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州中学顾惠人校长和江西国际救济会——记一张历史性照片

人们会问:——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华东联中停办;次年春,顾惠人校长到达金华;五月浙赣线战火弥漫,大批战区学生流离失所——为什么在此危难之时,顾校长能及时救助流亡学生,8月即建立赣县基督教联合中学,在9月初开学?

秀州中学顾惠人校长和江西国际救济会——记一张历史性照片

这张《江西国际救济会全体委员合影》照片,留下的历史轨迹,回答了这个问题。

江西国际救济会是抗日战争时期国际援华机构的地方组织,在战时的赣南很有影响力。此照摄于1944年12月13日,注明为该会第63次会后摄于赣县。后排右侧第一人为顾惠人校长,依次为罗容梓、蔡智传、张仁济、戚光宇、王辉全、齐同瑞;前排依次为刘平庚、明德、张福良、许海丽、潘作琴、谢宝轩,共13人。除会长张福良与张仁济为农林部技术官员外,副会长刘平庚与多数委员属教会有关人士,还有教育工作者和医师。张福良、刘平庚、蔡智传、潘作琴等前辈在社会上都很有声望,赣州联中的创办和生存是和该会委员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这就是顾校长常说的:成事业光靠自己的努力还远远不够,重要的是大家真诚合作。

赣州联中的创办,直接得到国际救济会委员、南昌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蔡智传先生的合作和支持。赣州联中第一任教务主任汤马伟老师回忆道:“1942年夏顾校长率师生千里迢迢来到赣州。当时县政府立即拨出‘考棚’作为校舍,与在校具、图书、仪器等方面有一定基础的青年中学合并,并立即开学。而当时青年中学校长正为蔡智传先生。联中成立后,蔡先生主动辞让校长职位,改任校董,他是很有器识的。”(见《44级讯》2期)的确,蔡智传先生对战时流亡青年学生的关爱之情,他的远见卓识和无私奉献精神,令我辈感激和钦仰。

赣州联中开学后,来自战区学生有168名,同学饱受流亡之苦,身无分文,衣物尽失,身染疾病,亟需救济。顾校长参加国际救济会,更有利于委员体察实情。办学经费外,拨给救济生伙食费,发给每人布棉大衣一件,使大家得以度过寒冬。当时赣县缺医少药,得明德委员之助,有病同学可以到天主教堂医院免费诊治、住院。联中学生开展生产互助后,到张会长主持的麻业改进处工厂领取麻丝纺成麻线;在青年会所设的营养食堂当服务员,取得一些酬劳。

1945年初,赣县告急,顾校长率领联中师生于于2月撒退到赣南邻近广东的山城寻邬,随即在寻开课。这完全仰赖潘作琴委员(也是校董)的声望和安排。潘先生是赣南的名医,寻邬是他的家乡。他为联中借得一所基建基本完工的小学校舍,各级照常上课,使45级得以完成高中学业。该级田信恩回忆说:“在寻邬的潘医生曾陆续邀请我等去他家吃饭解馋,饭后让大家唱歌助兴。此事我铭记不忘,常存感谢之心。”(1999年3月8日来信)

以上所记足见江西国际救济会诸前辈与赣州联中关系密切,支援至巨。其中有多位的子女,在校就读,兹将所知后来情况略述于后:

蔡智传总干事在建国后曾任江西省政协委员、秀州中学江西校友会顾问。于1988年4月在南昌逝世,享年83岁。

中华圣公会刘平庚会长,建国后任南昌基督教三自爱国会会长、江西省政协委员。于1976年在南昌病故,享年76岁。刘会长的哲嗣:刘道真,1944级校友,暨南大学毕业,1987年南京金陵石化离休;刘道宏,1945级校友,金陵大学毕业,现为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潘作琴医师的哲嗣:潘琴铮,1948级校友,现为加拿大籍病理学家;潘其瑞,1948级校友,现为加拿大温尼伯大学教授。

此照原持有人张仁济先生,生前自美归国探亲,将照片带回。我们从南昌1948级朱基爱校友处借得照片原件,刊印本书中。时逾半世纪,虽对前辈事迹已难一一考查 ,但他们的爱心和贡献是永存的。谨致感恩和怀念之情。撰文过程中承1944级吴立道、郑钟灵伉俪,刘道真校友与1945级田信恩校友核实,并致谢忱。

1999年3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