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公司被立案调查!新华社:绝不能让投资者为造假买单

13公司被立案调查!新华社:绝不能让投资者为造假买单

国务院金融委昨天专题研究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问题,引发市场热议。新华社今天发表重磅评论:绝不能投资者为企业造假买单!同时,监管部门正不断加强对相关问题的查处,不完全统计,今年至少已有13家A股公司被立案调查。

专题研究加强投资者保护

4月7日召开的金融委会议,提出要发挥好资本市场的枢纽作用,不断强化基础性制度建设,坚决打击各种造假和欺诈行为,放松和取消不适应发展需要的管制,提升市场活跃度。

4月15日,金融委召开第二十六次会议,会议专题研究了加强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问题。

会议指出,资本市场发展必须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依法诚信经营是最基本的市场纪律。最近一段时间,一些上市企业无视法律和规则,涉及财务造假等侵害投资者利益的恶劣行为。监管部门要依法加强投资者保护,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确保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信息披露,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对造假、欺诈等行为从重处理,坚决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和投资者的功能。

金融委针对财务造假等恶劣行为提出对造假、欺诈等行为从重处理,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这抓住了主要矛盾。董登新表示:“财务造假对投资者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过去一些上市公司习惯于‘打擦边球’,对财务报表进行美化和操纵,当前应当明确财务造假的概念和边界并严格执法,把打击财务造假作为落实新证券法的重要措施。”

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涵认为,对造假、欺诈等行为从重处理有三方面内涵:首先,造假、欺诈企业本身要接受相应处罚。新证券法对欺诈发行的处罚打出组合拳,让欺诈发行闻风丧胆;其次,在注册制全面推行过程中,对于相关做尽调的金融机构本身也要有惩罚处罚的机制;再者,对于其他金融服务行业的中介机构也将起到警示作用。

华泰证券研究所研究员沈娟表示,金融委屡次提及资本市场,本次更是召开专题研究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问题,强化了资本市场的枢纽作用,凸显资本市场在顶层设计规划中的重要地位,资本市场深化发展是大势所趋,未来基础制度改革和打击违法行为将助力完善投融资良性生态。

年内13家公司被立案调查

上一次金融委会议提出的“提升市场活跃度”,在市场上引起了巨大的讨论,包括取消涨跌停,实行T+0等等。而这一次,金融委会议提出“加强投资者保护”,市场反应同样很大,比如近来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上市公司明显增多,4月14日晚,就有东方网力和中润资源两家公司公告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13家公司收到过证监会的立案调查通知书,其中9家公司是在新证券法(3月1日正式实施)实施后收到了立案调查通知书。市场人士表示,最近几周几乎每个周末都有一两家立案信息,从严监管的信号明显。不过,与去年同期27家公司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相比,数量还是少了不少。

不仅是对上市公司,中介机构也正被从严监管。近期证监会对华创证券采取行政监管措施后,证监会、上交所日前集中公布多份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12名保荐代表人、6名注册会计师及3名律师因科创板IPO项目问题被采取监管措施。

13公司被立案调查!新华社:绝不能让投资者为造假买单

年内86家公司因违规被处罚

除了立案调查外,以公告日期为准,今年以来,仅看公司本身的话,有86家公司被证监会及地方监管局处罚过,其中17家公司涉及现金处罚,金额合计870万元。而去年同期被证监会及地方监管局处罚过的公司有62家。

13公司被立案调查!新华社:绝不能让投资者为造假买单

投资者信心所在:干净、公平、法制的市场

对于金融委的最新会议,央视财经发表评论文章称,我国投资者数量高达1.6亿,其中95%以上为中小投资者。他们不仅是市场的参与者,更是提升市场活力的关键要素。中国资本市场30余年,是他们担负起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千斤重担和历史责任。因此,有效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就是在保护和激发中国资本市场的活力与动力。

资本市场常说一句话,“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一个干净、公平、法制的市场正是投资者信心所在。中国资本市场从来不缺资金,投资者们需要的是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更加自律的上市公司,更加诚信的中介机构,更需要的是稳稳的财富获得感和安全感。

实现这一切,就是要“市场与法制”双拳并举。一方面进一步深化以注册制为代表的资本市场改革,用更加开放、更加成熟的市场规则让资金向实体经济流转得更加顺畅。同时,加强监管,强化《证券法》与《刑法》的联动,加快构建中国的集体诉讼制度。“让违法者倾家荡产、牢底坐穿”、用法律去约束上市公司的行为、去净化资本市场的生态,为亿万投资者撑起保护伞,为实现资本市场的枢纽作用,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功能保驾护航。

决不能让投资者为企业造假买单

新华网也发布文章表示,近期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两次会议批评财务造假等市场乱象,释放出依法加强投资者保护的信号——决不能让投资者为企业造假买单。

资本市场是反映经济活动预期的市场,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的“天职”,也是投资者决策最重要的依据。可长久以来各种造假和欺诈行为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更让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很受伤”。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对投资者负责的根本,是企业责无旁贷的重要使命,上市公司和大股东必须恪守底线,守法合规经营。监管部门须用好用足新证券法赋予的法律空间,对造假、欺诈等行为重拳出击,坚决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压实中介机构责任也不能成为空话,作为资本市场“看门人”,中介机构须履职尽责,依法勤勉从业。

投资者则更要擦亮眼睛,保持谨慎,理性投资。

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13公司被立案调查!新华社:绝不能让投资者为造假买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