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會議怎麼開?教你幾招

話說昨天微頭條裡提到,家庭會議是改進家庭氛圍的一個好方式。它能促進坦誠溝通,消弭分歧誤會,提升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濃度。

但因為這種做法在現實中真的不太常見,所以很多人覺得無從下手。這裡給大家提供點乾貨(怎麼做以及為什麼這麼做),也許能用得上~

家庭會議怎麼開?教你幾招

一、會議形式

1.時機選擇:一般每週五或週六晚召開,具體日期視當週情勢而定,最遲不要晚於週日。(經過一週的醞釀,這是個總結過去,開啟新篇的時間點。為什麼不直接選週日呢,因為萬一臨時有事,本週就沒有改期的機會了。這事要堅持。)

2.環境佈設:採取"圍桌夜話"形式,圍小桌而坐,桌上設果盤、堅果茶飲、模擬話筒、空白會議記錄、背板和筆。(氛圍要做足,形式越正式,大家就會越重視這件事,它的結果就會在心裡越重要。)

3.時間設置:總時長約1小時,其中每人發言10分鐘,會議開始和結束語各5分鐘。(時長要控制,長了太累,短了有敷衍的機會。當然,具體數字可以自己定。)

4.角色擔任:設1名主持人、1名記錄員,所有人輪流擔任。(孩子可擔任持人,不參與記錄員輪值。假如家中老人不適應,可以讓他們先列席,搞清楚狀況並且適應了這種表達方式再參加。)

5.議程安排:主持人宣佈會議開始,前5分鐘回顧總結本週家庭大事,爾後把模擬話筒傳出去,會議成員依次發言,主持人計時。10分鐘為參考發言時長,到時後主持人可提醒,但不強制要求結束髮言。

未持話筒者不得發言,如確有急需,舉手示意,由主持人視情賦予發言權。模擬話筒很重要,可以用隨便什麼東西替代,礦泉水瓶就很方便。

(一般在家庭裡大家都喜歡插話,但會議就會開得很亂。因為各人感受不同有可能還會吵起來,所以一個人說話的時候,務必禁止其他人插嘴。這個時候話筒的意義就顯現出來了。手頭沒有話筒就不許開口。)

6.發言內容:對每名家庭成員的表揚與期望兩部分。(這是中國家庭中最缺少的東西。現在很多家庭都有老人帶孩子,上一輩人尤其不善於表達正面情感。所以用會議的形式硬性要求,專門培養習慣。因為它們很重要。)

7.會議記錄:由記錄員手動填寫、拍照發至家庭群中,紙質版原件存檔,如果時機成熟,可進行錄像。(這是為了讓大家發言的時候都審慎一些,不要相互攻擊,免得日後留下黑料自己也不好看。)

家庭會議怎麼開?教你幾招

二、會議要求

1.保持專注傾聽,目視發言人,儘量不打哈欠、走神。

2.不許看手機,如有來電,除非緊急,會後回覆。

3.尊重別人的發言,不打斷,不反駁,即便無法理解,也允許別人的表達,儘量不要流露出鄙夷、厭煩的神色。

4.發言以表揚為主,期望為輔。

5.表達期望時保持客觀理性,就事論事,定位是"希望xx在xx方面能有xx這樣的更好做法",而不是"xx在xx方面一直做得很差,性格有問題,比如上次xxxx上上次xxxx。。。"

要限定在當前的具體事情上,給出針對性解決辦法。不要泛化,不要翻舊賬,不要上綱上線,不要夾帶情緒,不要開成批鬥大會。

(這部分沒太多需要解釋的,是我為一個家庭擬的條款,所有強調出來需要避免的,都是以前曾經遇到的。先提醒大家警惕這些做法,能對再犯起到一定的提醒和約束作用。)

家庭會議怎麼開?教你幾招

三、特別提醒

1.告訴每一個人,會議不是最終目的,不是唯一形式。是希望藉此機會讓大家形成一種相互尊重、平和理性、彼此支持的交流模式,讓家裡儘量減少戰火,或者戰禍。

宗旨是"推動家庭的文明化民主化進程"。(這是針對平時強權現象比較明顯的家庭的,其它家庭可以自行調整。)

2.以上所有,用會議章程的形式固定下來,打印,簽字。

(為了避免開著開著吵起來,我還為章程加了碩大的水印:"冷靜平和,就事論事,表揚為主,相互支持",並把這作為家庭會議的16字方針堅持下去。)

章程的內容不是不可以修正,但要把每次修正都當成一件大事來鄭重其事地對待。尊重它,就是尊重家庭,尊重家裡的每一個人,包括自己。

以上種種,均是看上去有點奇怪的操作。還是微頭條裡那句話,如果以前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沒有讓你感覺足夠好,那就試試這些奇怪的操作吧~

家庭會議怎麼開?教你幾招

我是濯纓,執著邏輯也敏於情感,用文字探尋生命本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