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中医十个方:中医个性化诊疗特征是什么

十个中医十个方:中医个性化诊疗特征是什么

张仲景是中医学史上第一位形成具有普适性的个性化诊疗特征的中医学家


中医是理论与经验完美结合的医学,其理论性在于阴阳五行理论的普遍适用性,不会因为时间的推进而出现过失;其经验性则在于临床诊疗依赖于中医家的主观能动性,即中医家的理论水平和思维能力,概而言之就是中医家的个性化诊疗特征。中医理论的普适性保证了中医能够保持历史的传承,而中医经验的个性化则保证了中医临床实践始终处在创新中。中医家的个性化诊疗特征衍生出许多中医的学派和流派,并为每种病证提供了无限的有效治疗途径。可以说,中医个性化诊疗特征是中医保持常新的优势所在,它能将中医家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那么什么是中医家的个性化诊疗特征?中医家形成个性化诊疗特征需要哪些条件?明了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做好中医的传承与创新。

中医家的个性化诊疗特征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必然结果,它是中医家在反复临床实践中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结构和形象思维发展起来的具有个人性质的特征。对于中医而言,每位患者都是具有个体化差异的生命整体,诊疗时因患者病因、病机的不同,遣方用药也会有所差异。中医理论体系只为中医家提供了普适的阴阳五行理论、气血津液理论、脏腑经络理论、病因病机分析理论、辨证论治理论和中药方剂理论,而从四诊到病因病机的分析、证型的判定到用药处方,都完全取决于中医家的主观能动性,包括中医家的知识结构、用药经验、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个性化因素。不同的中医家因为理论水平的高低以及思维能力的强弱,辨证论治的结果就会出现显著的差异。正是因为中医家的理论水平与思维能力的个性化体现了中医临床治疗的差异化,也就形成了中医家的个性化诊疗特征。

有没有个性化的诊疗特征是每位中医家是否成熟的标志。每位中医家进入临床实践,开始都是按着学习掌握的方剂对患者进行辨证治疗,这是临床模仿的阶段。随着临床不断深入,接触的病人越来越多,就会逐渐在原有的方剂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个体化差异进行增减,中医家就开始进入临床创新阶段。面对着越来越多的临床问题,通过对经典理论的学习和把握,借鉴和汲取同行的医疗经验,最后就会按着自己的辨证思路和思维去拟定新的治疗方剂,新方经过临床验证和完善之后,就会确定下来。这个阶段标志着中医家的个性化诊疗特征已经形成。个性化诊疗特征不是一成不变的,还会随着中医家诊疗疾病范围的拓宽、对经典理论更加深入地领悟,对其进一步修证和扩展。这种个性化诊疗特征也会随着中医家学术的传承人被传承下去,继而形成历史上的学派以及流派。

个性化诊疗特征的形成对现代中医家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影响现代中医家形成个性化诊疗特征的因素有哪些?可以概括成两个方面,即知识结构与思维能力。中医家的知识结构也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中医理论,包括基本理论和临床理论,中医家的理论水平就体现在其对《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和《医学衷中参西录》等经典著作的深入和认知程度上;一部分则是与中医同脉相连的儒家和道家经典,包括《易经》、《尚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道德经》和《庄子》等著作,中医家对这些著作的修习与把握有利于深入其对中医经典著作的认识,训练和强化形象思维,并能提高临床辨证论治的水平。中医家的思维能力就是其形象思维的强弱程度,不仅学习中医经典理论需要掌握这种思维方式,临床辨证论治更需要这种思维。形象思维的训练是要依靠修习中医之外的儒道经典来达成,这些经典是教授如何进行思维训练以及认识周围自然万物的。儒道经典与中医经典之间的关系就是体用关系,儒道经典是体,而中医经典就是用。现代中医家正是淡化或者陌化儒道经典,不经任何思维和认知的训练,就去学习中医经典,导致经典学不深,临床不会用。如果中医家不能把握形象思维,就无法理解中医理论,只能成为中医门外汉。这就是为何部分中医家甚至直接怀疑否定儒道和中医经典,完全走向西化。


个性化诊疗特征虽然具有不确定性,但是却保证了中医临床理论的开放性,这是中医的强大优势所在。中医辨证论治的个性化诊疗特征充分发挥了中医家诊疗疾病的主观能动性,为每种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无限种有效治疗路径。中医历经几千年所形成的诸多学派和地方流派都是这种个性化诊疗特征的集中体现。中医保持了基本理论的不变和临床理论的万变,这种临床治疗的开放性为现代和未来的中医家进行理论创新提供了自由空间。与中医家辨证论治的个性化不同,西医辨病最大限度地消除了医家的个性化差异。首先,疾病的诊断不是由医家直接从患者获取的信息来完成的,而是通过仪器设备检验的指标来判定,这就最大限度地消除了医家个人因素对检验指标的影响导致检验结果的差异化;其次,从检验指标判定疾病,再由疾病确定治疗方案或使用具体的药物,已经有行业的循证标准对其进行了规定,医家只要按着循证标准治疗即可,这就完全排除了医家的主观能动性对治疗方案的差异化影响。

如果能清晰地认知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就能正确地认识人们对中医形成的错觉,即许多人会认为中医家越老水平越高。这种认识误区其实是将中医看做纯粹的经验医学,而从个性化诊疗特征来看,中医的疗效水平更多取决于中医家的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而与年龄并没有必然的关系。每位中医家从开始临床到个性化诊疗特征的形成,这段成长期的确是随着年龄增长和经验的丰富,其临床诊疗水平会得到显著提高。但是个性化诊疗形成之后,其疗效水平基本上就确定了。纵观中医学史,历代的中医家不乏在青年时期就表现出卓越的诊疗水平,这是与他们所具有的广博的学识和思维能力分不开的。

中医家的个性化诊疗特征还要与中医家对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有效区分开。个性化诊疗特征的主体是中医家,而个体化治疗的对象则是患者。对于同一个医家而言,不同的患者会有不同的治疗方法,而这些不同的治疗方法一般会具有相同的个性化诊疗特征。

不管是自学、师承还是院校教育,每位中医家都应在深入修习儒道和中医经典的基础上,吸收同行的临床辨证和用药经验,形成自己的个性化诊疗特征,并在临床实践中加以完善和提炼,进而推动中医理论的发展与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