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行业:转战线上不是“逃命”

  疫情冲击,化妆品行业线下受阻。据悉,完美日记旗下49家线下体验店,营业的只有5家,其余44家仍处于暂时闭店的状态。连屈臣氏这样的大型连锁实体店,也出现过一天不到10个顾客的现象。


  线下不好走,行业便大呼转战线上。一时间内,线上渠道成了诺亚方舟,品牌和门店都你追我赶地朝那奔去,以为只要坐上了方舟,有没有座位无所谓,站着都算是成功逃生了。


  但事实上,线上也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舒服。小编认为,线上不是诺亚方舟,它只是品牌和门店的另外一种出路,而这条出路同样充满荆棘。


  你跑到线上,不等于你“逃命”成功了,而是陷入了另一个充满竞争与厮杀的战场。


化妆品行业:转战线上不是“逃命”


  1


  线上的获客成本已经越来越高,换句话说,就是线上流量已经越来越贵。


  贵的原因也显而易见,互联网发展至今,流量红利已经逐渐消退,在存量时代之下,网民的增速正在放缓,正所谓“物以稀为贵”,流量贵自然成为一种趋势。


  疯抢剩余的新流量,是如今线上各行各业的现状。


  再加上如今很多信息流平台的流量费都在变相涨价,例如由按点击量收费,改为按曝光量收费,无形之中给企业加了不少流量费负担。


  当然不少企业主要将精力倾向于原有用户的维护,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对新用户的需求还是会日益迫切的。


  很多品牌直播卖货能大获成功,在一定程度上都归功于平台庞大的流量扶持,包括李佳琦的成功都是这样的。


  如今很多直播平台的流量都很难获取了,例如抖音和淘宝,太多大品牌大金主的入驻,使得其他中小品牌难以找到一席之地。被挤压的小品牌只好去其他平台找空间,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像看点直播、微信直播等新平台突然兴起的原因。


  因此,线下渠道的品牌或者门店一旦转战线上,首先就要面对如何获取流量的难题,没有流量,线上就只是一个空壳子。


  2


  很多品牌和门店转战线上,就是开启直播卖货之路。


  然而直播卖货也不是说卖就能卖的,首先要有足够的专业度。


  纵观如今很多入局直播卖货的品牌和主播,都缺乏专业度,仅仅是跟风叫卖,乘着风口还在捞一笔钱,随便模仿一下就走上了直播间。实质上播出来的内容,都令人不忍直视,罗永浩便是个例子。


  品牌缺乏直播卖货的专业度,就很难在直播圈混出名堂,即使首播能赚到一笔,但也无法长久。如果仅仅是为了首播那一笔,那么所谓的转战线上又变成了暂时的逃避,对品牌的长期发展毫无意义。


  除了专业度之外,企业更需要用品牌运营的思维和方式去做直播卖货。做直播,就是在做品牌,是为品牌积累粉丝,传播声量,塑造品牌价值,而不是单纯地为了一夜之间的交易数据。


  3


  不得不说的是,现在的国产品牌都太浮躁了,一旦看到了某个风口,都会一股脑地冲过去,先把钱赚了再说,什么品牌运营,什么用户思维,什么产品创新,都只是宣传用语。


  急功近利的行事作风,让国产美妆行业频繁出现问题。要么就是谁谁的产品添加有害激素被查,要么就是谁谁被大连锁下架,甚至关闭工厂。大家都想快速增长,但最终都导致摔了跟头。


  国产品牌有这样的心理,其实也可以理解。互联网时代下,节奏实在是太快了,各种红利也太诱人了,完美日记仅仅凭两年时间就超越了诸多传统头部品牌,这让大家看到了危机感,也看到了机遇。


  通过互联网的模式,似乎大家都有机会在短时间内出人头地,以前的“十年做到第一”,现在已经变成了“两年做到第一”,甚至有些还高呼“仅需一年”的。


  小编只想说,跑太快小心栽跟头。互联网虽然给了大家很多机遇,但是它始终是一个独木桥,越多人挤在一起,就有越多人摔下河。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都应该放慢脚步了。过多的急迫,过多的急于求成,让不少企业失去了最该保持“匠心品质”的初心。国产电器行业之所以能将洋品牌拉下马,就因为对它们品质的重视与坚持。可化妆品行业,有多少企业想过要慢下来好好做产品?


  一味追求高增长,并不能壮大国产化妆品企业,用心做品牌才是真正的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