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晶晶帶兒子插秧:真正“富養”孩子,不靠錢砸

郭晶晶帶兒子插秧:真正“富養”孩子,不靠錢砸


郭晶晶帶兒子插秧:真正“富養”孩子,不靠錢砸

豪門的生活究竟是什麼樣子?

你可能會這樣覺得:

穿的是高定的衣服,吃的是罕見的珍饈美味,住的是幾千平方米的豪宅,開的是限量版豪車跑車……


一句話總結就是:窮奢極欲、為所欲為!

但真的是這樣嗎?並不。

前不久,霍啟剛在微博曬出一組照片,是他和妻子郭晶晶帶兒子霍中曦到農田體驗插秧的場景。

郭晶晶帶兒子插秧:真正“富養”孩子,不靠錢砸

他配文說: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每天都跟孩子念,

但是真的知道背後意義嗎?

剛剛過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週末,

跟老婆孩子一起去香港二澳村,

體驗插秧,領悟農民伯伯的辛苦。

現在的孩子們成長在幸福的時代,

沒餓過肚子,挑食和浪費變成了習慣,

他們更需要知道食物從哪兒來,

學會珍惜,學會知足!

跟家人一起的時間很重要,

不如大家想想做一些有意義的活動!

感謝樂施會的安排,

呼籲大家支持樂施會義賣米大行動!

照片中的一家三口,頂著烈日,挽著褲腿,站在滿是淤泥的稻田裡勞作。

郭晶晶帶兒子插秧:真正“富養”孩子,不靠錢砸

一番辛苦之後,吃的是村民家裡最尋常的農家菜,但三個人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滿足。


郭晶晶帶兒子插秧:真正“富養”孩子,不靠錢砸

這條微博一經發出就上了熱搜,引來無數網友點贊。

評論區裡有人說:

沒想到,豪門生活與我想象的竟然如此不同,他們“豪”的不是生活,而是教育。

帶著孩子一起下田插秧,親身感受糧食的來之不易,把育兒裡所思所想直接落實在行動上。

看著年僅 5 歲的霍中曦“開心吃苦”的模樣,不得不感嘆,這家庭教育真的很郭晶晶霍啟剛。

郭晶晶帶兒子插秧:真正“富養”孩子,不靠錢砸

說起豪門大戶的孩子,許多人都覺得那是鈔票堆砌出的優秀。

但霍啟剛郭晶晶這樣的“豪門清流”,毫不避諱的告訴我們:

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尋的因果,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家庭的縮影。


郭晶晶帶兒子插秧:真正“富養”孩子,不靠錢砸

這才是真正的富養


大家都知道,霍啟剛出身豪門,是個名副其實的“太子爺”。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他的人生履歷拿出來,也足以秒殺眾人。

求學階段,從牛津到清華,從西方教育到傳統文化,他一個都沒落下,最後以全 A 畢業。

畢業後,沒有直接進入家族企業,去了高盛和所羅門做分析師,慢慢積累經驗。

後來與朋友成立了一家企事業顧問公司,現在更是橫跨政商體三界,兼任霍英東集團副總裁、香港中央政策組非全職顧問、全國青聯委員數職。

郭晶晶帶兒子插秧:真正“富養”孩子,不靠錢砸

而郭晶晶,作為跳水運動員,她簡直就是跳水界的大魔王,拿獎拿到手軟。


郭晶晶帶兒子插秧:真正“富養”孩子,不靠錢砸

2007 年,還被評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 50 名女性之一。

冠軍光環下的她,沒有滿足於躺在功名簿上,而是不斷的求學充實自己。

先是一個人跑去了英國,開啟英語的求學之路。

學成歸國後,又進入中國人民大學讀工商管理。

她說自己做運動員和社會脫節太久,自然要花比別人多的時間補回來。

一個是豪門,一個是冠軍,都稱得上“人中龍鳳”,但還是在精進自我的路上步履不停。

不光如此,生活中的倆人還將“素與簡”做到了極致。

剛結婚不久,就從 3000 平米的霍家豪宅搬了出去,住進了 185 平米的小公寓,過起了自給自足的生活。

郭晶晶平日裡的標配,都是一身運動裝或是牛仔褲配 T 恤衫。

郭晶晶帶兒子插秧:真正“富養”孩子,不靠錢砸

用 5 毛錢的塑料髮圈:

郭晶晶帶兒子插秧:真正“富養”孩子,不靠錢砸

去路邊小店淘幾十塊的衣裳:

郭晶晶帶兒子插秧:真正“富養”孩子,不靠錢砸

和霍啟剛一起逛超市,買米買菜自己扛回家:


郭晶晶帶兒子插秧:真正“富養”孩子,不靠錢砸


郭晶晶帶兒子插秧:真正“富養”孩子,不靠錢砸

心理學上說,孩子在什麼樣的家庭氛圍中長大,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所以不難理解,小小年紀的霍中曦為什麼面對插秧,毫不抗拒、做的開開心心。

因為前行者如何,跟隨者就會如何,父母怎麼生活,孩子就會有樣學樣。

就像一顆樹搖動另一顆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拼爹拼媽,在不知不覺中進行。


郭晶晶帶兒子插秧:真正“富養”孩子,不靠錢砸

富養不是物質,是層次和視野

北京大學副教授劉雲杉做過一個統計:

80 年代,北大學生三成出自寒門;

90 年代,寒門比例開始逐漸下滑;

2000 年後,寒門比例僅佔一成多。


也就是說:寒門越來越難出貴子了。

為什麼寒門越來越難出貴子?

為什麼窮人和富人間的差距會越拉越大?

前不久王思聰掐架花千芳的事情就給我們答案。

郭晶晶帶兒子插秧:真正“富養”孩子,不靠錢砸


郭晶晶帶兒子插秧:真正“富養”孩子,不靠錢砸

王思聰的父親是中國前首富、億萬富翁,萬達集團總裁王健林。

他本人是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哲學系畢業,現在做投資和娛樂圈生意。

花千芳來自遼寧撫順農村,父親是農民。他初中畢業,外出打工十幾年,後回鄉務農、養雞、種地,從事網絡寫作。

因作品《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一炮而紅,成為著名的網絡青年意見領袖之一。

郭晶晶帶兒子插秧:真正“富養”孩子,不靠錢砸

(圖左王思聰、圖右花千芳)

王思聰是英國留學海歸,從事的是投資和娛樂事業,他的同學朋友和生意夥伴,很多是外國人,英語幫他獲取了最新的資訊、拓展了優質的人脈。

花千芳初中畢業,不管是打工、養雞、種田,還是寫文章,都無法享受到英語帶來的丁點兒好處。

倆人在該不該學英語的分歧上,呈現了不同的思維和認知差距。

正是這兩個不同,致使富人與窮人間的鴻溝越來越大。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做過一個調查:最近 20 年來,歐美彩票頭獎得主,5 年之內,破產率達 75%。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他們雖然有錢了,但行事還是窮人思維。”

就像王思聰的孩子,有很大幾率變成“小王思聰”,而花千芳的孩子,卻不一定能把握風口,成為另一個“花千芳”。

在孩子教育這件事上,拼爹,拼的不是花更多的錢讓子孫衣食無憂,拼的是你自己。

你眼界夠不夠開闊,你的格局夠不夠大,你能不能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潛移默化的影響下,讓孩子也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郭晶晶帶兒子插秧:真正“富養”孩子,不靠錢砸

你的不努力,毀掉的不止你,還有孩子

英國有個紀錄片,叫《56 UP》。

導演選擇了 14 個不同階層的孩子,進行跟蹤拍攝,每七年記錄一次,從 7 歲開始,14 歲,21 歲,28 歲,35 歲,42 歲,49 歲,一直到 56 歲。

在短短的 100 多分鐘裡,過完了 14 個人真實的一生。

14 個人有 14 個故事,卻只戳破了一個真相——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換言之,有什麼樣的家庭,就會接受什麼樣的教育,然後擁有什麼樣的人生。


郭晶晶帶兒子插秧:真正“富養”孩子,不靠錢砸

在電影裡,60 年一晃而過,到最後精英的孩子依然是精英,窮人的孩子依然是窮人。

這個紀錄片會讓人看得非常難受,因為,它揭示了我們最不想面對的真相:

我們的侷限與不努力,毀掉的不光是我們自己,還有孩子。

我們總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很多現實卻告訴我們,孩子們從出生起,就不存在同一條起跑線。

早在幾年前就有消息稱,某幼兒園入學資格上要求父母雙方學歷均在本科及以上。

也就是說,非本科學歷的家長,孩子連入學的資格都沒有。顯而易見,這些差距完全取決於作為父母的你。

人生這場比賽,本來就不是起跑線相同的競速,而是從上一輩接棒的接力。


郭晶晶帶兒子插秧:真正“富養”孩子,不靠錢砸

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做更好的自己

去年,一位 5 歲小朋友的簡歷刷爆網絡。

郭晶晶帶兒子插秧:真正“富養”孩子,不靠錢砸

這份長達 15 頁的簡歷裡,孩子詳細介紹了自己的家庭、性格、愛好等七大方面。

兩歲開始聽並跟唱學詩,現在會上百首;

三歲開始游泳,現在會自由泳;

從四歲半開始學鋼琴,現在準備報考英皇二級;

已經學了 4 個月圍棋,取得了 11 級證書;

每週堅持寫三篇英文日記;

英文書年閱讀量超過 500 本……


看到這則新聞,很多人感嘆自己“做父母不合格”。

更有人感嘆,“這不是孩子的差距,而是家庭的差距,是‘我們’的差距。”

郭晶晶帶兒子插秧:真正“富養”孩子,不靠錢砸


郭晶晶帶兒子插秧:真正“富養”孩子,不靠錢砸


面對世界似乎從未公平過的真相,有人焦慮、有人憤怒、有人心有不甘,“既然如此,何必努力?”

但這恰恰是我們需要努力的理由。

你知道美國前總統肯尼迪的故事嗎?

肯尼迪的曾祖父,是個普通的制桶工人

肯尼迪的祖父,做碼頭工人起家,後來開酒館,競選州議員,並把肯尼迪的父親送進了哈佛大學

肯尼迪的父親哈佛畢業後,開始涉足金融和政治領域,後來出任了英國大使

到了肯尼迪,他成為了美國總統


郭晶晶帶兒子插秧:真正“富養”孩子,不靠錢砸

四代人,100 年。

完成了從工人到總統的跨越。

我們當然知道,不是所有努力,都會換回相應的成績。

但至少我們的每一分努力,都能給孩子一點積累;我們不停步的學習,會讓孩子知道學習是人生常態;我們永不放棄的自我成長,我們為人處世的善良,都會成為孩子珍貴的精神食糧。

若薪火相傳、脈脈相承,誰能斷定我們就沒有美好的明天。

教育,從來都達不到點石成金、立地成佛,它是春風化雨、自然無為的過程。

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都成為最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