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隨感《零售的哲學》2

讀書隨感《零售的哲學》2

二、關於商品:

在商品結構方面,我認為711與傳統便利店的最大區別在於增加並主推了鮮食這個品類,711最開始的鮮食主要包括一些預製的飯糰便當、關東煮、茶葉蛋等,這類商品的毛利普遍在50%以上。為了更好的銷售鮮食,711還特地建立了專有的物流配送體系,以便客人能在第一時間買到從工廠生產的商品,保證了鮮食的新鮮和口感。而711之所以選擇這幾樣商品,是因為這幾樣在日本民眾中的接受程度最高。而且在推廣過程中,711也是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研發,顧客在門店見到的東西屬於711自己的PB,而不是簡單的把半成品拿來處理一下的大眾品。就像是宜家的丸子,自己研發的東西,除了在711,其它地方是吃不到的。

讀書隨感《零售的哲學》2

鮮食相對毛利更高

如果傳統便利店想以增加鮮食品類來提升毛利,那麼應該怎麼去思考呢?我認為,一些商業行為的成功或者失敗不止要看商品本身,還要看具體的社會環境和時代發展什麼樣,就是所謂的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就像柯達最後生產的膠捲質量仍是最好的,但是市場不需要了,不是因為質量不行,是時代發展的問題。

讀書隨感《零售的哲學》2

柯達破產

同樣,我們今天看到711這幾樣鮮食PB的成功也有其時代和環境的大背景因素存在,我認為不能盲目的跟從,要根據具體的市場和客層來選定、研發商品。書中也提到,711在拓展全球市場的時候,同樣是這麼做的:在日本是關東煮、飯糰便當;在美國就是漢堡、薯條;在臺灣就是烤腸;在北京是盒飯套餐、包子冷麵等等。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歸根結底,我認為可以歸結到一句話,便利店想要賺錢就不能只銷售包裝食品之類毛利低的東西,一定要銷售利潤更大的東西。

讀書隨感《零售的哲學》2


讀書隨感《零售的哲學》2


在我看來,711的做法就是把餐飲拉進來一起做。沒錯,就是餐飲,而且是更貼近當地普通民眾甚至底層民眾的餐飲,不能是一看就高大上的餐飲,一定要足夠接地氣才行。這種情況在我帶第一個店的時候感受最深,鮮食類的東西一旦價格設定高過一般餐飲的水平,就基本不能長期銷售下去。

讀書隨感《零售的哲學》2

因地制宜的引進鮮食

在書中有一句話,鈴木先生曾看到日報說“當地的餐飲行業把利潤下降歸結到便利店搶走了客人”,他提這個的本意是想告訴自己的員工不能總為工作未完成找藉口,但我們也可以從側面感受到當時的711把餐飲做到了一個多麼大的程度——都可以搶走正規餐飲的客源。在北京,部分711門店引進了一飯多菜的套餐,也就是我們常看到的盒飯。大家可以想一下,現在中國大陸很多城市街邊都有這樣的自助盒飯門店,人均收費10-20不等(地區不同價格自然不等),而中國快餐的形式有很多——黃燜雞、麻辣燙、套餐盒飯、西式快餐等等,711選擇引進盒飯,就是因為毛利高、接地氣,受眾最廣泛。

讀書隨感《零售的哲學》2

真正引進到門店後,除了研發屬於自己的味道,在服務和衛生反面也提高標準。客人最後看到的是711標準的套餐,那麼同樣的價格水平,加上了品牌效果加持,套餐自然就銷售的很好了,而且很受周邊客人的歡迎,畢竟喜歡性價比高的人很多。所以,但從商品結構上來看,711毛利高的主要原因是把鮮食的銷售佔比擴大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