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文化差異小文

蒐集大量資料 不作商業用途

只作娛樂探討 有侵必刪

語言差異

鄂西北:十堰襄陽。鄂豫陝交界地,語言和湖北差異較大,接近河南,我竹山的朋友說話很像陝西的。

鄂西南:恩施宜昌。湘鄂渝交界,西南官話區,但又和雲貴川說話接近。因為土家族人數很多,宜昌設立土家族自治縣,恩施本就是土家族自治州。因此土家文化很足

鄂東南:黃石咸寧。飲食區別不大。在方言上,黃石處在西南官話,江淮官話,贛語交界處,曾隸屬於江西,有明顯贛話痕跡;另一方面,受武漢方言影響,有接近武漢話的趨勢。最終是形成了本為江淮官話,但有贛語痕跡,又受西南官話影響的黃石方言,三不像。

咸寧:在語言上和省內完全不是一回事,這是中央語言研究所的元老趙元任等人一致認為的,不接受反駁。屬於贛語系,以贛語為基礎,各縣市百花齊放的多種亞方言。

鄂東北:著名的黃孝片,語言屬於江淮官話,不多做贅述。但是說說黃孝片的共性豬=拘 書=許 除=區 郡=準 純=群 訓=瞬就是jqx碰到u,un讀zhchushu,zhun,chun,shun這個現象被趙元任叫楚語,保留的可以,如今湖北黃岡地區(除了黃梅上鄉)孝感地區(除了漢川),嘉魚赤壁,竹山竹溪,安徽安慶地區,江西九江市區 瑞昌北部保留著,河南新縣光山縣,陝西安康下轄某縣部分地區保留。

贛語和江淮話在湖北是弱勢方言,黃陂為代表的部分江淮話和咸寧城區的贛方言不斷被武漢話侵蝕,北部江淮話和河南信陽同支,向普通話靠攏。

近期蒐集參考資料《黃岡浠水方言志》賒sha,惹ra,野ya,這個是贛湘吳閩語共有古老發音!可惜如今浠水 蘄春大部分都丟失了這個發音!整個黃岡地區只有黃梅 武穴保留的還可以,當然鄂東南大通片也保留的可以!

飲食差異

湖北地域廣大,根據各地區的食俗差異,現將湖北省劃分為鄂東、鄂西南、鄂西北及回族四個飲食風俗區。

1、鄂東地區的範圍:鄂東飲食風俗區是指以江漢平原為主體,以武漢市為中心,包括孝感地區、咸寧地區、黃崗地區、荊州地區在內的鄂東、鄂東南廣大地區。

飲食特徵:此區氣候適宜農作物生長,交通便利,是湖北省飲食風俗的典型代表地區。

A、鄂東地區以大米、小麥為主食,一日三餐。一些城鎮早上有吃茶點、小吃的習慣,中、晚餐大都是米乾飯。鄂東區副食種類繁多,蔬菜四季長青。一般稀飯大都以皮蛋、鹹蛋、榨菜、鹹菜、醬菜、辣蘿蔔條等為副食。乾飯則隨季節變化,主要以各類蔬菜為副食。

B、作為佳餚也有各種各樣的魚類、肉類、蛋類、禽類。對鄂東飲食風俗區來說,魚類在各種佳餚中最為突出。魚類有黃魚、鱘鰉、鈵、鮑、鯢、鯰、鯢、鯿等幾十種,做法上側重於蒸、煨、炸、炒、燒等。

三種地方風味:鄂東的傳統菜餚有三種不同的地方風味。

A、武漢菜:注重刀工火候,講究配色造型,尤以煨湯技術獨到,代表菜除清蒸武昌魚外,還有老大興魚、黃陂三合等。武漢菜點吸取了湖北各地和外地的一些風味菜點的長處,善於變化改革,花色品種較多,注重刀功火候,講究酸色造型,尤其是煨湯技術有獨到之處。

B、荊州菜:以烹製各種淡水魚見長,並以各種蒸菜為特色,代表菜有魚糕丸子、沔陽三蒸、公安三鮮頭菜、鍾祥蟠龍菜、江陵散燴八寶、冬瓜鱉裙羹等。鄂州菜擅長燒、炒,用油寬,汁濃口重,有鄉村風味。荊沙菜以烹製淡水魚鮮見長,更以各種蒸菜(如“沔陽三蒸”)最具特色,用芡薄、味清純,關於保持原味。

C、黃州菜擅長燒、炒,用油稍寬,火功恰當,汁濃口重,味道偏鹹,富有鄉村風味。湖北的小吃點心品種多,風味特殊。

經典早餐:武漢熱乾麵,小桃園煨面,四季美湯包,全料湯圓,重油燒賣,東坡餅,黃州燒賣,散會八寶飯,九黃餅,雲夢魚面,孝感米酒,沔陽棉花糕,紅安翁子粑,歡喜團,公安鍋盔

著名風味菜點有:清蒸武昌魚、雞茸架魚肚、鍾祥蟠龍、瓦罐煨雞、菜薹炒臘肉、雞泥桃花魚、峽口明珠湯、魚氽、三鮮豆皮

2、鄂西南飲食:鄂西南飲食風俗區主要是指以清江流域為主體的湖北西南部地區,包括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宜昌地區西部的廣大地區。這裡山高谷深,氣候具有高原特色。

鄂西南地區主要以麥稻,輔以苞谷,薯類。鄂西南人喜酸愛辣,在口味嗜好上近似於四川。和川渝一樣愛吃臘肉(和武漢的風乾肉不同)以及節節根

節節根:可做菜可泡茶

異味雖重,可祛百毒,可利尿

抗菌抗病毒增強免疫力

藥性上至咽喉,下至前列腺,外到皮膚

湖北省文化差異小文

湖北省文化差異小文

鄂西臘肉

湖北省文化差異小文

湖北省文化差異小文

3.鄂西北飲食風俗鄂西北飲食風俗區主要涵蓋以襄陽為中心的三北崗地。在飲食風俗上,偏東部分受鄂東影響較大,西部及西南部受四川影響不小,北部則受河南、陝西飲食文化滲透,但同時也有鄂西北飲食風俗區自己的特色。在日常飲食風俗上,鄂西北地區由於受自然條件的影響,大部分地區以小麥、苞谷為主食,部分平原谷地以稻米為主食,輔以苞谷、小麥、高粱。副食種類比較多,四季蔬菜、家禽家畜、魚類水產、山中野物無所不有。由於物產的豐富和獨特,在副食上也形成了自己的風味和特色。襄樊菜側重於蒸、煎、炸,同鄂菜有一定的淵源關係,因而有人將襄樊菜歸入鄂菜之列。

經典早點:襄陽糊辣湯(好多襄陽人告訴我不喝),襄陽牛肉麵牛雜麵,沙薄刀,谷城空心魁面,荊門太師餅,鄖陽高爐餅,隨州牛肉麵

荊門太師餅:精製和粗製太師餅又名茶花點心,是湖北省荊門的漢族傳統名點,可查歷史有千年。相傳為南宋理學家陸九淵任荊門知軍時所喜愛。糕點祖師爺聞仲在行軍中所創

湖北省文化差異小文

襄陽胡辣湯

顏值不夠 口味來湊

湖北省文化差異小文

風味菜餚:麵筋肉茸、瓤瓜肉、鍋貼魚,網油砂,龍鬚菜,大頭菜是早餐佐食的上好小菜之一。

這裡的常飲之酒有苞谷燒酒和糯米黃酒,有濃郁的地方風味。

4.回族飲食大致元明交替時受戰爭遷徙而來(或因婚姻,經商,戍屯,墾荒)有七百年曆史。散佈全省,以荊沙,武漢,襄陽居多。飲食習慣受本地影響較大,但也有民族特色

風味小吃:糊辣湯,鍋貼,豆絲,蔥花餅,酥餃風味菜餚:三圓(牛肉餅,小京圓,魚圓)四扣(扣雞,扣牛肉,扣鴨,扣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