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HIV感染者精神健康现状

以下文章转自“i卫士”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疾病治疗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中国2018艾滋病诊疗指南首次提出HIV感染全程管理理念,强调了个体化抗病毒治疗及社会心理综合关怀。2016年WHO指南指出不可忽视ARV药物的潜在的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

中国HIV感染者精神健康现状

中国HIV感染者精神健康现状

中国HIV患者精神健康现状

HIV感染者在社会压力歧视自卑感药物不良反应等重压之下,焦虑、担忧、恐惧、悲伤、抑郁等精神健康问题发生率远高于普通人群。一项横断面研究发现应用依非韦伦患者高达48.3%发生异梦。AIDS Behav上2018年发表的一篇文章发现HIV感染者抑郁可能导致其他不安全行为以及影响治疗依从性,进一步加重疾病进程。

中国HIV感染者精神健康现状

药物不良反应处理原则

其中应用具有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的抗病毒药物是患者发生神经精神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第四版《国家免费艾滋病药物抗病毒治疗手册》中在不良反应管理章节中提到,“不良反应虽然不是严重的问题,也有可能影响依从性而导致治疗失败,必须予以相应的处理。在对症处理(如止吐、止泻、抗过敏等)仍无法缓解时,可考虑进行药物替换和方案调整

中国HIV感染者精神健康现状

一项荟萃分析发现,依非韦伦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包括头晕,睡眠障碍失眠,精神异常等)比例远高于其它类型的不良反应。EACS指南在病毒学抑制患者方案替换章节中,提出“临床医生应当经常审视当前的治疗方案可能带来的不良事件或耐受性问题,不能仅凭HIV病毒学抑制就认为患者已经很好的耐受当前方案“。多中心IV期研究将EFV/TDF/TFC转换为RPV/TDF/FTC观察CNS不良反应患者比例和睡眠评分改变,转换后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和睡眠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且均维持病毒学抑制。

中国HIV感染者精神健康现状

关于换药方案选择,EACS指南提出“耐药屏障相同的单药进行转换在病毒学抑制方面是安全的(对新方案无耐药)。”美国DHHS指南给出了更为详尽的换药方案,如下:

中国HIV感染者精神健康现状

换药前,应当对完整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历史记录进行分析,包括HIV病毒载量、耐受性问题以及累积的基因耐药史。换药之后建议及早复查(例如4周)病毒学抑制以及新方案耐受性的情况。

第四个90%

近年,WHO针对HIV患者合并严重的非传染性疾病、抑郁、焦虑、经济压力、融入正常社会生活的担忧等五方面,提出将“良好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列为艾滋病诊治目标的“第四个90%”,HIV患者也应该在满足基本病毒学抑制的条件下拥有追求更好生活质量的权利。

中国HIV感染者精神健康现状

你出现过哪些不良反应? 单选

0

0%

头晕

0

0%

抑郁

0

0%

情绪异常

0

0%

以上都没有

欢迎在下方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