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越華州澗峪紀實—東澗峪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翻越澗峪紀實—東澗峪

作者 山水子游

秦嶺橫亙於我國中部,東西綿延1500公里,南北寬達100至150公里,海拔多為1500至2500米。秦嶺被尊為華夏文明的龍脈,與淮河連成一體,是中國大陸的南北分界線。

翻越華州澗峪紀實—東澗峪

秦嶺號稱有“七十二峪”,都位於秦嶺的北坡。按說秦嶺崇山峻嶺、千溝萬壑,其山谷應不分南北,為什麼單是秦嶺北坡有這“秦嶺72峪”說法呢?我個人覺得最靠譜的原因是,西安(長安)自古為十三朝帝王之都,而秦嶺北坡距離西安很近,長期的歷史浸淫造就了秦嶺北坡地區豐富的歷史、地理、宗教、人文內涵,這是被人類不斷涉足和充分開發的地區,歷史上帝王將相把這裡作為避暑狩獵之地,文人墨客把這裡作為尋幽詠懷之處,僧侶隱士把這裡作為修身養性之所,逃犯流民把這裡作為避難存身之家。所以,北重於南,有秦嶺(北坡)“七十二峪”之說。還有一個因素,古人常常用 “七十二”來形容多,就好像我們熟知的“孫悟空72變”“72行行行出狀元”等,“七十二峪”也不過是為了形容峪口的眾多。其實如果查看地圖或者沿山邊細數起來,就會發現秦嶺北坡遠遠不止這72峪,不過因為很多峪較為短、小或不太出名,就沒有被羅列進去。

秦嶺東、西澗峪口位於華縣高塘鎮南約5公里處,山清水秀,民風淳樸、風景渾然天成,號稱華縣的“香格里拉”。

翻越華州澗峪紀實—東澗峪

一進東澗峪的柱子溝,藍天白雲之下,一股清風撲面而來,滿山遍野的春色立刻呈現眼前,新綠、嫩黃,淺紅淺白的桃花,色彩斑斕,令人驚歎!

翻越華州澗峪紀實—東澗峪

遠離了塵世的喧囂,遠離了鋼筋混凝土“火柴盒”的藩籬,置身這大自然的懷抱中,不由自己深深地呼吸,陶醉在天然氧吧散發的清新,美景養眼,微風拂面,寵辱皆忘,好不心曠神怡!

翻越華州澗峪紀實—東澗峪

剛剛進入東澗峪,農舍還沒有從視野中褪去,忽見右手石山之中驚現渾然天成的“仙人洞”,清冽的山泉自洞中飛流而下,當地人謂之“盤龍瀑布”。

翻越華州澗峪紀實—東澗峪


秦嶺的石頭山,頗有獅子王雄風。

翻越華州澗峪紀實—東澗峪


再往峪裡走,漸漸看不到農舍了。

翻越華州澗峪紀實—東澗峪


入峪十數公里,山腰有一道天造人鑿、人馱必經的石門(下圖左側),海拔1100米。

翻越華州澗峪紀實—東澗峪


兩邊岩石壁削直立,上下一線,上方原有巨石靠壓作楣。20世紀80年代,楣石垮塌。石門寬1.75米,高5米。石門中15米長的坡道,為大石條鋪成的臺階,已被行人來往踩踏得又光又滑。

翻越華州澗峪紀實—東澗峪


石門西側的神廟和碑石,伴著巖楞間的殘柏,似乎訴說著什麼。坐在門洞石階上憩息,望藍天白雲,觀蒼松翠柏,聽巖下飛泉,迎石門形成的夾道涼風。

翻越華州澗峪紀實—東澗峪


過石門不遠,即為兩岔口,有大戲臺、站佛山等景觀。地理上,按東西位置,又把兩條支河流所在的峪道稱為東澗峪和西澗峪。

沿東澗峪前行,有一雷鼓(公)潭,又名黑龍潭,距峪口15公里。水出處懸泉濺珠,雷激電掣,令人眩目而神驚。

翻越華州澗峪紀實—東澗峪


翻越華州澗峪紀實—東澗峪

在東澗峪溯水流而上,可見當年古棧道的遺蹟。所謂“棧道”,是指在懸崖峭壁的險要地方鑿孔支架,鋪上木板而建成的通道,可以行軍、運輸糧草輜重,也可供馬幫商旅通行。《戰國策·秦》記載“棧道千里於蜀漢”。棧道連接著關中和漢中,是古代秦國與楚國之間的“紐帶”,自然也是兵家攻守的交通要道。由於工程艱鉅,路途險惡,棧道被譽為我國古代交通史上的奇蹟。川陝之間的棧道始建於戰國時代,拓展於秦漢兩代。由於古代戰火焚燒和兩千多年的蝕毀,古棧道留下斑斑痕跡。下圖為當年的鑿孔,地上的方孔盛滿了雨水,當年是用來打豎樁的,而石壁上的方孔則是用來打橫樁的。

翻越華州澗峪紀實—東澗峪


當年的木棧道已經蕩然無存,留給今人無盡的遐思。

在秦嶺穿行,不時就會感受到奇蹟。

秦嶺多奇石、生奇樹。這顆奇樹生於石頭縫,活生生酷似羚羊角。

翻越華州澗峪紀實—東澗峪


佈滿青苔的樹木,似乎在和你講述遠古的故事。

翻越華州澗峪紀實—東澗峪


穿越秦嶺,主要是溯水源、走古道。古道由石頭壘成,據說至少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這些零星石頭鋪就的古道,由於歲月的侵蝕,加上植物的廕庇,有時不易辨認。

登上主峰之前,隔山而望,透過樹林可以看到石海——第四紀冰川的遺蹟(下圖順山傾瀉而下裸露的石頭)。

翻越華州澗峪紀實—東澗峪

看到石海遺蹟後再向上,腳下和剛進山時大有不同。剛進山時,海拔不高,地上到處都是新生的綠色,間或有些白色、粉色、褐色的小花朵,恰似春天放飛的心情。而在高海拔地區,古道上新生植物不多,去年飄落的樹葉還沒有完全腐爛,焦黃色的大片葉子鋪滿小路上,踩在上面軟塌塌的,一不小心還會陷入石頭縫中,彷彿深秋的感懷湧上心頭。爬了大約一兩百米,就到了主峰。東澗峪,北坡緩而長,大約15公里左右。

翻越華州澗峪紀實—東澗峪

東澗峪的南坡與北坡地勢相反,陡而短,從埡口往南,順著大約六、七十度的斜坡下山,不到一個小時即到達峪底。(待續)

圖文來源:山水子游

原文作者:山水子游

整理編輯:華州文史薈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