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俗語中的“一豬二熊三老虎”的真相是什麼?

中國的民間確實有句流傳甚廣的俗話:一豬二熊三老虎,大意是說野外遇到野豬和黑熊的危險要高於老虎。因此很多人對排名第一的野豬即戰力產生了很多聯想,甚至覺得既然民間真正遭遇過野豬和老虎的人都這麼說,那可能野豬是比老虎還要兇狠的存在,一隻成年壯碩的野豬與一隻老虎正面打鬥是否具備殺死老虎的實力?

其實這個問題產生就是對那句民間俗語的誤解,所謂“一豬二熊三老虎”並不能說沒有道理,但這是以人為參照物的,而人判斷危險係數高低是從人自身角度來說的。形成這句俗語的原因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野豬與人正面遭遇的可能性要大的多。

民間俗語中的“一豬二熊三老虎”的真相是什麼?

眾所周知老虎是叢林之王,頂級肉食性動物,掠食主要依靠在叢林裡潛伏,而野豬是雜食性動物,以素食為主,尤其喜歡食用植物根莖。這就造成了野豬會經常成群結隊的跑到農民或山民開墾的土地上啃食農作物,從而經常與人直接相遇。也就是說人與野豬相遇的可能性是遠遠高於人遇到老虎的,遇見多了自然產生的傷害可能性也越大。

二、野豬某方面確實對人來說危險性更大。

民間俗語中的“一豬二熊三老虎”的真相是什麼?

野豬是群居性動物,一般成群結隊出現,而攻擊手段以衝撞為主,即利用嘴邊的獠牙和快速奔跑來衝擊,以衝倒對手後以頂咬、撞擊、踩踏為主。這對人來說是相對可怕和危險的進攻手段,因為人是直立行走的,重心很高,下盤被衝擊很容易摔倒,同時人的奔跑速度和敏捷性也不高,在被野豬追擊時很大概率會被追上並撞倒。而老虎攻擊手段是以喜歡咬住獵物咽喉為主的,人相對其它獵物來說,咽喉部位離地面偏高,咬起來還可能要跳起來或掂起腳,很大可能並不是老虎喜歡的類型。

三、野豬可能比老虎更不怕人

民間俗語中的“一豬二熊三老虎”的真相是什麼?

老虎雖然強大,但天生就是一個潛伏攻擊者,它習慣先進行一段時間的尾隨和潛伏等待,時機成熟後再躍起出擊,一擊致命。在潛伏的過程中一旦覺得被獵物發現,往往就先選擇放棄,避免盲目出擊浪費寶貴的體力和增加受傷的危險。所以很多國家的林業工作者會利用老虎這一習性,在林間作業時有意在腦後戴著一隻瞪著一雙大眼睛的面具,這樣背後的尾隨的老虎可能會覺得獵物的眼睛在看著自己,既然被發現了那就放棄算了,據說可以有效減少老虎傷害的概率。

而野豬成群結隊出現,壓根就沒把人放在眼裡,特別是槍出現前,如果只是一二個村民過來驅趕,往往就會看到野豬不但不跑還主動出擊,這無疑就加大了人被傷害的風險。

下面再來分析野豬和老虎。成年野豬和成年老虎在體重可能差不多的,可能體型最龐大的西伯利亞虎,也就是東北虎會遠遠超過野豬的體重,這裡就選擇雙方體重同一級別的來進行比較。

野獸間的打鬥除了體重級別這一重要指標外,主要關係到勝敗的指標包括:速度、體力、戰術多樣性、咬合力、防禦能力等,這幾項指標野豬除了防禦能力不錯,以及體力可能跟老虎基本持平外,其它指標都明顯不是一個級別。

民間俗語中的“一豬二熊三老虎”的真相是什麼?

速度:速度包括奔跑速度和敏捷度和反應度,別看著人覺得野豬撒歡似跑的似乎挺快,但跟老虎的速度相比就是個渣,小短腿永遠是硬傷,怎麼跑的過地球上的奔跑之王貓科動物呢。敏捷度和反應度就更不用說了,去逗一下你家裡的小貓試試,貓的這方面速度是人的7倍!老虎可以箭一般的速度跑過去打了四五巴掌後再快速的跳到野豬的近距離攻擊範圍之外。

戰術多樣性:也就是俗稱的功夫,包括動物界常見的咬、撓、纏、拍、撞、踩踏等,這無疑是老虎明顯佔優的,老虎可以說是貓科動物中的戰術大師,強大的四肢力量可以支撐它採用半站立的姿式做出很多複雜的攻擊動作,用前肢也就是強大的虎爪拍撓既可以避免貿然用嘴去咬時自己頭部受傷的風險,更可能直接用爪子就讓對手失去戰鬥力。

咬合力:這個就不用討論了,一個是咬大型獵物咽喉的,一個是啃地瓜的,完全沒有可比性。

防禦能力:這個主要包括自身的躲閃能力和被攻擊時的承受力,這一項老虎和野豬算是各有特點,老虎身體靈活,擅長閃轉騰挪,而野豬最大的特點就是勁部粗壯肌肉厚實,這跟老虎平時喜歡捕獵的動作體型特點不一樣,老虎平時捕獵鹿、羊類動物都是脖子部位較細,適合老虎發揮一招鎖喉的功夫,野豬脖子上那一堆五花肉估計老虎咬著特別不順嘴,不順嘴就可能咬的不堅決,會懷疑是不是咬錯位置了,這咬著不像脖子呀,是不是眼花了咬到屁股上了?這內心猶豫之中就可能被野豬掙脫,也就是這一點可能增加了老虎和野獵打鬥時的變數,除此之外,這兩個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野獸PK絕對是一邊倒的局面。

民間俗語中的“一豬二熊三老虎”的真相是什麼?

最可能出現的是以下的場景:老虎一個縱躍衝向野豬,就算野獵及時聽到動靜,就算野豬它也不慫,然後野豬拿出它僅有的進攻手段,低著腦袋對著老虎衝呀...老虎是不會正面跟你對撞的,你以為老虎是羊咩咩呀,沒事喜歡玩腦袋枯腦袋的遊戲,老虎大概率會一個閃轉,同時快速的幾掌拍在豬腦袋上,如果野豬運氣不好可能這幾下就拍瞎了豬眼或拍蒙了腦袋,那麼戰鬥就結束了。如果野豬有幸抵過這一組虎掌,那它就要小心一點含著自己的下巴了,因為老虎會想辦法“親”它的脖子了。在被虎掌拍的暈乎乎的狀態下,野豬狂怒的決定反擊,但它的進攻手段實在有限,只能將頭猛的往前拱,寄希望於自己嘴邊的獠牙能幸運的扎到對方,這種笨拙的進攻手段很難傷到老虎,老虎可以在野豬旁邊躲閃甚至飛躍到野豬身上,糾纏一陣後野豬此時可能會突然覺得脖子一緊,雖然暫時還頂的住,但呼吸開始困難了,而此時野豬能做到的仍然是隻能不停的拱著頭,連想伸出前肢扒開脖子處的危險都做不到,防禦手段實在有限。老虎在脖子上狠狠咬上一口後,如果不能一擊致命,可能會選擇鬆開繼續閃開暫時逃避,避免自己受傷,因為在自然界哪怕只是受一點皮外傷也可能造成感染而死亡。

而這頭野豬的往後餘生只會有兩個選擇,一個是現在倒下給老虎貢獻一道大餐,一個是吭吭幾下表示自己沒輸,然後在回家路上倒地身亡。

民間俗語中的“一豬二熊三老虎”的真相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