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錫字號”美食,你們出了無錫,真真的是想吃都吃不到!

這些“錫字號”美食,你們出了無錫,真真的是想吃都吃不到!

有些美食出了無錫,就很難找到它們的蹤跡了。

有時夜晚思鄉心切,想以舌尖味道撫慰心中鄉愁,都難以達成小小心願。

所以,在無錫的孩子們,你造你們多幸福嗎?


菜豬油


這些“錫字號”美食,你們出了無錫,真真的是想吃都吃不到!


傳統的無錫湯糰,包子,梅花糕,通常都有四色餡:鮮肉,芝麻,豆沙,菜豬油。而榜妹呢,最鍾愛菜豬油。依稀還記得小時候菜豬油餡的梅花糕,美味無比啊!


這些“錫字號”美食,你們出了無錫,真真的是想吃都吃不到!


很多外地朋友想不通無錫的菜豬油是甜的,其實這就是它的精華所在。菜豬油,是無錫較為特色的餡心,口味重油並甜中帶鹹,用來做包子和湯圓是最美味的了。


紅湯辣


這些“錫字號”美食,你們出了無錫,真真的是想吃都吃不到!


曾經榜妹在讀書的城市裡走進一家餛飩店,對老闆說:“給我來一碗紅湯辣!”榜妹從老闆的眼中讀出了茫然與無助。這時榜妹才頓悟:曾經有一份紅湯辣擺在我的面前,我沒有好好珍惜,直到錯過才追悔莫及,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要回無錫吃上十大碗!


手推餛飩配上蛋花、紫菜、蝦米調製的辣湯底,那鮮美簡直無法用言語形容,一碗下肚,辣的恰到好處,不會讓你眼冒金星,卻也能讓你的鼻頭上沁出絲絲細小的汗珠,很是淋漓暢爽。


玉蘭餅


這些“錫字號”美食,你們出了無錫,真真的是想吃都吃不到!


每次有外地朋友來無錫,榜妹第一個想到帶他們去吃的不是餛飩小籠包,而是這個玉蘭餅,因為餛飩小籠很多地方有,但這個名字好聽,口感鬆軟香脆的小吃,吃不到!


玉蘭餅創始於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50年)由無錫孫記糕團店創制的,因正值玉蘭花開時節而得名。做時選用糯米粉加開水糅合小塊,做成餅胚,包入菜豬油、豆沙、鮮肉、玫瑰、芝麻等餡心,放入平鍋用油煎烙,呈金黃色。品質以外皮香脆、內殼軟糯、甜鹹適口、香味誘人為好。肉餡要事先拌好佐料,包在和成的面裡,然後下鍋煎。煎好後的玉蘭餅色澤誘人,外脆裡香,江南一帶的人常用來當早餐和豆漿一起食用,美味還不容易令人發餓。色澤金黃,外皮酥脆,餡心軟糯。


雞子大餅


這些“錫字號”美食,你們出了無錫,真真的是想吃都吃不到!


名列無錫十大名小吃之一雞子大餅,別說是出了無錫就很難吃到,就算是身在無錫,都是一餅難尋。


雞蛋蔥油餅,錫人稱之為“雞子大餅”。無錫“雞子大餅”,據考始於1916年,邑人範盤福,專營蔥油餅小販也,料足手藝佳,眾人皆好,生意興隆,日久山寨餅旁出,競爭日益激烈,範遂另出奇招,在餅中打入一雞蛋,做成蔥油雞子大餅,以吸引顧客,後廣為流傳。


雞子大餅從外觀上看像蔥油餅,但咬一口油而不膩、肥香鬆脆,不愛吃甜的人也讚不絕口。


目前,在無錫的老通揚路、五河新村、沁園新村、曹張新村等老新村還保留著這種地道的無錫傳統小吃。


肉釀麵筋


這些“錫字號”美食,你們出了無錫,真真的是想吃都吃不到!


還記得媽媽親手製作的肉釀麵筋的味道嘛?它一定是你們家餐桌上的“常客”。


肉釀麵筋是無錫民間的風味特色菜餚。小時候,逢年過節時,家家都要燒煮,家有客人來臨,待客時桌上也少不掉一碗肉釀麵筋。


肉釀麵筋製法相當簡單,只要將肉餡塞入無錫清水油麵筋中就可以。燒煮時,如再加乘冬筍、香茹、黑木耳、金針菜等,其味更佳。


這些“錫字號”美食,你們出了無錫,真真的是想吃都吃不到!

(圖文源於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