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HIV感染者精神健康現狀

以下文章轉自“i衛士”

引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醫療技術的發展,人們對疾病治療的要求也不斷提高。中國2018艾滋病診療指南首次提出HIV感染全程管理理念,強調了個體化抗病毒治療及社會心理綜合關懷。2016年WHO指南指出不可忽視ARV藥物的潛在的中樞神經系統副作用

中國HIV感染者精神健康現狀

中國HIV感染者精神健康現狀

中國HIV患者精神健康現狀

HIV感染者在社會壓力歧視自卑感藥物不良反應等重壓之下,焦慮、擔憂、恐懼、悲傷、抑鬱等精神健康問題發生率遠高於普通人群。一項橫斷面研究發現應用依非韋倫患者高達48.3%發生異夢。AIDS Behav上2018年發表的一篇文章發現HIV感染者抑鬱可能導致其他不安全行為以及影響治療依從性,進一步加重疾病進程。

中國HIV感染者精神健康現狀

藥物不良反應處理原則

其中應用具有中樞神經系統副作用的抗病毒藥物是患者發生神經精神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國第四版《國家免費艾滋病藥物抗病毒治療手冊》中在不良反應管理章節中提到,“不良反應雖然不是嚴重的問題,也有可能影響依從性而導致治療失敗,必須予以相應的處理。在對症處理(如止吐、止瀉、抗過敏等)仍無法緩解時,可考慮進行藥物替換和方案調整

中國HIV感染者精神健康現狀

一項薈萃分析發現,依非韋倫導致的中樞神經系統不良反應(包括頭暈,睡眠障礙失眠,精神異常等)比例遠高於其它類型的不良反應。EACS指南在病毒學抑制患者方案替換章節中,提出“臨床醫生應當經常審視當前的治療方案可能帶來的不良事件或耐受性問題,不能僅憑HIV病毒學抑制就認為患者已經很好的耐受當前方案“。多中心IV期研究將EFV/TDF/TFC轉換為RPV/TDF/FTC觀察CNS不良反應患者比例和睡眠評分改變,轉換後中樞神經系統的不良反應和睡眠評分均有顯著改善,且均維持病毒學抑制。

中國HIV感染者精神健康現狀

關於換藥方案選擇,EACS指南提出“耐藥屏障相同的單藥進行轉換在病毒學抑制方面是安全的(對新方案無耐藥)。”美國DHHS指南給出了更為詳盡的換藥方案,如下:

中國HIV感染者精神健康現狀

換藥前,應當對完整的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歷史記錄進行分析,包括HIV病毒載量、耐受性問題以及累積的基因耐藥史。換藥之後建議及早複查(例如4周)病毒學抑制以及新方案耐受性的情況。

第四個90%

近年,WHO針對HIV患者合併嚴重的非傳染性疾病、抑鬱、焦慮、經濟壓力、融入正常社會生活的擔憂等五方面,提出將“良好的健康相關生活質量”列為艾滋病診治目標的“第四個90%”,HIV患者也應該在滿足基本病毒學抑制的條件下擁有追求更好生活質量的權利。

中國HIV感染者精神健康現狀

你出現過哪些不良反應? 單選

0

0%

頭暈

0

0%

抑鬱

0

0%

情緒異常

0

0%

以上都沒有

歡迎在下方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