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爭先,濟南奮起!兩個萬億之城,能否穩住山東第三的位置?

我們奮力奔跑,才能站在原地。

對於“標兵漸行漸遠、追兵漸行漸近”的山東而言,如果不加倍努力,不僅不能縮小與廣東、江蘇之間的差距,想要保住老三的位置也不容易。

留給山東的時間不多了。再過半個月,2020年的三分之一即將過去,突如其來的疫情給經濟帶來沉重一擊,對於正處在新舊動能轉換關鍵時期的山東來說,奪回失去的時間迫在眉睫。

在3月17日召開的全省“重點工作攻堅年”動員大會上,省委書記劉家義強調,再大的風雪阻擋不了春天的腳步,再大的困難改變不了山東高質量發展的征程,再大的壓力動搖不了我們深化改革開放的堅定決心。

山東各地市已經開始行動起來。4月13日,山東省委機關報《大眾日報》用6個版發佈2020年16市重點任務公開承諾事項。報紙刊登重大規劃不稀奇,但如此大篇幅地刊載各地市立下的“軍令狀”卻很罕見。刊載的內容不僅包括16個地市具體要完成的承諾,更細化到完成時間和責任人。

縱觀各地市的承諾,大而空的口號式承諾少了,具體到特定項目、具體指標的內容多了。這也足以看出,儘管疫情對2020年全年經濟帶來不小的影響,但山東決心加快發展的腳步,奪回失去的時間。通過將發展目標公之於眾的方式,讓各地市變壓力為動力,完成全年發展目標。

山東能否完成既定發展目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濟青雙核的表現。在16地市發佈的承諾事項中,濟青的“承諾”引人關注。

想要保住當前的位置,再圖進位爭先,山東需要一個高高昂起的龍頭,青島必須站出來,擔起這份責任。

青島首次公佈一些事關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指標,比如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左右。

今年以來,青島已經表現出了一些逆勢上揚的勢頭,例如在“雙招雙引”方面,今年一季度,青島陸續網籤的各類項目429個,總投資接近5600億元。

濟南提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12月底前國民生產總值邁過1萬億門檻、全年引進工業項目200個以上。如果這一目標順利實現,那山東就將擁有青島和濟南兩個萬億之城。

萬億之城的數量是經濟大省、強省的重要表現。第一大省廣東目前擁有深圳、廣州、佛山三個萬億之城,東莞今年基本鎖定萬億。第二大省江蘇同樣擁有蘇州、南京、無錫三個萬億之城,第四個萬億之城南通有望今年誕生。山東身後的浙江也擁有杭州、寧波兩個萬億之城。

隨著濟南晉級,山東將成為全國第四個、北方第一個擁有兩個萬億之城的省份,雙輪驅動之下,發展後勁更足。

青島必須加碼,才有可能進位爭先

在公開的20項承諾任務中,青島提出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比2019年高出0.5個百分點

將2020年GDP增速定為7%,基於青島對當前形勢的深刻研判,以及對自身發展條件的精準認知。

目前,青島在城市競爭中的處境不容樂觀——

2019年青島全市生產總值11741.31億元,增長6.5%,在2019年的城市GDP排名中,青島最終位列全國第14位。

兩大強有力的挑戰者,鄭州和長沙,距離青島僅咫尺之遙:2019年鄭州全年完成生產總值11589.7億元,比上年增長6.5%;長沙11574.22億元,比上年增長8.1%。也就是說,鄭州和長沙的GDP增速如果比青島高1個百分點,就有可能在今年趕超青島。

當前的城市競爭就好比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進得慢了,也是退!

標兵寧波、無錫發展穩健,青島想要縮小差距,不太容易;追兵鄭州、長沙氣勢如虹,青島想要拉開差距,也沒有那麼簡單。如果青島只以當前的速度發展,那麼與標兵的距離不僅不會縮小,還會拉大,身後追兵的距離則會越來越小,存在被再次超越的可能。

疫情讓城市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疫情同樣是一道“分水嶺”,只有保持清醒的認識和危機意識,主動作為、奮起直追,才能把疫情造成的時間損失、工作損失、發展損失努力奪回來,攻堅克難,化危為機,乘勢而上!

今年青島經濟社會發展奮鬥目標不僅不能下調,還要在去年的基礎上再“加碼”,青島的底氣何來?潛力何在?

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投資事關經濟工作的全鏈條,也是青島經濟發展最大的亮點之一。

13日青島公佈的公開承諾事項,首次披露了2020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左右。相比去年21.6%的高增長,算是保守估計。

2019年,青島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6%,增速創近七年新高,創全國35個大城市第一。

即便今年疫情帶來的經濟社會暫時性“停擺”也沒能打斷投資青島的高昂勢頭。今年一季度,青島陸續網籤的各類項目429個,總投資接近5600億元。在此起彼伏的“現金為王”聲浪中,全球這麼多真金白銀投向青島,這種逆週期增長,展示著“投資青島就是投資國家戰略”的含金量。

國家戰略疊加的青島歷史性地站在了中國新一輪高水平開放的最前沿,這些戰略帶給青島的紅利正在持續釋放。已經成為投資熱土的青島,將為投資人打造更多的投資場景,創造更多的投資機會。

眼下,“新基建”風頭正勁。青島提出,今年要加快推進總投資3520億元的144個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5G、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建5G基站6500個。可以預見的是,“新基建”網絡的不斷延伸,將為青島新一輪經濟增長提供強勁動力,為城市發展賦能。

對青島而言,當前最大的機遇就是因疫情倒逼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帶來的機遇,就是工業互聯網即將迎來高速發展的機遇。

這一次,青島有實力抓住機遇,而且必須抓住。青島公開的承諾事項之一,就是支持海爾、海信等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集聚整合全球要素資源,加快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推進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爭創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

今年,青島將樹立新的人才觀和人才標準,精準引進科學家及科研型、創新型、實用型人才和創業團隊,全年引進聚集各類人才24萬以上,建設籌集人才住房10萬套以上。

濟南劍指國家中心城市

在濟南發佈的重點任務公開承諾事項中,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被擺在了十分顯著的位置,可見其對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重視程度。

承諾事項中提出,深入實施《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三年行動計劃》,推動濟南都市圈一體化發展。

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可以說已經成為了濟南當前最重要的城市戰略。儘管在今年年初才正式發佈《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制定了發展路線圖。但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濟南早已開始行動。2019年的1月9日,萊蕪正式併入濟南,進一步優化了濟南市城市空間佈局。

作為我國城鎮體系層級的“塔尖”,我國共有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9座國家中心城市。濟南在三年之內入選國家中心城市的可能性有多大?

從地理位置而言,濟南具備了成為中心城市的先天條件。作為八橫八縱高鐵網中的節點城市,濟南位於京滬通道和青銀通道的交匯點處,已成為北方重要的交通樞紐。縱觀已經入選的九座國家中心城市,除北上廣三座一線城市外,其餘六大城市全部為交通樞紐。

與此同時,濟南也正在奮力補齊經濟發展的短板。作為山東省會,濟南曾經長期位居省內經濟第三的尷尬位置,甚至不及地級市煙臺。但這樣的境況在2018年出現了改變。近兩年來,濟南的發展勢頭越來越猛。

可以說,在通向國家中心城市的這條賽道上,濟南還是頗有勝算。但僅僅憑藉交通區位上的優勢,還遠遠不夠,合肥、長沙等城市甚至比濟南優勢更強。

為了進一步鞏固這樣的優勢,濟南在公開承諾事項中提出打造區域性經濟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區域性物流中心、區域性科創中心等四大中心。

在打造區域性經濟中心的承諾中,明確提出12月底前國民生產總值邁過1萬億門檻。對於距萬億“一步之遙”的濟南而言,實現這樣的目標並不困難。濟南市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濟南市地區生產總值(GDP)初步核算數據為9443.4億元,比上年增長7.0%。

在“9000億+”這個梯隊中,競爭十分激烈,共有泉州、東莞、濟南、合肥、福州、南通、西安等七個城市,除泉州外,每個城市之間的差距不過幾十億。濟南將以怎樣的姿態邁入“萬億俱樂部”,順利晉級北方第五城,令人期待。

想要打造區域金融中心,濟南作為省會集結了各大銀行的省級分行,有著較強的吸金能力。在2019年全國存款餘額20強城市中,濟南以1.88萬億元排名全國16,山東首位。

作為八橫八縱高鐵網絡上的樞紐城市,濟南沒有理由不在物流方面有所突破,打造區域物流中心。當前,濟南正在打造國際內陸港、國際商品口岸、國際貿易城。

為打造區域性科創中心,濟南可謂大動作不斷。不但提出創建國家科學中心的目標,還積極推動中科院濟南科創城的建設,推動高端科技創新要素加速集聚。濟南敢於提出這樣的目標並非一時興起,濟南有著豐富的高校資源,駐濟高校達到40餘家,為打造區域性科創中心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人才是城市發展的核心,疫情的發生並沒有阻止各大城市“搶人”的腳步,新一輪的“搶人”大戰已經打響。濟南提出,力爭新留濟大學生11萬人以上。瞄準了駐濟高校大學生這個群體,相信未來還將出臺更加有競爭力的留人舉措。

基礎設施是城市的筋骨,完善的基建更是一個強省會城市必不可少的標準配置。濟南提出,加快濟南機場二期改擴建。當前,全國各大省會城市相繼在機場建設方面有大動作。重慶、昆明先後宣佈將建第二國際機場,成都第二座機場——天府國際機場也有望今年年底竣工。對於不斷提升城市首位度的濟南而言,加快機場二期的改擴建勢在必行。

濟南的發展速度和勢頭令人振奮,對於正處在新舊動能轉換髮展陣痛期的山東而言,是一個好的苗頭。但相對武漢、成都、杭州、鄭州、西安等強省會城市,濟南的底子還是略為薄弱,必須持續發力。

山東的未來,很大程度上繫於濟南和青島這對雙引擎能不能同時發力。兩城今年的承諾,相當給力,必能給山東強大的助力。

責任編輯/林詠梅

青島爭先,濟南奮起!兩個萬億之城,能否穩住山東第三的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