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 我们在喝白酒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白酒有那几味吗

大家好~我是一名传统固态工艺酿酒匠,我们始终坚持传统固态法酿造,坚持纯粮酿造。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我们白酒中的五味吧?

我们的白酒要求其口味“纯净”,大多指口味较为柔顺,而不是要求其只含有纯水和纯酒精。构成我们名优酒复合口味的诸多呈味成分,应相互协调,即使是无害的呈味成分,若含量过多而显露,也会失调。我们常常把白酒比作人生,五味杂陈,不同的味道,最后融到嘴里是一种饱满和丰盈。

白酒中有酸、甜、苦、辣、涩等成分组成,但是他们都是相依相存的,是缺一不可的,均不能称其为杂味,否则有失酒体完整和丰满;但是各味成分的含量又应恰到好处,以求柔和可口,否则有失协调。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我们白酒中的主要五味吧。

1. 甜味成分 白酒的甜味主要来源于醇类,特别是含有甜味基团和助甜基团的多元醇,如甘油、2,3-丁二醇、丁四醇、戊五醇、己六醇等。此外,多元醇都为黏稠体,它给白酒带来丰满,浓厚感,使白酒口感绵长。但是白酒中的甜味成分不是越多越好。

2. 酸味成分 白酒中的呈酸味的成分主要是有机酸类,其中乙酸的含量是最多的,乳酸,琥珀酸等均为非挥发性酸,能增强白酒的醇厚感。若白酒中的酸量过少,则味寡淡,后味短;若酸量过大,则酸味露头而使酒味粗糙,并缺乏回甜感。

造成白酒含酸量过高的主要原因是:原来糊化不完全,粮食含水量过大,酒曲质量差,或用曲量过大;培菌糖化品温过高,出老箱,配糟及培菌糖化酒醅摊凉时间太长;粮糟比和物料入池淀粉浓度、酸度、温度,以及水分和物料紧密度等入池条件不当;发酵品温太高,发酵期太长;蒸馏时去酒尾时间太迟;成品酒储存时间太短等。

3. 苦味成分 苦味的主要有效成分有以下几方面:

a. 杂醇油含量高时呈苦味,其中正丙醇苦味较重,异丁醇苦味很重。糠醛呈焦苦味,但小曲酒中的糠醛含量极少。

b. 琥珀酸也呈苦味。

c. 某些酚类化合物,通常也呈苦涩味。

d. 硫酸盐及其某些碱土金属盐也呈苦味。

苦味成分过多的原因及其防治 杂醇油和琥珀酸是又酵母产生的,则我们在生产中用曲量不宜太大,发酵温度不能太高;杂醇油的前体又多为氨基酸,故原料的蛋白质含量要适当的控制。糠醛是有辅料中的五碳糖在高温等条件下生成的,多酚类成分是又原料中的单宁等生成的。 若发酵酒醅含水量太低、封池不严,也会使酒醅的苦味成分增高;若在蒸馏时使用大火大气,势必将高沸点的某些苦味成分大量蒸入酒中。

4. 辣味成分 辣味成分有 乙醛、杂醇油、糠醛及硫醇等,酒精与乙醛相遇也会呈辣味。若酒中的杂醇油过多,则既辣又苦。

防治辣味过重的措施 辅料用量不宜过多,并进行清蒸。 要从用去量、粮糟比等方面控制好发酵的品温。若升温过猛、落得太快,则会使酵母早衰自溶并生成多量乙醛。 在冬天入池品温过低而发酵不完全时,也会生成多量的乙醛,故更应该注意池低置温糟、踩紧醅料池边、加强保温。

若蒸馏时火太小或流酒温度太低,均会增高酒中乙醛的含量,并应注意酒头的截取量。

5. 苦涩味成分 涩味的主要有效成分乳酸及乳酸乙酯,单宁分解物,杂醇油、乙醛等醛类;铁及铜等重金属离子,均可呈涩味。

防止涩味成分过多的措施 控制酒中乳酸及乳酸乙酯含量 控制入池物料的淀粉浓度、入池品温等,以免生成多量的乳酸及乳酸乙酯。

我是纯粮香酒坊。有喜欢喝纯粮酒的可以+关注私信,我们酿的酒保证100%纯粮原浆酒。

以上是我个人的分享,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提出意见。

#农村生活# 我们在喝白酒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白酒有那几味吗

#农村生活# 我们在喝白酒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白酒有那几味吗

#农村生活# 我们在喝白酒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白酒有那几味吗

#农村生活# 我们在喝白酒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白酒有那几味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