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發佈:用青春迎來患者生命的春天

交匯點訊 春暖花開,萬物生髮,從來沒有哪個春天,讓我們如此期待。從“武漢加油”到“武漢你好”,被新冠肺炎疫情按下“暫停鍵”的武漢,8日正式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隨著武漢“解封”,城市的春花次第盛開。在這場疫情大考中,眾多“80後”“90後”醫務工作者挺身而出,衝向戰場“最前線”,衝在 “最前面”,在戰“疫”一線形成了堅實的戰鬥堡壘,他們揮灑青春的汗水,發揮青春的力量,留下了青春的印記,他們在抗疫中成長,為青春寫下了亮麗一筆,用堅守與奉獻為患者帶來生命的春天。

4月14日,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依託江蘇省廣播電視總檯“荔枝雲技術平臺”,發佈5位“江蘇最美青年醫務工作者”的先進事蹟。這5位最美人物來自於護理和檢驗一線,他們身披白色戰袍,以捨我其誰的勇氣,挺身而出;以奮不顧身的決然,一往無前,與祖國的需要同頻共振。一個個感人的瞬間,一段段動人的故事,展現了“80後”“90後”的青春“蝶變”。

4月14日,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依託江蘇省廣播電視總檯“荔枝雲技術平臺”,發佈5位“江蘇最美青年醫務工作者”的先進事蹟。這5位最美人物來自於護理和檢驗一線,他們身披白色戰袍,以捨我其誰的勇氣,挺身而出;以奮不顧身的決然,一往無前,與祖國的需要同頻共振。一個個感人的瞬間,一段段動人的故事,展現了“80後”“90後”的青春“蝶變”。

在紅區護佑生命的 “南丁格爾”

王任重 江蘇對口黃石支援隊隊員 江蘇省中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師 今年剛滿30歲的王任重,在江蘇省中醫院重症醫學科從事護理工作8年了。2月11日王任重踏上支援黃石的抗疫征途。憑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王任重被任命為黃石市中醫醫院的重症護理組組長,每當有緊急情況他總是衝鋒在第一線。 2月23日深夜,病區2床俯臥位病人鼻腔內大量出血,血壓持續下降。正在值班的王任重發現異常,立刻與醫生溝通,第一時間將病人由俯臥位改為側臥位,壓迫止血。同時加強氣管插管的氣囊壓力,避免血液流入下呼吸道,加重感染。為了找到出血點,王任重與患者面對面的距離不到10釐米。在一系列的緊急處理後,患者的出血慢慢止住,血壓恢復正常。
護理工作,不僅是對患者的生理護理,心理上的護理同樣重要。75歲的張先生因感染新冠肺炎住進了黃石市中醫醫院,因年歲已高,還伴有腎衰竭等基礎性疾病,張先生病情持續惡化,幾度昏迷被轉入ICU治療。ICU外家人焦急萬分,但因為疫情管控無法進入醫院探視,ICU內老人生命垂危也非常想見到自己的兒子。王任重聯繫老人家屬錄製視頻,一遍一遍播放給老人看,鼓勵老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除了照看病房裡的重症患者,王任重還主動承擔起病區感染控制的工作。他每天都會揹著40多斤重的消毒噴霧器,穿梭在病房的各個角落,對所有儀器設備、門窗、地面進行消殺。 隨著疫情形勢不斷向好,黃石市中醫醫院的危重症患者逐漸減少。工作出色的王任重被調至黃石市中心醫院,負責ECMO(體外膜肺氧合)患者的護理。而在此之前,王任重沒有護理使用ECMO病人的經驗。他化壓力為動力,積極尋找相關資料自主學習,並利用晚上的休息時間向同事們請教使用ECMO患者的護理要點。管道預衝連接、血氣分析、調整抗凝劑劑量等這些專業的操作,3天時間內王任重全部熟練掌握,為重症患者贏得寶貴的救治時間。
3月27日,黃石最後一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治癒出院。疫情期間,江蘇共派出362名醫務人員對口支援黃石開展醫療救治,治癒新冠患者880例,治癒率96%以上。47天在黃石的堅守,王任重拼盡了全力,也get(掌握)了不少新技能,去時雄心壯志,歸來收穫滿滿。沒有生而英勇,只是選擇無畏,他說,被國家需要、被社會需要是一種幸福,此行,無悔。

王任重 江蘇對口黃石支援隊隊員 江蘇省中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師今年剛滿30歲的王任重,在江蘇省中醫院重症醫學科從事護理工作8年了。2月11日王任重踏上支援黃石的抗疫征途。憑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王任重被任命為黃石市中醫醫院的重症護理組組長,每當有緊急情況他總是衝鋒在第一線。 2月23日深夜,病區2床俯臥位病人鼻腔內大量出血,血壓持續下降。正在值班的王任重發現異常,立刻與醫生溝通,第一時間將病人由俯臥位改為側臥位,壓迫止血。同時加強氣管插管的氣囊壓力,避免血液流入下呼吸道,加重感染。為了找到出血點,王任重與患者面對面的距離不到10釐米。在一系列的緊急處理後,患者的出血慢慢止住,血壓恢復正常。護理工作,不僅是對患者的生理護理,心理上的護理同樣重要。75歲的張先生因感染新冠肺炎住進了黃石市中醫醫院,因年歲已高,還伴有腎衰竭等基礎性疾病,張先生病情持續惡化,幾度昏迷被轉入ICU治療。ICU外家人焦急萬分,但因為疫情管控無法進入醫院探視,ICU內老人生命垂危也非常想見到自己的兒子。王任重聯繫老人家屬錄製視頻,一遍一遍播放給老人看,鼓勵老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除了照看病房裡的重症患者,王任重還主動承擔起病區感染控制的工作。他每天都會揹著40多斤重的消毒噴霧器,穿梭在病房的各個角落,對所有儀器設備、門窗、地面進行消殺。 隨著疫情形勢不斷向好,黃石市中醫醫院的危重症患者逐漸減少。工作出色的王任重被調至黃石市中心醫院,負責ECMO(體外膜肺氧合)患者的護理。而在此之前,王任重沒有護理使用ECMO病人的經驗。他化壓力為動力,積極尋找相關資料自主學習,並利用晚上的休息時間向同事們請教使用ECMO患者的護理要點。管道預衝連接、血氣分析、調整抗凝劑劑量等這些專業的操作,3天時間內王任重全部熟練掌握,為重症患者贏得寶貴的救治時間。3月27日,黃石最後一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治癒出院。疫情期間,江蘇共派出362名醫務人員對口支援黃石開展醫療救治,治癒新冠患者880例,治癒率96%以上。47天在黃石的堅守,王任重拼盡了全力,也get(掌握)了不少新技能,去時雄心壯志,歸來收穫滿滿。沒有生而英勇,只是選擇無畏,他說,被國家需要、被社會需要是一種幸福,此行,無悔。

我在武漢的夜與晝

陳飛 第五批江蘇援湖北醫療隊隊員

陳飛 第五批江蘇援湖北醫療隊隊員

鼓樓醫院腎內科血液透析中心護師

3月13日,陳飛作為第五批江蘇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啟程奔赴武漢。來時正是武漢疫情最嚴重的時候,為了避免父母擔心,陳飛選擇了暫時隱瞞自己援漢的事實。陳飛是個不善言辭的小夥兒,他的日記本卻鮮活地記錄了這位“90後”男護師在武漢的日日夜夜。 3月12日 星期四 多雲 武漢 “這是我來武漢的第28天,也是我進駐武漢市第一人民醫院的第25個夜班。凌晨兩點半,病區71床54歲的叔叔血氧、血壓突然變化,比我一點鐘接班時下降很多。”
在武漢市第一人民醫院感染病區,陳飛負責凌晨1點到5點的班次。這個時段是人的深睡眠時間,也是病人情況最容易惡化的時段,陳飛從來不敢放鬆。12日凌晨,陳飛發現了一位患者的血氧、血壓下降得很快,他及時與醫生溝通,並配合對患者實施了搶救。如果遲5分鐘,病人可能面臨生命危險。同事說,陳飛很少見到武漢的白天,卻在黑夜守護著患者的安全。 3月17日 星期五 晴 武漢 “今天,病區裡的一臺血壓計出現了故障,病人的血壓不能及時測量,綜合數據無法按時上傳,最終將會導致主治醫生無法根據病人實時狀況對症施治。這時候,男護師的延伸功能要上線了!”
擇護理工作,那就要踏實、勤勉和奉獻。除了對病人的護理之外,陳飛還有一項特殊的技能,像打印機、血壓計這些常用設備容易出現小故障,到了晚班,陳飛都能修理好,小夥伴送給他一個外號——“田螺姑娘”。陳飛總是為小夥伴們提供著力所能及的服務。 3月23日 星期二 陰 武漢 “5天前,武漢市第一人民醫院患者全部出院,我們支援湖北的工作取得了階段性勝利。我很自豪,我知道這裡面也有我的一份心血。” 患者做一次血濾要6-8小時,陳飛就要細緻陪護6-8小時,這期間,不能喝水、吃飯、上廁所,看到比自己兒子還小好幾歲的陳飛,患者的心裡充滿了心疼與感激。隨著武漢市第一人民醫院患者全部出院,陳飛轉戰湖北省人民醫院感染病區,他的班次也換到了白天。在病人熟睡時,他會看看窗外的春天。來了一個多月,他細細品味到了白天武漢的美。 3月31日 星期三 陰 武漢 “今天是告別武漢的日子。48天,從瞞著父母出征到帶著榮譽歸來,這段經歷值得我自豪一輩子。” 從2月13日奔赴武漢,到3月31日完成任務,48個日日夜夜,陳飛與這座城市結下了不解之緣。在家人的眼裡,他內向、不愛說話;但是在患者眼裡,他是可以幫助他們走向健康的守護者;在大義面前,他是隨時出征的白衣戰士! “哪裡有需要,哪裡必有我!”

3月13日,陳飛作為第五批江蘇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啟程奔赴武漢。來時正是武漢疫情最嚴重的時候,為了避免父母擔心,陳飛選擇了暫時隱瞞自己援漢的事實。陳飛是個不善言辭的小夥兒,他的日記本卻鮮活地記錄了這位“90後”男護師在武漢的日日夜夜。 3月12日 星期四 多雲 武漢 “這是我來武漢的第28天,也是我進駐武漢市第一人民醫院的第25個夜班。凌晨兩點半,病區71床54歲的叔叔血氧、血壓突然變化,比我一點鐘接班時下降很多。”在武漢市第一人民醫院感染病區,陳飛負責凌晨1點到5點的班次。這個時段是人的深睡眠時間,也是病人情況最容易惡化的時段,陳飛從來不敢放鬆。12日凌晨,陳飛發現了一位患者的血氧、血壓下降得很快,他及時與醫生溝通,並配合對患者實施了搶救。如果遲5分鐘,病人可能面臨生命危險。同事說,陳飛很少見到武漢的白天,卻在黑夜守護著患者的安全。 3月17日 星期五 晴 武漢 “今天,病區裡的一臺血壓計出現了故障,病人的血壓不能及時測量,綜合數據無法按時上傳,最終將會導致主治醫生無法根據病人實時狀況對症施治。這時候,男護師的延伸功能要上線了!”擇護理工作,那就要踏實、勤勉和奉獻。除了對病人的護理之外,陳飛還有一項特殊的技能,像打印機、血壓計這些常用設備容易出現小故障,到了晚班,陳飛都能修理好,小夥伴送給他一個外號——“田螺姑娘”。陳飛總是為小夥伴們提供著力所能及的服務。 3月23日 星期二 陰 武漢 “5天前,武漢市第一人民醫院患者全部出院,我們支援湖北的工作取得了階段性勝利。我很自豪,我知道這裡面也有我的一份心血。”患者做一次血濾要6-8小時,陳飛就要細緻陪護6-8小時,這期間,不能喝水、吃飯、上廁所,看到比自己兒子還小好幾歲的陳飛,患者的心裡充滿了心疼與感激。隨著武漢市第一人民醫院患者全部出院,陳飛轉戰湖北省人民醫院感染病區,他的班次也換到了白天。在病人熟睡時,他會看看窗外的春天。來了一個多月,他細細品味到了白天武漢的美。 3月31日 星期三 陰 武漢 “今天是告別武漢的日子。48天,從瞞著父母出征到帶著榮譽歸來,這段經歷值得我自豪一輩子。” 從2月13日奔赴武漢,到3月31日完成任務,48個日日夜夜,陳飛與這座城市結下了不解之緣。在家人的眼裡,他內向、不愛說話;但是在患者眼裡,他是可以幫助他們走向健康的守護者;在大義面前,他是隨時出征的白衣戰士! “哪裡有需要,哪裡必有我!”

逆行“疫”線的排頭兵

陳 強 江蘇對口黃石支援隊應急檢驗隊隊員 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規劃所科員 抗疫一線,病毒標本的檢測,是患者確診和疫情防控的關鍵環節,從事這項工作的疾控人員也被稱為這場戰役中的“隱形戰士”。得知湖北省新增疑似病例過多,病毒核酸檢測能力告急的消息後,1992年出生的陳強主動請命、出征黃石。 1月31日凌晨,陳強和江蘇省疾控中心的5名同事一起抵達黃石,即刻就投入了緊張的戰鬥。2月1日,黃石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就有43例,大量疑似病例和高危人群散落在社區,而黃石市疾控中心只有三名檢驗人員,每天檢測量只有20份,根本無法應對暴發增長的檢測量,大量樣本就此積壓。為加速檢測、清理積壓的樣本,陳強作為江蘇援黃石應急檢驗隊中最年輕的隊員,承擔起最苦最累的活兒。
樣本檢測最危險的一步就是核酸提取,按照“三級防護”的要求,穿上防護服、隔離衣,N95口罩、護目面屏,再套上鞋套和兩層醫用乳膠手套,在負壓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進行操作,十個步驟忙下來起碼要六個小時。操作難度如同戴著棉手套去縫繡花針,每一次打開樣本的蓋子,都容易形成氣溶膠,這如同病人在面前咳嗽,風險可想而知。零度的實驗室內,陳強穿著厚厚的防護服,一干就是八九個小時,每一次下班時都是渾身溼透。 陳強和同事們改進檢驗方法和規範實驗流程,極大提升了黃石市疾控中心的檢測能力,每天檢測數量提高到了200份,檢測速度提高了十倍,迅速完成積壓的檢測任務。除此之外,陳強還要深入到醫院、社區等場所進行樣本採集。2月15日黃石市精神病院出現了發熱病例,如果不立即檢測隔離就會出現群體性感染。針對精神病患者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陳飛克服困難,最短的時間內檢測130多人次,確保檢測的順利完成。
2月17日,湖北省政府下達命令,要求完成所有疑似、高危人群的核酸檢測工作。陳強再次請纓,連續通宵加班攻堅。2月21日他和團隊共計完成了431份的檢測任務,他個人檢測近百份,創下了全國17只省級應急檢驗隊最高記錄,黃石市提前兩天完成檢測任務。 在工作之餘陳強還編撰了4份技術指南,對當地十三家醫療衛生機構的125名醫護人員進行系統培訓,讓“江蘇經驗”、“江蘇模式”在黃石落地生根,給當地留下一隻帶不走的公共衛生隊伍。 精準地檢測好每一份樣本,為患者贏得更多的救治時間,這場戰役中,陳強勇往直前,他的字典裡沒有“退縮”二字。

陳 強 江蘇對口黃石支援隊應急檢驗隊隊員 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規劃所科員抗疫一線,病毒標本的檢測,是患者確診和疫情防控的關鍵環節,從事這項工作的疾控人員也被稱為這場戰役中的“隱形戰士”。得知湖北省新增疑似病例過多,病毒核酸檢測能力告急的消息後,1992年出生的陳強主動請命、出征黃石。 1月31日凌晨,陳強和江蘇省疾控中心的5名同事一起抵達黃石,即刻就投入了緊張的戰鬥。2月1日,黃石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就有43例,大量疑似病例和高危人群散落在社區,而黃石市疾控中心只有三名檢驗人員,每天檢測量只有20份,根本無法應對暴發增長的檢測量,大量樣本就此積壓。為加速檢測、清理積壓的樣本,陳強作為江蘇援黃石應急檢驗隊中最年輕的隊員,承擔起最苦最累的活兒。樣本檢測最危險的一步就是核酸提取,按照“三級防護”的要求,穿上防護服、隔離衣,N95口罩、護目面屏,再套上鞋套和兩層醫用乳膠手套,在負壓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進行操作,十個步驟忙下來起碼要六個小時。操作難度如同戴著棉手套去縫繡花針,每一次打開樣本的蓋子,都容易形成氣溶膠,這如同病人在面前咳嗽,風險可想而知。零度的實驗室內,陳強穿著厚厚的防護服,一干就是八九個小時,每一次下班時都是渾身溼透。陳強和同事們改進檢驗方法和規範實驗流程,極大提升了黃石市疾控中心的檢測能力,每天檢測數量提高到了200份,檢測速度提高了十倍,迅速完成積壓的檢測任務。除此之外,陳強還要深入到醫院、社區等場所進行樣本採集。2月15日黃石市精神病院出現了發熱病例,如果不立即檢測隔離就會出現群體性感染。針對精神病患者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陳飛克服困難,最短的時間內檢測130多人次,確保檢測的順利完成。2月17日,湖北省政府下達命令,要求完成所有疑似、高危人群的核酸檢測工作。陳強再次請纓,連續通宵加班攻堅。2月21日他和團隊共計完成了431份的檢測任務,他個人檢測近百份,創下了全國17只省級應急檢驗隊最高記錄,黃石市提前兩天完成檢測任務。 在工作之餘陳強還編撰了4份技術指南,對當地十三家醫療衛生機構的125名醫護人員進行系統培訓,讓“江蘇經驗”、“江蘇模式”在黃石落地生根,給當地留下一隻帶不走的公共衛生隊伍。 精準地檢測好每一份樣本,為患者贏得更多的救治時間,這場戰役中,陳強勇往直前,他的字典裡沒有“退縮”二字。

抗疫電波里的“90後”女戰士

金曼麗 第七批江蘇援湖北醫療隊隊員 江蘇省人民醫院胸外科護士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蘇鄂連心,共抗疫情。各位同事晚上好,又到了我們‘戰地聲音’的直播時間了。我是今天的主播,胸外科的金曼麗。”每天晚上7點,江蘇省人民醫院援武漢重症醫療隊“戰地聲音”節目準時直播。這位女主播名叫金曼麗,今年25歲。作為醫療隊的臨時團支書,她和同事們一起策劃了這檔節目,在這個簡易的直播間裡,向大家傳遞最新的工作安排和醫療隊動態的任務。 從2月底開播到現在,節目已經制作了四十多期,漸漸成為隊員們晚間最具儀式感的集體活動。金曼麗也因此成為“抗疫”電波中最為人熟知的90後女戰士。
2月中旬,金曼麗所在的醫療隊整建制接管了武漢第一醫院重症監護病區。這裡的患者沒有家屬的陪伴,餵飯、喂藥甚至排洩物擦拭,這些繁重的護理工作都需要金曼麗他們來完成。3月3日,病區收治了一位老年重症患者,當晚要實施ECMO(體外肺膜氧合)手術。情況危急,金曼麗臨危受命,一人值守三個小時,安慰病人、備血、備皮,為患者搶救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3月下旬,武漢市第一醫院的新冠肺炎患者全部出院。金曼麗所在的醫療隊轉戰武漢金銀潭醫院,對“疫情最後一公里”發起總攻。1米58的金曼麗原本只有92斤,而她面對的患者無論是身形還是體重都遠超過她。翻身、擦拭、處理創口等,幾天繁忙的工作下來,金曼麗瘦了6斤。
4月1日金曼麗在隔離病區的護理工作全部結束。而她依然在醫療隊其他工作崗位上繼續奔忙著。火線護士、戰地主播、視頻攝像、短片編輯、宣傳稿記者,金曼麗自己也沒有想到,這次武漢抗疫的經歷讓自己忙到飛起。 隨著病人的逐漸減少,醫療隊的戰鬥進入尾聲。金曼麗也在策劃最後一期的戰地聲音。“若我歸來,請不要為我特殊安排。只想在接著上班的時候,和同事們打個招呼,就當出差回來。若我歸來,最想吃的是媽媽做的飯菜。只一盤綠油油的青菜,許久未嘗,味蕾深愛。” 金曼麗的媽媽也是一名護師,面對疫情,她主動請戰,卻未能成行。金曼麗與媽媽的連線,展現了一家兩代醫護工作者義不容辭的擔當。大時代之下,和金曼麗同齡的“90後”經歷著成長的蛻變,有著屬於他們的“小確幸”,同時他們也在承擔著所肩負的責任。

金曼麗 第七批江蘇援湖北醫療隊隊員 江蘇省人民醫院胸外科護士“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蘇鄂連心,共抗疫情。各位同事晚上好,又到了我們‘戰地聲音’的直播時間了。我是今天的主播,胸外科的金曼麗。”每天晚上7點,江蘇省人民醫院援武漢重症醫療隊“戰地聲音”節目準時直播。這位女主播名叫金曼麗,今年25歲。作為醫療隊的臨時團支書,她和同事們一起策劃了這檔節目,在這個簡易的直播間裡,向大家傳遞最新的工作安排和醫療隊動態的任務。 從2月底開播到現在,節目已經制作了四十多期,漸漸成為隊員們晚間最具儀式感的集體活動。金曼麗也因此成為“抗疫”電波中最為人熟知的90後女戰士。2月中旬,金曼麗所在的醫療隊整建制接管了武漢第一醫院重症監護病區。這裡的患者沒有家屬的陪伴,餵飯、喂藥甚至排洩物擦拭,這些繁重的護理工作都需要金曼麗他們來完成。3月3日,病區收治了一位老年重症患者,當晚要實施ECMO(體外肺膜氧合)手術。情況危急,金曼麗臨危受命,一人值守三個小時,安慰病人、備血、備皮,為患者搶救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3月下旬,武漢市第一醫院的新冠肺炎患者全部出院。金曼麗所在的醫療隊轉戰武漢金銀潭醫院,對“疫情最後一公里”發起總攻。1米58的金曼麗原本只有92斤,而她面對的患者無論是身形還是體重都遠超過她。翻身、擦拭、處理創口等,幾天繁忙的工作下來,金曼麗瘦了6斤。4月1日金曼麗在隔離病區的護理工作全部結束。而她依然在醫療隊其他工作崗位上繼續奔忙著。火線護士、戰地主播、視頻攝像、短片編輯、宣傳稿記者,金曼麗自己也沒有想到,這次武漢抗疫的經歷讓自己忙到飛起。 隨著病人的逐漸減少,醫療隊的戰鬥進入尾聲。金曼麗也在策劃最後一期的戰地聲音。“若我歸來,請不要為我特殊安排。只想在接著上班的時候,和同事們打個招呼,就當出差回來。若我歸來,最想吃的是媽媽做的飯菜。只一盤綠油油的青菜,許久未嘗,味蕾深愛。” 金曼麗的媽媽也是一名護師,面對疫情,她主動請戰,卻未能成行。金曼麗與媽媽的連線,展現了一家兩代醫護工作者義不容辭的擔當。大時代之下,和金曼麗同齡的“90後”經歷著成長的蛻變,有著屬於他們的“小確幸”,同時他們也在承擔著所肩負的責任。

我是一顆奔跑的“螺絲釘”

姜斐 第三批江蘇援湖北醫療隊隊員 江蘇省腫瘤醫院重症監護室(ICU)護師 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從2月2號到3月25號,第三批江蘇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姜斐在這裡奮戰了53天。3月30號醫療隊轉戰武漢市肺科醫院,姜斐在重症監護室臨床一線繼續奮戰,護理辦公、護理病患,不管是醫療隊哪個崗位,姜斐就像一顆奔跑著的螺絲釘,把她釘在哪裡,她就在自己的崗位上發揮好作用。 2月2日,姜斐到達武漢。醫療隊整體接管病區,需要有人在護理辦公的崗位上,雖然不用穿著重重的防護服,可大量的協調處理工作也容不得絲毫馬虎。這需要護師有長期護理辦公的經驗,同時還要能夠很快學習新的系統,姜斐被醫療隊調整負責護理辦公工作。一張辦公桌,一部電話,一臺電腦,護理辦公,成了她的工作崗位。
護理辦公,是醫生醫囑和患者接受治療之間的紐帶,醫生產生的醫囑,都需要通過主班,去轉化為具體的執行措施,然後再到病人的治療,這個過程中不能出現任何差錯。姜斐發現,救治病人,每個崗位和環節都不可或缺。雖然沒有參與重症病區的一線護理,但這些繁雜瑣碎的事務一樣需要細心嚴謹和責任心。最多時,一天處理55個病人的醫囑和材料,打幾十個電話協調。50多天細碎的工作沒有出任何差錯,這對姜斐來說,是份讓她滿意的成績單。 從3月份開始,出院的病人增多,最多時一天六個人。她幫病人辦理手續、聯繫家屬、轉院車和集中隔離點,看到患者出院時的笑容、感恩的淚水,那一刻是她最快樂的時候。3月25號,江蘇醫療隊整建制接管的病區所有患者出院,累計收治患者77人,治癒出院患者60人,其餘患者轉科室或轉院,實現了患者零死亡。 3月30號江蘇隊轉戰武漢市肺科醫院。在這裡,姜斐調整崗位,進入重症監護室,在臨床一線護理病患。來時,武漢清冷,下過雪。如今,春暖花開,武漢解封。她相信,孩子們肆意在陽光下奔跑的日子,很快就會來了。
為了能讓更多的孩子在陽光下歡笑、奔跑,姜斐毅然選擇逆行。出征武漢前,她把自己十幾個月大的兒子送到了南京高淳父母家中,如今姜斐已經有2個多月沒有見到孩子和家人了,在荔枝雲技術平臺,一家人實現了線上的團聚。家人的支持,讓姜斐的出征沒有後顧之憂,看到姜斐在歷練中的成長,家人也倍感欣慰。像姜斐一樣奮戰在抗疫一線的“80後”“90後”,他們是父母的孩子,也是孩子的父母,他們不是生而勇敢,卻選擇了勇敢。 “國家有難,戰“疫”有我!”,這是青年突擊隊員們衝鋒一線的錚錚誓言。在最好的年華,做最有意義的事情,面對疫情,“80後”“90後”毅然出列,交出了一張讓祖國放心、讓人民滿意、讓父母自豪的優異答卷。他們是奮戰的火,是溫暖的光;是光明的使者,是希望的使者;他們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姜斐 第三批江蘇援湖北醫療隊隊員 江蘇省腫瘤醫院重症監護室(ICU)護師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從2月2號到3月25號,第三批江蘇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姜斐在這裡奮戰了53天。3月30號醫療隊轉戰武漢市肺科醫院,姜斐在重症監護室臨床一線繼續奮戰,護理辦公、護理病患,不管是醫療隊哪個崗位,姜斐就像一顆奔跑著的螺絲釘,把她釘在哪裡,她就在自己的崗位上發揮好作用。 2月2日,姜斐到達武漢。醫療隊整體接管病區,需要有人在護理辦公的崗位上,雖然不用穿著重重的防護服,可大量的協調處理工作也容不得絲毫馬虎。這需要護師有長期護理辦公的經驗,同時還要能夠很快學習新的系統,姜斐被醫療隊調整負責護理辦公工作。一張辦公桌,一部電話,一臺電腦,護理辦公,成了她的工作崗位。護理辦公,是醫生醫囑和患者接受治療之間的紐帶,醫生產生的醫囑,都需要通過主班,去轉化為具體的執行措施,然後再到病人的治療,這個過程中不能出現任何差錯。姜斐發現,救治病人,每個崗位和環節都不可或缺。雖然沒有參與重症病區的一線護理,但這些繁雜瑣碎的事務一樣需要細心嚴謹和責任心。最多時,一天處理55個病人的醫囑和材料,打幾十個電話協調。50多天細碎的工作沒有出任何差錯,這對姜斐來說,是份讓她滿意的成績單。從3月份開始,出院的病人增多,最多時一天六個人。她幫病人辦理手續、聯繫家屬、轉院車和集中隔離點,看到患者出院時的笑容、感恩的淚水,那一刻是她最快樂的時候。3月25號,江蘇醫療隊整建制接管的病區所有患者出院,累計收治患者77人,治癒出院患者60人,其餘患者轉科室或轉院,實現了患者零死亡。 3月30號江蘇隊轉戰武漢市肺科醫院。在這裡,姜斐調整崗位,進入重症監護室,在臨床一線護理病患。來時,武漢清冷,下過雪。如今,春暖花開,武漢解封。她相信,孩子們肆意在陽光下奔跑的日子,很快就會來了。為了能讓更多的孩子在陽光下歡笑、奔跑,姜斐毅然選擇逆行。出征武漢前,她把自己十幾個月大的兒子送到了南京高淳父母家中,如今姜斐已經有2個多月沒有見到孩子和家人了,在荔枝雲技術平臺,一家人實現了線上的團聚。家人的支持,讓姜斐的出征沒有後顧之憂,看到姜斐在歷練中的成長,家人也倍感欣慰。像姜斐一樣奮戰在抗疫一線的“80後”“90後”,他們是父母的孩子,也是孩子的父母,他們不是生而勇敢,卻選擇了勇敢。“國家有難,戰“疫”有我!”,這是青年突擊隊員們衝鋒一線的錚錚誓言。在最好的年華,做最有意義的事情,面對疫情,“80後”“90後”毅然出列,交出了一張讓祖國放心、讓人民滿意、讓父母自豪的優異答卷。他們是奮戰的火,是溫暖的光;是光明的使者,是希望的使者;他們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