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身上的藏著的天賦,你注意到了麼?

為人父母不容易,看看各大醫院生殖中心排的隊就知道了。為了懷上寶寶,有的忍著疏通輸卵管的痛苦,有的忍著試管的身心折磨,好不容易懷上了,又開始各種擔驚受怕,隔兩天跑去測HCG和孕酮值,前三個月小心保胎,胎穩後,又怕孕檢各種指標不過關,唐氏篩查、畸形篩查等等,一顆懸著的心就沒放下過。一朝分娩後,恨不得把全部的愛都給這個來之不易的寶寶,真是應了那句:得來的太不容易,所以更加珍惜。


孩子身上的藏著的天賦,你注意到了麼?

現在家家第一個孩子基本都是照書養,沒有孩子前,想的是孩子只要能健康快樂成長就行,有了孩子,慢慢心態就變了,因為只有父母才能看到自己家寶寶日復一日細微地變化,“呀,寶寶真聰明,這麼小就會模仿/這麼小就會頂嘴,比我小時候強多少,可得好好培養”,觀察到寶寶的變化越多越驚喜,對寶寶的期望就越高。於是即便不在物質層面拼比,在學習層面,家長們都卯著勁拼,從最開始帶寶寶聚著遛彎開始,長長的比拼鏈條就開始了,別人家的孩子都會啥,自己家孩子也不能落下,都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拼起跑線,最直觀的就是拼“學區房”,每年都有不少父母,把原來住的舒適的大房子賣了,換了個老破小,三代人擠在小屋裡了,一擠至少擠6年,就為了孩子能上個好小學,買了學區房就結束了麼,才不是,這只是又一輪比拼的開始。上了小學,就開始拼各種課外班,之前有新聞報道過,北京海淀區拼“雞娃”的家長們,不但孩子上輔導班,自己也跟著上,記筆記,記得滿滿的,留著回家輔導孩子;身邊一個土毫的家長,家裡小男孩上的是私立,成績一般,爸爸很著急,於是就找了個從名校畢業的人,專職輔導他家孩子,跟著孩子上課,上課,輔導作業,像員工一樣專職輔導孩子的功課,土毫的思維咱們想象不到,但從父母對孩子愛護的層面,確實讓人很感動。


孩子身上的藏著的天賦,你注意到了麼?

除了學業相關的輔導班,還有才藝相關的培訓,也不能落下,舞蹈、畫畫、高爾夫、馬術等等,一天到晚把孩子的時間排得滿滿的,父母也勞心勞力地到處接送,總之種種,都是對未來社會不確定性的擔憂,擔心孩子長大後在社會競爭中拼不過“別人家的孩子”。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色,父母首先要認識到孩子都是有獨立特色的個體,每個孩子都不是完美的,我們要去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比如有的孩子就是邏輯思維弱一點,有的孩子體能差些,有的孩子不喜歡說話,有的孩子只對唱跳感興趣。作為家長,一定要注意多發揮孩子的長處,多開發孩子長處的天賦,而不是把精力都耗在孩子的短板上,投入八成的精力放在短板上,收穫有可能也只是平平,還把孩子弄成更加厭煩,但投在孩子本身具有的興趣和天賦上,就不一樣了,投入五成,有可能收穫八成,這就是上天給不同天賦孩子的驚喜。所以散養孩子也好、隨大流各種輔導培訓全部給孩子報上也好、按“雞娃”標準硬拼也好,不管哪種,父母心裡都要清楚一點,教育不是一件功利的事情,贏了一次次的考試,不代表就能贏得人生,人生的路很長,輸不輸在起跑線不重要,有沒有發掘出孩子的特長並將上天給的天賦必揮出來才是重要的,這才是陪伴孩子一生的財富。


孩子身上的藏著的天賦,你注意到了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