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北宋文官地位比武官高?透过“文不换武”,看武将的尴尬处境

在中国古代,普遍存在着一种靠科举“出将入相”

的说法,但是在北宋时期,却是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文不换武”现象。

这种“文不换武”现象,其实就是指的是北宋时期的文官不愿意改任武职的一种现象。从这一种“文不换武职”现象当中,也可以看出北宋社会的“崇文抑武”风气是十分严重的。

为何北宋文官普遍不愿意出任军职?为何北宋“崇文抑武”现象会如此严重?这都与当时的文官武官之间的地位悬殊有关。

北宋社会存在“以军为耻”的观念,“文不换武”现象频发

“以军为耻”,这不太像是一个战争频发的年代会出现的一种社会风气,但是偏偏在北宋时期,就存在着一种这样的普遍观念,也存在着一种“文不换武”现象。

为何北宋文官地位比武官高?透过“文不换武”,看武将的尴尬处境

(一) 文官改换武职?在北宋社会是很少发生的事情

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北宋的文官都是很少改换武职的。在《宋史》当中有记载很多文官被贬为武职的现象。这个“贬”字就说明了文官出任武职,是作为一种降职处罚出现在北宋政治社会的。

宋代的“辛仲甫”,才高八斗,文化素养很高,多次处理疑难案件之后被宋太祖赏识。但在太祖赞赏其武功,想要封他武职的时候,他说到:“臣不幸本学先王之道,愿致陛下于尧、舜之上。臣虽遇昌时,陛下止以武夫之艺试臣,一弧一矢,其谁不能。”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足以证明,北宋时期的文官对于出任武职这种做法,是较为鄙视的。

除了被动出任武职会拒绝之外,北宋时期也很少会有文官会主动去要求出任武职。虽然有少部分文官还是愿意主动担任武职,

但是在轻视武职的北宋士大夫手下,他们的遭遇也十分凄惨。

(二) 武官转换文官?难度太大,士大夫阶层激烈反对

而武官去转换文职,在北宋时期却是一件“飞黄腾达”的事情。虽然这种现象更为罕见,但却是因为武官转任文官的难度太大。

在北宋元丰时期,也有政策允许武官申请考核,转换为文官职位。但是这种考核制度,很快就被北宋的士大夫阶层所反对并且废除了。

为何北宋文官地位比武官高?透过“文不换武”,看武将的尴尬处境

北宋文官不愿与武官为伍,不仅表现在“文不换武”现象这一方面,而且还表现在他们对武官出任文官的反对这一层面。在特殊的“崇文抑武”背景下,文官们认为他们的地位是一种特权,不允许带有“野蛮”色彩的武官来获取。

从开国伊始就存在的北宋“崇文抑武”风气,到底从何而来?

从上文中的这种“文不换武”和士大夫反对武官出任文职的这种现象分析,不难发现,北宋时期存在着非常严重的“崇文抑武”风气。而这种风气,早在宋太祖时期就已经存在,与统治者的重视和政治目的有着一定的关系。

(一) 北宋“崇文抑武”风气的形成,与强化中央集权有关

宋太祖赵匡胤通过藩镇割据夺取政权,建立起了宋王朝,所以他本人对于军阀势力是非常忌惮的,为了能够保证和加强其中央集权,宋太祖对武将的势力一向都是采取压制的手段来处理。

在统治者的有意压制之下,北宋的武官势力很难建立起来。

势力不强的武官,因为统治者的忌惮,因此一般不能实现很大的抱负,北宋时期甚至有很多刚立战功就被召回的将领。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是很少有人愿意去出任武职,连带着很多有理想有担当的将士,都只能在这种背景下被埋没。

(二) 为了平衡文武官关系,宋太祖实行各种措施压制武官

为何北宋文官地位比武官高?透过“文不换武”,看武将的尴尬处境

虽然宋太祖一开始就实行压制武官的策略,但是毕竟很多武将都是跟随宋太祖一起,与宋太祖打下的江山。在这种情况下,北宋初期,武官对于文官是非常轻视的,而且不拘小节的武官,一般都会把这种“瞧不起”直接显现在行动当中,因此造成了相当严重的文官武官矛盾。

为了解决这种矛盾,宋太祖在实行收兵权的各种措施的时候,用经济待遇来弥补对武官压制的政治地位。

这种政治地位的压制,不仅仅是武官势力不能建立起来,而且还使得武官地位慢慢落后于文官,武官军事势力不能建立,政治地位又远远不如文官,久而久之,这种“崇文抑武”的风气也就形成,文官不愿意出任“出力不讨好”的武职,那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崇文抑武”风气,造成了武官地位远远低于文官的局面

北宋时期武官地位远远低于文官,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主要体现在文官对武官政治地位和军事地位两个方面的侵蚀。

这些表现,直接促进了北宋时期“文不换武”现象的出现。

为何北宋文官地位比武官高?透过“文不换武”,看武将的尴尬处境

(一) 武官将领为了保障利益,对文官采取恭敬的态度

在统治者充分重视文官和士大夫阶层的背景下,武官为了保证现有的利益,不得不对文官采取恭敬的态度。这是部分武官在审时度势之下所作出的明智之举,统治者明确的崇文热情,让武官也心甘情愿居于文官之下。

据《宋史·曹彬传》记载,宋太祖时期的武将曹彬,对于文官的恭敬态度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曹彬作为一个武将,出任的是枢密使的高位,但是作为枢密使的曹彬,每次在路上碰到士大夫的车马之时,都会主动避开。身为高官的武将曹彬,却需要对小小的士大夫进行避让,从中也可以看出这种崇文抑武现象的一种扭曲状态。

武官地位如此低下,连高级武官都需要对低级的士大夫进行避让,也难怪大多数的文官都不愿意去转为武职了。

(二) 怯弱无能的武官将领的产生,使得宋代部分文官开始指挥战场

这种武官的自降身份,也就造成了北宋产生了很多怯弱无能的武官将领。武官备受压制,在战场上也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才能。所以北宋时期,甚至出现了由文官去指挥战场的现象。

为何北宋文官地位比武官高?透过“文不换武”,看武将的尴尬处境

但这种去指挥战场的文官,始终是以文官身份去“监军”的,这并不能代表他们就已经是出任武职了。

但从中我们也完全可以看到,武将在当时所处的一种低下地位,不仅政治地位远远低于文官,甚至其军事势力和军事地位都有着被文官侵蚀的苗头,从中不难发现,北宋社会的“崇文抑武”风气已经过度,造成了一种畸形的局面,在这种地位畸形的背景之下,又有哪个文官会愿意转任为武官呢?

“崇文抑武”的形成,北宋“尚武”精神沦落,“文不换武”成为铁律

“文不换武”成为北宋时期的一种特殊风气,甚至成为了文官当中的“铁律”,足以证明,北宋时期“尚武”精神的沦落。

(一) 北宋统治者对于“武官”的限制,造成宋代“尚武”精神沦落

在北宋王朝之前,显赫的战功都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并且武将们都可以用战功来博富贵和获取相应的政治地位,因此在中国古代“尚武”精神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在长期的封建社会当中,就有一个特例——北宋,“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就是对北宋朝野最贴切的一种写照。

而正是这种“尚武”精神的沦落,也造成了北宋时期的外交层面上的懦弱。因为没有足够的军事实力作为支撑,甚至出现了不懂战场的文官对战场进行指挥的局面,所以北宋时期的外交和战争,最终都以“赔钱纳贡”为结局。

为何北宋文官地位比武官高?透过“文不换武”,看武将的尴尬处境

北宋“尚武”精神的沦落,也造成了北宋时期不存在一种从军报国的热情,直接导致了北宋的结束。

(二) 文人羞于与武人为伍,“文不换武”现象成为北宋特有的风气

文人羞于与武人为伍,不论是在政治官场上,还是在军事战场上,文官对武官都是采取一种轻视的态度的。

这种由统治者发起的“崇文抑武”现象,最终蔓延到全社会,“崇文抑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观念,“文不换武”现象则成为了北宋特有的一种社会风气。

文官出任武职,不再是被认为是一种“报效祖国”的时期,而是被作为一种降职处罚而存在。这种“文不换武”现象的流行,既是宋代武官的悲哀,也是整个北宋王朝的悲哀。

总结

北宋的文官不愿意出任武职,而武官出任文职又是一件特别困难的时期,这大概是北宋时期“文不换武”现象的最真实的一种写照。而从这种“文不换武”现象当中,不难发现北宋时期的“崇文抑武”风气特别严重,这也是由于宋太祖对于武将军事势力和政治地位的压制所造成的。这种“崇文抑武”风气,让武官地位远远低于文官,文官在政治地位和军事指挥方面都对武官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威胁,直接导致了“文不换武”现象,成为了北宋时期的文官当中的一种“铁律”。

参考文献

1、《续资治通鉴长编》

2、《宋史·食货志》

3、《旧五代史·安重荣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