一條交通主動脈的暢通,青島距離這一條交通主動脈距離較遠,對於整體戰局影響不大,而且青島上面由於日僑眾多時的日本軍隊在進攻這個地段的話,顯得格外小心翼翼,在1938年1月份撤走所有日僑以後,日本方面才率領軍隊將其攻下。


漩渦鳴人yy

首先,不是特別明白題主設問的具體意思,如果題主的問題是抗戰期間日軍沒有攻佔青島,那這個設問首先就是錯誤的。因為在1938年1月,日軍第五師團就沿津浦線南下山東,並且攻佔了青島,這也是徐州會戰的第一階段的作戰。

如果題主問的是為什麼日軍在戰爭初期選擇率先登陸上海而不是登陸青島作戰,那這就可以從當時的戰局形勢進行分析了。

第一、青島並不意味著比上海更接近日本,這兩座城市都是三面臨海的港口,日軍當時都沒有與這兩座城市有陸地接壤的勢力範圍。這就意味著如果直接進攻必須通過海上登陸。青島其實距離日本本土並不近,日本如果從他所佔領的中國東北或者朝鮮出發進攻青島會比較近。而上海距離日本本土南邊其實也不遠,更重要的是這一帶海域駐紮有日本龐大的海軍艦隊,日本第三艦隊長期在上海周邊海域航行,並且一二八事變後,上海地區中國不得駐軍,上海周邊海域包括黃浦江在內的水域 日本艦隊都可以自由進出,並且上海還駐紮有4000人的日本海軍陸戰隊,並且臺灣當時也是日本殖民地,淞滬會戰時期日軍空軍很多都是從臺灣起飛的。所以進攻上海 日軍仍然有很多便利條件。

第二、登陸青島不符合日軍的戰略佈局,在1937年全面開戰之前,日本已經佔領了中國東北,內蒙等地,並已經逐漸滲透進華北,逼近平津。日本對中國的侵略計劃是集中重兵佔領河北 平津 山西,並且,中國的北方地形是平原為主,日本強大的機動力量和重火力在平原中可以全力發揮。這樣再沿著平漢鐵路可以南下河南,並攻取中國戰略中心武漢,從而將中國軍隊切割為東西兩段。同時從山西攻入陝西,迂迴包抄西南地區,切段國民政府的後路。從而將國民政府壓縮在東南沿海一帶。這就使其像歷史上無數偏安東南的政權一樣 敗亡是遲早的。因此,在這個時候,日本在中國北方主要是沿著主要交通線展開陸戰即可,不需要特意從青島登陸額外開闢戰場,雖然日軍攻佔青島確實有海軍登陸作戰 但也只是輔助配合。

第三,日軍進攻上海其實也並非其本意,而是受到了國民政府行動的影響。前面也說了 從華北由北向南是對日軍最有利的。而從東向西,中國地勢逐漸增高,並且沿長江一線,是密密麻麻的江南水網 河湖縱橫,丘陵密佈,日軍的機動力會大打折扣,最後的三峽天險也是難以逾越。因此,國民黨高層在抗戰前幾年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並提出了持久戰的相關理念。最有代表性的是軍事家蔣百里,被譽為持久戰理念第一人,他在《國防論》中對此有系統的描述,大概意思就是在上海開闢第二戰場,引日軍主力到此由東向西進攻,逐層消耗日軍,最終在宜昌至長沙一線與日軍形成對峙(事實上後來的抗戰的走向確實如此,深入內陸後江南地區的地形讓日軍舉步維艱,武漢會戰日軍付出了巨大代價並且已成強弩之末。此後雙方在湖南湖北江西一帶爆發多次會戰,日軍始終沒能突破湖北湖南一帶)因此,七月底日軍攻佔平津後,國民政府迅速執行原定戰略,派遣兩個德械師進入上海向駐滬施壓,雙方於8月13日正式開火,此後中國軍隊以優勢兵力圍殲日軍。為支援駐滬日軍,日軍不得不從本土抽調部隊增援。隨後 雙方在上海不斷增兵,並且日本從華北也抽走三個師團。在淞滬會戰後期 日軍在上海一帶已有近三十萬兵力,相當於當時全國總兵力一半以上,而中國軍隊也有70萬 超過全國三分之一的兵力。淞滬會戰最大的意義就是扭轉了抗爭的整體戰略佈局 為後來的持久戰打下一個基礎


李晨鳴

青島早在一九一四年就被日本佔領

一戰時期的一九一四年十一月七日,日軍打敗一直佔領青島的德國軍隊並攻下了青島。儘管當時的德皇威廉二世下令德軍死守青島,但德軍畢竟扛不住人數佔優的日軍兇猛的攻勢,結果最終德軍兩千三百多人被日軍俘虜。幾天後的十一月十四日,膠州德國總督華德克被日軍押送至日本東京本願寺監禁,且這一天恰恰是德國佔領青島十七週年。


圖為一九一四年日軍佔領青島

日本叫囂‘’三個月滅亡中國‘’


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後,日本由於其資源匱乏,從而深知拖不起耗不起曠日持久的侵華戰爭。所以日本從一開始就決定速戰速決,日本陸軍大臣杉山元甚至信心滿滿的向天皇裕仁許諾‘’三個月滅亡中國‘’。

日本為此先以東條師團和坂垣師團等幾個精銳的甲種師團組成所謂的華北派遣軍入侵華北;同時再以其海軍陸戰隊從(東海)海面登陸上海,繼而直搗南京或逼降中央政府。日本妄圖通過北壓和東插的兩線作戰,從而達到所謂的‘’速戰速決‘’戰略意圖。然而日本的所謂‘’三個月滅亡中國‘’的速戰速決意圖很快破產,被中國‘’以空間換時間‘’的持久戰戰略所粉碎:中國以遼闊廣袤的戰略縱深,將趾高氣揚不可一世的侵華日軍拖進了讓其舉步維艱的戰爭泥潭。隨著臺兒莊保衛戰和武漢大會戰之後,侵華日軍已經被中國軍隊拖得疲憊不堪,從而進入了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


Mrttlzz99

這要從中國當時的社會現狀說起。中國近代史以鴉片戰爭開始,從封建社會變成半封建半植民地社會。香港、澳門、威海、旅順被佔領徹底植民化,還有一些地方雖然沒有被佔領,但是成了外國的勢力範圍。這些外國勢力通過中國的代理人(軍閥),在本區域享有特權。如東北是日本和俄羅斯的勢力範圍;山東是是德國人的勢力範圍;上海南京一帶是美國的勢力範圍;英國不僅佔領了香港而且把勢力擴大到廣東沿海幾個口岸。∥民國後,‘半封建’被徹底消滅,‘半植民地’仍然存。∥抗戰時期日本沒有打青島,是因為那裡是德國人的勢力範圍。二戰時期德意日結為戰爭聯盟,日本怎麼會攻擊德國?∥日本攻打上海(包括後續攻打南京),是因為那裡是國民政府核心區域,對於政權存在有象徵意義。同時,打去美國人在華勢力,一舉兩得。


島嶼3861347454

日本人早就對青島垂涎三尺(五四運動起因),在日軍餐食我中華時,青島早早地落入日寇之手(盧溝橋事件全面抗戰之前),併成為日軍進一步進攻的戰略基地。北伐戰爭期間,這一帶就有日本軍事存在,蔣介石的北伐軍拿日軍沒辦法只好繞道北進。老電影《地雷戰》中就有一個劇情,日軍拿我軍地雷沒有辦法,從青島調來了工兵,手持探雷器企圖排雷。由於沒有受到強烈的戰火,青島當時已經是生產領域相當全面的工業城市,不僅是日軍海上運兵的要地和屯兵軍營,也是武器、布匹等戰略物質的生產基地,還是糧食集散地。兔子不吃窩邊草,日軍沒有機會進攻青島。但在日軍統治期間,我抗日軍民的地下活動一直沒有停止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