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小明 編輯排版:楊利華 崔貫利
<code>心理諮詢現場如同一個大黑箱, 既不可視,又無法客觀還原, 心理諮詢師的困惑如何解決? 小明老師以《捫心問診》為藍本,手把手教您做心理諮詢! /<code>
(一)提問環節
第1個結構就是先回答問題。
因為說實話,回答問題這件事還是很重要的,重要在哪呢?
其實大家平時很多學習,不管你們參加培訓還是自學,你們對於這個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是有很多疑惑的。而缺乏一個老師能給你們回答這些問題,有人會你回答這些問題之後,你們就能度過一些卡住你的那些關卡。
就像我們上學的時候,比如說我們學習,比如說你上研究生或上博士,到底用處在哪?不是因為老師在上課或老師給你教學,不是的。
其實老師在多數情況下能起到作用,就是當你有困惑的時候,你可以找個人問問題,而他往往代表著可能在某個方面的一個比較權威的聲音,或者能給你一個方向上的指導,這樣對我們學習就特別有幫助。
大家趕快把你們要提的問題趕快貼出來。我現在還沒看到你們的問題。
01
今天提的第1個問題是:抑鬱症如何有效干預?
在講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說,大家在學習心理諮詢裡面,包括來訪者,也會遇到的一個關於在知識點上的一個困惑。
那麼在心理諮詢各流派裡面,一般來說除了行為主義,其實行為主義也不是特別的有針對性。除了行為主義,就行為主義還偏向於有針對性一些。絕大多數的心理諮詢它都不具備直接指向某一個症狀做治療的這麼一種條件,也就是說我們心理諮詢和醫生不一樣,很多人在這點上是有誤差的。
比如說學醫的人和學心理學的人,說實話,他最大的區別在於學醫的人他考慮的,我們把它叫做精神病理學的模型。記住這句話叫做精神病理學的模型。
你們可能會問抑鬱症它又不是精神病,為什麼提到精神病這個詞?
我們說的精神病理學模型指的是不管你是心理疾病中的哪一種,都給他囊括到精神病學模型框架裡面來看。也就是說醫學的精神病理學模型和心理學的精神病理學模型它就不一樣。然後心理學裡的心理諮詢裡面各個流派的精神病理學模型它又不一樣,所以說醫生的精神病理學模型它是生物學模式的。
你們記住這一點,生物學模式才會出現對症治療,比如說你是抑鬱症,好,那麼我會用對待抑鬱症的藥物,但是在心理學的精神病學模型裡面,我們沒有針對抑鬱症的心理治療方法,你記得這點是沒有的。
好,至於怎麼做抑鬱症,我等一下來說,大家先建立第1個觀點,在心理學裡面,沒有一種專門針對某一種疾病的治療模型。而醫生的模型是生物學模型,醫生是可以針對某一種具體的疾病進行治療的。
好,這是大家要知道的第1個問題。
02
在心理諮詢的各流派裡面,我們先不說區別,先說共同的部分,共同部分就是整個心理諮詢的各流派,不管什麼流派,他們對於症狀的理解,就不管你是什麼流派,對於症狀的理解它肯定有不同吧?但它也有共同的部分,共同的部分是,他們都認為心理疾病的症狀不僅僅是生物學模型,記住這是一個區別。
那麼不僅僅是生物學模型,那就意味著它還有什麼模型呢?在人身上,除了生物學模型以外還有什麼模型?就是心理的模型和文化的模型。所以一般我們把心理文化合在一起可以這樣使用。
換句話說,這樣我們就得到了最大的兩種分類,一種分類就叫做生物學模型。意思就是所有的醫生都可以用生物學模型來治療一種疾病,包括你們所說的抑鬱症。而心理學的模型,我們考慮的是心理文化治療的一種範式。那麼,心理醫生恰好是在醫學模型和心理文化模型中間的一種職業。
所以國外的心理醫生他也分成兩種分類,一種就是偏醫學模型,一種是偏心理文化模型的。那麼一般來說國外的心理醫生,是有開藥的,也有做諮詢的,還有兩種混在一起的,但是有的流派要求很嚴。開藥的不做諮詢,做諮詢的不開藥,哪怕他以前是屬於心理醫生,他都不這樣做,他是分開的。
大家看《捫心問診》你就會發現,這個心理醫生他是受過藥物學的訓練的,他是可以開藥的。因為他這種模型,是國外的那種心理醫師模型,他有開藥的權利的。那麼別人也會叫他醫生,對吧?
但是他如果是給你做諮詢,或者說他長期以來他的工作都是做諮詢,他是不會去開藥的。如果你需要開藥,他會給你介紹一個專門開藥的醫生給你開藥,而做諮詢就是做諮詢。他把這兩個事分得很清楚。
這是一般來說國外的心理,就國外心理醫生這樣分類,但是有混在一起的,他可能既給你開藥,又給你做諮詢,也有這樣的。 咱們國家現在在醫院裡面的心理諮詢,比如說心理醫生或者心理治療師,他們大概是走的這兩條道路,就是兩條道路合在一起,一起在使用。
03
但是在精神動力學裡面一般不建議這樣做,為什麼?
因為當你在給來訪者開藥的時候,同時又給他做諮詢,那麼你開藥這件事本身要從動力學角度去理解。開藥這件事,從動力學角度理解它就會產生一個,它會影響我們做諮詢的效果。
影響什麼?比如說,好,你一邊給來訪者做諮詢,你希望來訪者在心理上做改變,但來訪者他就希望你給他用藥物,你的心理諮詢就會變得怎麼樣?失效。所以像這樣的事情最好是分開,其實效果是比較好的。
好,那麼這是我剛才從醫學模型和心理文化模型做的大的分類。然後再來說心理學裡面的,心理學裡面我們既然是一個心理文化的模型,那麼我們一般不對症治療。
行為主義的對症治療,他也只是說比如說對於抑鬱症或對於某種疾病它有一些治療的框架,但它也不是絕對的對症治療的。除了行為主義,其他各流派基本上都不對症治療。
如果不對症治療,你們就記住這件事是很重要的,既然你們是在學動力學取向,包括其他心理諮詢,不是學行為主義的,所以任何抑鬱症的患者來到我們這裡,記住,我們並不會把它作為一個病症進行對症治療,比如說你是抑鬱症,我不會用抑鬱症的治療方法去看待他。
不管你是強迫症、抑鬱症、焦慮症、神經症的哪一種,還是另外一種什麼樣的心理問題?到了我們心理諮詢的心理文化的治療框架底下,記住到了我們心理文化框架底下的時候,我們用的方法都是統一的一種方法。什麼方法?就是聽、說,聽你講故事,聽你說你的生活,而不是說,我們會有一種針對抑鬱症的東西。
雖然我們沒有針對抑鬱症的一種治療方法,我們對所有的來訪者都是聽你說故事,請你講你的生活,對吧?這個是不變的。但是對於抑鬱症的人來說,我們會多一個小小的擔心,多一個對這類來訪者的一個戒備和一個自我的保護,就是抑鬱症的患者有自殺的風險,這是唯一需要考慮的。
除了自殺風險以外,他和我們做的其他心理諮詢沒有區別,你們就記住這點情況,所以對於抑鬱症的患者,我們主要是防範他的自殺風險,主要是考慮他最近一次有沒有自殺行為。
在兩年之內的時間裡有沒有自殺行為?如果這個來訪者上次自殺的時間是在兩年以前,那麼他的自殺風險就稍微低一些,如果他上次自殺的時間是在兩年以內,那麼他在你這裡做諮詢,再次自殺行為的概率是非常高的。
所以第1種就是你要去分析它的自殺風險,第2個就是來訪者在諮詢中,凡是涉及到有危害生命的安全的,你都要去對它進行仔細的一個危機干預的篩選,包括比如說詢問他有沒有具體計劃,瞭解這種危險性有多強,需不需要進行比如說監護人的監護,就只有這幾樣東西,是對抑鬱症的處理和其他問題的處理不一樣的地方。
除此之外,我們對於所有的來訪者,我們都是聽你說實話,聽你說話的過程中來,用我們的各流派的方法和技術來進行諮詢。這點我不知道說明白沒有?
剛才看到你們下面問的其他問題,比如說進食障礙也是一個症狀,所以我們沒有對於進食障礙的這種治療的框架。雖然精神分析有很多,對於比如說你是抑鬱症,你可能對內攻擊,對吧?
對內攻擊你是進食障礙,你可能會有一個比如說防禦,一個防禦自己,無論是防禦自己長大,還是防禦自己的性別,還是防禦自己的其他的一些東西,這可能是一個防禦的動力學機制。但這個僅僅是精神分析某些流派,對於這種案例中的假設,而做諮詢是不能夠根據假設來做的。
也就是說進食障礙也好,失眠也好,焦慮症也好、強迫症也好,抑鬱症也好,我不管你什麼症狀的,你來到我這裡,你就是說話,你說話我聽,然後按照我們教的案例的方法,該凝縮、該置換、該還原,該時空聯繫,做就行了,做完之後潛意識溝通了,然後就好。我們的方法永遠是這個方法,大家能不能理解了?
所以說我們雖然有精神分析,有關於精神障礙的某種假設,但是做諮詢的時候是不按照假設來的,做諮詢就是聽來訪者說話。
(未完待續)本篇為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