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民办高中的崛起之道,招生新规之下还能红火多久?

最近中山教育界有件不大不小的事情,就是原纪念中学的校长贺优琳,在退休沉寂几年之后,再次出山,出任民森集团创办的迪茵公学校长。贺优琳是谁?恐怕中山的家长都能知道一二,用二十年的时间把纪念中学打造成中山乃至珠三角教育界的名牌中学,确实不易,尤其是在翠亨那样一个偏僻的农村,甚至当年和纪中合作办学的民办初中三鑫和纪雅今天也是中山市初中的顶级名校了。但是这次出山,贺校长能不能再造神话,打造出一个顶级民办中学?可能真的要打个问号,有待观察了。

珠三角民办高中的崛起之道,招生新规之下还能红火多久?

所谓时也、势也,办好一所民办学校,既要有优秀的管理人才,也要有资金支持,还要有生源优势,三者缺一不可。时间来到2020年,民办学校的很多玩法已经变了,今时不同往日,尤其是从去年冬,广东省教育厅明确发文,要求民办学校和公立学校同步摇号招生,这一点可以说堵死了以前民办学校抢挖生源的老套路,效果影响几何,恐怕还要进一步观察。

珠三角民办高中的崛起之道,招生新规之下还能红火多久?

一个民办学校,有大集团的支持,资金充裕,就能招到优秀的管理团队、校长和老师,而这个学校能不能办好,剩下的最重要因素就是:生源。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优质生源,纵使你口吐莲花,学生听不进去,那也是无用功。怎么才能招到优质生源,以前的民办高中,都有一些挖人的绝活。除了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以外,一个民办校创办的最初环节,就是砸钱招生,招到一个优质学生,比如区县中考前50名,招来一个给多少钱,地市中考前20名,招来不仅免学费、住宿费,还发奖学金,三年后能上重点给多少奖励,能考上985给多少奖励,考上清北给多少奖励,都是明码标价的。

珠三角民办高中的崛起之道,招生新规之下还能红火多久?

这些民办高中最初不仅仅是在本地招生挖人,还派人大量去粤北、粤西等地招尖子生,反正就是免学费加砸钱奖励,甚至包车邀请优秀考生全家来学校实地考察,一条龙服务,你要是家长你能不心动吗?孩子上学不花钱还挣钱,硬件又那么好,宿舍崭新,设备先进,肯定是去民办读啦!

珠三角民办高中的崛起之道,招生新规之下还能红火多久?

这样砸钱招来的优质生源不用太多,一个年级一千人规模的学校,招50到100个左右就够了,辅之以小班化教学,严格的管理,专门的老师一对一辅导尖子生,等到高考结束,考出来一看,多少优秀考生,考上了多少985高校,如果重金招来的学生中再能考一两个清北,那简直就是一炮而红,都不用你自己宣传,各大媒体就争相报道了,下一届的招生工作就容易多了,如此循环三年,基本口碑就建立起来了,以后也别管你是不是尖子生,不用别人去招,你自己就来报名了。

珠三角民办高中的崛起之道,招生新规之下还能红火多久?

靠着重金挖来的优质生源,让不少民办学校走红,甚至对公立学校造成挤压的态势,珠三角几个城市当中,东莞表现的尤为明显。现在东莞中学的存在感越来越低,东华中学可谓高歌猛进,红极一时,这几年高考前20名、前50名占有多个名额,在全省中学中也是前列水平。很明显,东华中学已经走进了良性的循环,已经不需要再去抢生源,优质生源自己会来,除了极少数好学生,基本不会再有什么免费、奖励,你看,前期投入回报是巨大的。这几年崛起的民办中学里,潮阳实验算是一个新星,高手不少,管理异常严格,而且,民办学校的好处是,学生投诉少,不爱读可以滚蛋,民办学校的行政约束相对公立学校还是少得多。

珠三角民办高中的崛起之道,招生新规之下还能红火多久?

今年开始玩法变了,招生要和公立学校同步,不能到处砸钱掐尖子生了,这些新规对民办初中可能影响较大,抽签后的生源质量就难保证了,对于优质的民办高中影响比较小,毕竟是靠中考分数才能报考,新办的民办高中可能会日子难过一点,主要拿什么去招生的问题。

珠三角民办高中的崛起之道,招生新规之下还能红火多久?

那么新办的民办学校的优势在哪?硬件更新,设备更好,师资其实一般还比不上公立,但是管理方面可以更严格。另外,私立学校好多是十二年一贯制,可以从小学、初中开始把自己培养的好苗子留住,从小学一直留到高中,但是这条路的效率比较低,需要时间长,比砸钱招生慢多了。而且,现在同步摇号招生,本来家长是想冲着名校的牌子去的,想要跟好学生们做朋友,但是现在摇号的结果恐怕生源质量就很是参差不齐了,外加高昂的学费,可能还是有不少家庭会好好考虑一下是不是值得花这笔钱了。

未来几年,民办学校的教学成果怎么样,我们拭目以待,其实主要还是看看招生新规之下,民办学校能玩出什么新花样,以及咱们的教育监管力度如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