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故事能否編得更好

終於把去年大熱的動畫《哪吒之魔童降世》看了,比想象中的好。怪不得能得這麼高的票房,故事能說完整,看片時樂呵呵,畫面夠看,差不多了受眾面就廣。

《哪吒之魔童降世》,故事能否編得更好

看片時開心是開心,看完後難免還是有一些擔憂。這部動畫的內容還蠻多問題的,如果國產動畫以後要往這個方向發展是不是繼續照搬好萊塢那套?覺得《哪吒》的故事太西化,改編得已是全新的故事,只不過披著哪吒的皮。故事的架構很簡單,建立衝突然後化解。角色大多刻板化,比如申公豹這麼努力,卻因為是豹子精修煉上去的被大家瞧不起,故意用偏見製造角色悲情。細節有些粗糙,比如哪吒海邊被誤會那一幕, 百姓是急奔過去,李靖夫婦也是策馬趕來,最後卻讓一位跑不動的老人冒出來讓李靖評理且處罰哪吒。老人角色有民眾意見權威代表性,但為了強調百姓此時無法再容忍哪吒搗亂而搬出來也太唐突了。有的劇情搞笑是搞笑,可也蠻俗的,成年人看沒什麼,小孩子合適看嗎?相對於原來哪吒的故事,這個魔童哪吒有些彆扭,有點生搬硬套塞設定給他將故事進行下去……

《哪吒之魔童降世》,故事能否編得更好

沒看過《封神演義》,對哪吒的認識是從《封神榜》電視劇,動畫《哪吒鬧海》,還有《西遊記》電視劇裡來的。《西遊記》中給我印象比較深刻,李靖帶哪吒在身邊幫天庭幹活,不見金吒、木吒,是個偏心的父親嘛?然而近年來提到哪吒說得最多的是反抗父權,與我印象中的截然不同。以前就說過,大家陷入原生家庭抱怨論的怪圈,好像一切的不幸都是家庭造成的,如果要改變就必須抗衡。這次《哪吒》沒往反抗父親這塊寫,而是塑造了一位深明大義的慈父,大家的火氣可以先消一消。

《哪吒之魔童降世》,故事能否編得更好

不過,感覺在哪吒家庭的刻畫上還是存在蠻大的問題,雖然在家長的言語和行為上都想表現出愛哪吒,但細梳理劇情就發現這份愛過於蒼白,沒有實質性的作為。李靖為了尋求解天雷的方法上天求神仙而耗去人間一年的光陰,為救兒子擅離職守情有可原,殷夫人也代職除妖盡到保護百姓的責任,這裡沒什麼問題。可因為殷夫人成天忙著工作,導致哪吒從小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育,說到底變成人見人怕小魔王的根本原因不就是缺乏父母的管教嘛?李靖回來後,兩年間哪吒因學習法術和師父相處多些,李靖都沒和哪吒踢過毽子,估計也沒有怎麼陪在他身邊;殷夫人也只是表現她因哪吒大限將至極盡寵愛,後續教育估計繼續缺失。這中間李靖夫婦就沒想過要如何去過緩和哪吒和百姓間關係吧?只想著靠哪吒學除妖,為百姓做事來救贖?可能哪吒因為是魔丸轉世底子不好很難變成人見人愛的好孩子,但李靖夫婦試都沒試過讓哪吒明白百姓為何對他恐懼,甚至和他都不親近,缺乏真正關愛的哪吒實慘。如果編劇為了打造哪吒因為魔丸轉世身份無法融入大眾產生的孤立和對立那也過於刻意了。

《哪吒之魔童降世》,故事能否編得更好

這種刻意也表達在了電影中的金句臺詞上,如“我命由我不由天。”、“若命運不公,就和它鬥到底。”、“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等等。看著很有道理的句子放在片中卻有說不清的割裂感,影片到底要表現個什麼主題呢?看上去是說哪吒勇敢和悲慘命運做鬥爭,細瞧哪吒除了是魔丸轉世比較慘外其他也沒有什麼,不知道天雷劫之前日子也過得逍遙自在。他始終在意別人的目光,然而被眾人排斥很大原因是天天惹是生非造成的,但他卻推脫給百姓魔丸“成見”。說“我命由我不由天””這句話的那一刻他是否認識到自己作為也是造成這個局面的一部分原因呢?哪吒這一斗爭過程缺乏一份灑脫,他認定“命運不公”。雖然沒有責怪過師父忽職守喝酒誤事、父母沒有教導與人相處,也沒把氣撒在罪魁禍首申公豹身上,但總有人要揹負造成他不幸的原因,“天”就是他找來控訴對抗的對象。他沒有真正體會到“我命由我”,“天”就是一個給他厄運的假想敵,“就和它鬥到底”其實沒有實意。片子最後哪吒用行動拯救陳塘關化解了百姓心中對自己的成見,感覺這才是他鬥爭的“勝利”。多少在哪吒身上看到了美國超級英雄的影子,所以才讓人覺得故事還蠻西化的。後面的“天雷劫”顯然是想繼續表現他反抗“天”,但實際上和前面的故事已經沒有關係,因為這個天雷劫,甚至整個經歷都是幫助他完成淨化。扯到天雷劫,故事就顯得有點命定歷練的味道……總之,整個劇情有些虛張聲勢,立意扯很大,非把一些很簡單的東西非要往深層次說。加上又愛帶入現下的社會觀念,如像前面說殷夫人有除妖的工作意在說現代女性的要獨立自主,卻又不顧及哪吒這塊教育缺失,讓故事容易給人凌亂之感。劇情這裡推動那邊就有缺口,然後東補一塊西補一塊,看上去像是完整了,卻經不起細看。

《哪吒之魔童降世》,故事能否編得更好

“我命由我不由天”,大家對這句話的理解和古人要表達差得太多,真要研究可是個大話題,不是一部電影就能簡單表達的。紫陽真人在《絕句六十四首》中說,“一粒靈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但後面又補了一句“大藥修之有易難,也知由我亦由天。”。修道修道,這靈丹妙藥哪裡找?想起看過南懷瑾老師說過《封神演義》中哪吒故事其實包含寓意,像“割肉還母,剔骨還父”、“打碎金身,火燒行宮”等都是在修行(《楞嚴經講座》、《禪觀正脈研究》)。動畫已經和原故事完全不同了,用了個天雷劫來替代這個轉變性命的部分過程,至於有什麼道理,得問問導演。

《哪吒之魔童降世》,故事能否編得更好

動畫裡世界觀的設定也是怪怪的。龍族設定為妖族,沒了龍宮,還被壓在海底。揹負全村龍希望的敖丙也改變原來對立立場,成哪吒最好的朋友,還為他獻出生命。這導致老龍王誤會哪吒害了敖丙,埋下了復仇的伏筆。這個改動也不是不行,只是這樣的角色好像是刻意安排的“另一半”。話說,哪吒敖丙還蠻受歡迎的,這年頭CP黨大行其道,不知道說什麼好……還有李靖夫婦與百姓的關係似乎因為隔著魔童哪吒而有些變味,他們守衛陳塘關的酬勞是百姓因感恩對搗亂哪吒的容忍,而不是官衛民民擁官的融洽。

《哪吒之魔童降世》,故事能否編得更好

不管如何,國產動畫電影有進步還是好的,希望以後的故事講得更合乎邏輯更完整些,如果是西方的魂就純西方,沒有必要用東方的道理去解釋西方的理念。

得空得去看《封神演義》和重溫《哪吒鬧海》,要真想理解這故事,估計還得讀幾本儒釋道經典……

另外,推薦馬小褂的影評《「魔童」哪吒究竟反映了我們這個時代敘事的哪些特徵?》,角度挺有意思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