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公司被立案調查!新華社:絕不能讓投資者為造假買單

13公司被立案調查!新華社:絕不能讓投資者為造假買單

國務院金融委昨天專題研究資本市場投資者保護問題,引發市場熱議。新華社今天發表重磅評論:絕不能投資者為企業造假買單!同時,監管部門正不斷加強對相關問題的查處,不完全統計,今年至少已有13家A股公司被立案調查。

專題研究加強投資者保護

4月7日召開的金融委會議,提出要發揮好資本市場的樞紐作用,不斷強化基礎性制度建設,堅決打擊各種造假和欺詐行為,放鬆和取消不適應發展需要的管制,提升市場活躍度。

4月15日,金融委召開第二十六次會議,會議專題研究了加強資本市場投資者保護問題。

會議指出,資本市場發展必須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依法誠信經營是最基本的市場紀律。最近一段時間,一些上市企業無視法律和規則,涉及財務造假等侵害投資者利益的惡劣行為。監管部門要依法加強投資者保護,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確保真實、準確、完整、及時的信息披露,壓實中介機構責任,對造假、欺詐等行為從重處理,堅決維護良好的市場環境,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和投資者的功能。

金融委針對財務造假等惡劣行為提出對造假、欺詐等行為從重處理,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這抓住了主要矛盾。董登新表示:“財務造假對投資者造成了嚴重的傷害,過去一些上市公司習慣於‘打擦邊球’,對財務報表進行美化和操縱,當前應當明確財務造假的概念和邊界並嚴格執法,把打擊財務造假作為落實新證券法的重要措施。”

興業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王涵認為,對造假、欺詐等行為從重處理有三方面內涵:首先,造假、欺詐企業本身要接受相應處罰。新證券法對欺詐發行的處罰打出組合拳,讓欺詐發行聞風喪膽;其次,在註冊制全面推行過程中,對於相關做盡調的金融機構本身也要有懲罰處罰的機制;再者,對於其他金融服務行業的中介機構也將起到警示作用。

華泰證券研究所研究員沈娟表示,金融委屢次提及資本市場,本次更是召開專題研究資本市場投資者保護問題,強化了資本市場的樞紐作用,凸顯資本市場在頂層設計規劃中的重要地位,資本市場深化發展是大勢所趨,未來基礎制度改革和打擊違法行為將助力完善投融資良性生態。

年內13家公司被立案調查

上一次金融委會議提出的“提升市場活躍度”,在市場上引起了巨大的討論,包括取消漲跌停,實行T+0等等。而這一次,金融委會議提出“加強投資者保護”,市場反應同樣很大,比如近來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的上市公司明顯增多,4月14日晚,就有東方網力和中潤資源兩家公司公告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13家公司收到過證監會的立案調查通知書,其中9家公司是在新證券法(3月1日正式實施)實施後收到了立案調查通知書。市場人士表示,最近幾周幾乎每個週末都有一兩家立案信息,從嚴監管的信號明顯。不過,與去年同期27家公司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相比,數量還是少了不少。

不僅是對上市公司,中介機構也正被從嚴監管。近期證監會對華創證券採取行政監管措施後,證監會、上交所日前集中公佈多份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12名保薦代表人、6名註冊會計師及3名律師因科創板IPO項目問題被採取監管措施。

13公司被立案調查!新華社:絕不能讓投資者為造假買單

年內86家公司因違規被處罰

除了立案調查外,以公告日期為準,今年以來,僅看公司本身的話,有86家公司被證監會及地方監管局處罰過,其中17家公司涉及現金處罰,金額合計870萬元。而去年同期被證監會及地方監管局處罰過的公司有62家。

13公司被立案調查!新華社:絕不能讓投資者為造假買單

投資者信心所在:乾淨、公平、法制的市場

對於金融委的最新會議,央視財經發表評論文章稱,我國投資者數量高達1.6億,其中95%以上為中小投資者。他們不僅是市場的參與者,更是提升市場活力的關鍵要素。中國資本市場30餘年,是他們擔負起了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千斤重擔和歷史責任。因此,有效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就是在保護和激發中國資本市場的活力與動力。

資本市場常說一句話,“信心比黃金更重要”。一個乾淨、公平、法制的市場正是投資者信心所在。中國資本市場從來不缺資金,投資者們需要的是更加公平的市場環境,更加自律的上市公司,更加誠信的中介機構,更需要的是穩穩的財富獲得感和安全感。

實現這一切,就是要“市場與法制”雙拳並舉。一方面進一步深化以註冊製為代表的資本市場改革,用更加開放、更加成熟的市場規則讓資金向實體經濟流轉得更加順暢。同時,加強監管,強化《證券法》與《刑法》的聯動,加快構建中國的集體訴訟制度。“讓違法者傾家蕩產、牢底坐穿”、用法律去約束上市公司的行為、去淨化資本市場的生態,為億萬投資者撐起保護傘,為實現資本市場的樞紐作用,發揮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功能保駕護航。

決不能讓投資者為企業造假買單

新華網也發佈文章表示,近期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兩次會議批評財務造假等市場亂象,釋放出依法加強投資者保護的信號——決不能讓投資者為企業造假買單。

資本市場是反映經濟活動預期的市場,真實、準確、完整的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的“天職”,也是投資者決策最重要的依據。可長久以來各種造假和欺詐行為不僅擾亂了市場秩序,更讓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很受傷”。

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對投資者負責的根本,是企業責無旁貸的重要使命,上市公司和大股東必須恪守底線,守法合規經營。監管部門須用好用足新證券法賦予的法律空間,對造假、欺詐等行為重拳出擊,堅決維護良好的市場環境。壓實中介機構責任也不能成為空話,作為資本市場“看門人”,中介機構須履職盡責,依法勤勉從業。

投資者則更要擦亮眼睛,保持謹慎,理性投資。

僅供投資者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13公司被立案調查!新華社:絕不能讓投資者為造假買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