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射頻識別技術概述

無線射頻識別技術概述

無線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術通常被人們簡稱為射頻識別技術,但實際上無線兩字最好還是不要省略,因為從通信角度來看,該技術實際上是一種基於無線載頻的非接觸雙向數據通信技術。當然,從本質上而言,RFID技術應該歸類為自動識別技術,其中既包含無線通信技術,也包含數據訪問和分析技術。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RFID技術的實現離不開後臺數據庫系統的支持,這個數據庫最好是由基於某個應用的數據表組成;因為在實際應用中,雖然是依賴電磁波完成對記錄媒體(射頻卡或電子標籤)的讀寫和識別,但數據表會告訴我們,電磁波識別的是什麼東西。

無線射頻識別技術概述

其實,RFID技術不算一種特別新的技術,從其基礎理論誕生到目前走向應用已經70多年了。RFID技術的發展歷程能上溯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當時它被用於空戰行動中進行敵我識別(起源於雷達技術)。人們發現,該技術的發展大致可按10年期分為幾個階段,如下所示。

1941-1950年,雷達技術的改進和應用催生了RFID技術;其中,1948年奠定了RFID技術的理論基礎。

1951-1960年,早期RFID技術開始進入探索階段,主要在實驗室進行研究。

1961-1970年,RFID技術的基礎理論得到發展,開始了一些應用嘗試。

1971-1980年,基於RFID技術的產品研發處於大發展時期,各類RFID技術的應用測試加速進行。

1981-1990年,基於RFID技術的產品進入商業化應用階段,各種系統級應用開始出現。

1991-2000年,RFID技術標準化問題得到重視,RFID產品得以廣泛使用。

2001年至今,RFID產品種類更加豐富,有源電子標籤、無源電子標籤及半無源電子標籤都得到發展,應用成本不斷降低。

那麼RFID技術的發明人誰呢?

在業界,人們公認查理.沃爾頓(Charlie Walton)是RFID技術的發明人,早在1973年他就獲得了第一項涉及RFID的專利,並最終在相關領域累計獲得了50餘項專利。

無線射頻識別技術概述

目前,RFID技術在全世界的應用已經非常普遍,從身份識別到高速路計費再到手機支付、信用卡支付等,到處都有RFID技術應用的身影。實際上,在全球以下十五大領域,RFID產品都已經開始廣泛應用。這十五大領域是:

1.物流領域:貨物追蹤、信息自動採集、倉儲應用、港口指揮、各類快遞。

2.零售領域:商品的銷售數據實時統計、補貨、防盜 。

3.製造領域:生產數據的實時監控、質量追蹤、自動化生產。

4.服裝領域:服裝分類、倉儲管理、品牌管理、渠道管理。

5.醫療領域:器械管理、病人身份識別、嬰兒防盜。

6.身份領域:電子護照、身份證、學生證等各種電子證件的識別。

7.防偽領域:煙、酒、藥品的防偽,票證的防偽。

8.資產領域:各類資產識別(含貴重資產或大規模資產識別)

10.食品領域:水果、蔬菜、生鮮食品等保鮮度識別。

11動物領域:訓養動物、畜牧牲口、寵物識別。

12.圖書領域:書店、圖書館和出版社等書籍識別。

13.汽車領域:車輛製造、汽車定位。

14.航空領域:機票識別、行李包裹追蹤 。

15.軍事領域:彈藥、槍支、物資、人員和卡車等識別與追蹤。

無線射頻識別技術概述

最後,還得補充一句我說過的老話:以上只是個人淺見,讀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供大家斟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