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生活# 我們在喝白酒時,有沒有注意到我們白酒有那幾味嗎

大家好~我是一名傳統固態工藝釀酒匠,我們始終堅持傳統固態法釀造,堅持純糧釀造。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我們白酒中的五味吧?

我們的白酒要求其口味“純淨”,大多指口味較為柔順,而不是要求其只含有純水和純酒精。構成我們名優酒複合口味的諸多呈味成分,應相互協調,即使是無害的呈味成分,若含量過多而顯露,也會失調。我們常常把白酒比作人生,五味雜陳,不同的味道,最後融到嘴裡是一種飽滿和豐盈。

白酒中有酸、甜、苦、辣、澀等成分組成,但是他們都是相依相存的,是缺一不可的,均不能稱其為雜味,否則有失酒體完整和豐滿;但是各味成分的含量又應恰到好處,以求柔和可口,否則有失協調。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一下我們白酒中的主要五味吧。

1. 甜味成分 白酒的甜味主要來源於醇類,特別是含有甜味基團和助甜基團的多元醇,如甘油、2,3-丁二醇、丁四醇、戊五醇、己六醇等。此外,多元醇都為黏稠體,它給白酒帶來豐滿,濃厚感,使白酒口感綿長。但是白酒中的甜味成分不是越多越好。

2. 酸味成分 白酒中的呈酸味的成分主要是有機酸類,其中乙酸的含量是最多的,乳酸,琥珀酸等均為非揮發性酸,能增強白酒的醇厚感。若白酒中的酸量過少,則味寡淡,後味短;若酸量過大,則酸味露頭而使酒味粗糙,並缺乏回甜感。

造成白酒含酸量過高的主要原因是:原來糊化不完全,糧食含水量過大,酒麴質量差,或用曲量過大;培菌糖化品溫過高,出老箱,配糟及培菌糖化酒醅攤涼時間太長;糧糟比和物料入池澱粉濃度、酸度、溫度,以及水分和物料緊密度等入池條件不當;發酵品溫太高,發酵期太長;蒸餾時去酒尾時間太遲;成品酒儲存時間太短等。

3. 苦味成分 苦味的主要有效成分有以下幾方面:

a. 雜醇油含量高時呈苦味,其中正丙醇苦味較重,異丁醇苦味很重。糠醛呈焦苦味,但小曲酒中的糠醛含量極少。

b. 琥珀酸也呈苦味。

c. 某些酚類化合物,通常也呈苦澀味。

d. 硫酸鹽及其某些鹼土金屬鹽也呈苦味。

苦味成分過多的原因及其防治 雜醇油和琥珀酸是又酵母產生的,則我們在生產中用曲量不宜太大,發酵溫度不能太高;雜醇油的前體又多為氨基酸,故原料的蛋白質含量要適當的控制。糠醛是有輔料中的五碳糖在高溫等條件下生成的,多酚類成分是又原料中的單寧等生成的。 若發酵酒醅含水量太低、封池不嚴,也會使酒醅的苦味成分增高;若在蒸餾時使用大火大氣,勢必將高沸點的某些苦味成分大量蒸入酒中。

4. 辣味成分 辣味成分有 乙醛、雜醇油、糠醛及硫醇等,酒精與乙醛相遇也會呈辣味。若酒中的雜醇油過多,則既辣又苦。

防治辣味過重的措施 輔料用量不宜過多,並進行清蒸。 要從用去量、糧糟比等方面控制好發酵的品溫。若升溫過猛、落得太快,則會使酵母早衰自溶並生成多量乙醛。 在冬天入池品溫過低而發酵不完全時,也會生成多量的乙醛,故更應該注意池低置溫糟、踩緊醅料池邊、加強保溫。

若蒸餾時火太小或流酒溫度太低,均會增高酒中乙醛的含量,並應注意酒頭的截取量。

5. 苦澀味成分 澀味的主要有效成分乳酸及乳酸乙酯,單寧分解物,雜醇油、乙醛等醛類;鐵及銅等重金屬離子,均可呈澀味。

防止澀味成分過多的措施 控制酒中乳酸及乳酸乙酯含量 控制入池物料的澱粉濃度、入池品溫等,以免生成多量的乳酸及乳酸乙酯。

我是純糧香酒坊。有喜歡喝純糧酒的可以+關注私信,我們釀的酒保證100%純糧原漿酒。

以上是我個人的分享,有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提出意見。

#農村生活# 我們在喝白酒時,有沒有注意到我們白酒有那幾味嗎

#農村生活# 我們在喝白酒時,有沒有注意到我們白酒有那幾味嗎

#農村生活# 我們在喝白酒時,有沒有注意到我們白酒有那幾味嗎

#農村生活# 我們在喝白酒時,有沒有注意到我們白酒有那幾味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