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4.25|承德日报社今日读报-9

持续优化生态环境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围场筑牢绿色屏障建设“生态宝库”

本报讯(王东岭、马飞跃)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作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肩负着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的重任。该县强力推进生态建设,让京津冀的这道绿色生态屏障焕发出巨大的生机与活力。

推进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持续优化。该县加强与京津产业的对接,突出绿色发展,把夯实生态作为招引京津先进要素的先行工程来抓,用良好的生态环境来吸附京津外溢产业,用绿色发展的理念促进京津优质项目落户。以更高的标准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强污染源管控,继续实施“减煤、治企、控车、抑尘、增绿”五大攻坚,深入开展燃煤污染治理等12个专项行动,保持“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认真实施塞罕坝机械林场及周边地区可持续发展规划,严肃规划刚性,强化生态管控,严格落实新上项目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让生态这块金字招牌更加明亮。瞄准京津深化“五合一”对接合作,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新引进央企京企津企项目30个,总投资60亿元以上。抢抓雄安新区快速发展机遇,大力支持新鼎矿业环保石材扩大市场供应规模,推动人和矿业、三强海燕、国投盛世、卉原建材等更多新型材料纳入新区建筑市场采购目录,打响围场环保建材特色品牌。

加强水域保护,改善水生态环境。以伊逊河、小滦河为主线,以生态修复、水电站建设项目为支撑,加大河道治理力度,大力改善全县水生态环境,抓实生态河道治理。在伊逊河流域棋塞段治理生态河道6千米,两岸防护12千米,绿化15万平方米;实施小滦河五道沟口至县界段河道生态修复一期工程,综合治理河道9公里,河道清淤16万立方米,修复护岸及河道18千米,建设滤水坝4座、堤顶路9公里,河道行洪主槽达到15米宽,河道其它范围全部绿化。坚持以更高的站位整治水环境,全面落实河长责任制,严格执行取水量与水污染排放双控制度,完成半截塔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强河道涉水工程管理及农村河道治理,突出做好河道围堰导流管理、深基坑挖掘、桩基础施工、河道废弃砂石土料堆放、施工水泥砂浆管理、机械设备运行、施工物资(油料、水泥)储存、施工弃水及生活区垃圾污水处理等方面工作,加大综合治理力度,落实水质污染防治措施。强力推进水生态修复重点推进水源涵养功能区、河流源头区的河湖水生态修复和保护,禁止侵占自然河湖、湿地等水源涵养空间。依据规划稳步实施侵占河湖退出机制,大力实施还湖还河还湿项目,逐步将湿地保护区建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协调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

实施全域旅游战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强力推动“一季游向四季游、观光游向休闲游、景区景点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抢抓冬奥会重大机遇,加大旅游市场拓展,提升围场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