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公司,醫藥代表工資更高,你都清楚嗎?

這些公司,醫藥代表工資更高,你都清楚嗎?

來源:賽柏藍

特約撰稿:Joe

一提起仿製藥,我們總覺得原研藥會比仿製藥更好,一般選工作時,醫藥代表願意選擇原研藥的崗位,臨床客戶也更認可原研產品的療效。但隨著近年來生物製藥的崛起,生物類似藥也開始異軍突起。

不一樣的是,對於生物製劑,大家並沒有“原研比生物類似藥療效好很多”的觀念。而且從市場上來看,生物類似藥也做的風生水起。譬如:君實、信達的PD-1,以及今年剛上市美羅華的生物類似藥漢利康。

▍生物類似藥集中在目前最火的領域

目前這個行業最火的領域是哪個?必然是腫瘤。目前哪個領域生物類似藥最多?也必然是腫瘤領域(其實有些領域的生物類似藥在陸續準備上市,只不過數量較少)。

腫瘤領域這幾年的快速發展,讓國內一眾生物製藥企業迅速崛起。百濟神州、信達、君實、復星等醫藥企業都從中獲得巨大的機會。

生物製劑研發難度大,生產成本高,售價一般也比較高,很多腫瘤患者承擔不起高昂的治療費用。尤其是進口生物製藥,一般的策略是高價進入國內,如果之後沒有被仿製,可能會一直保持高價,除非遇到外力,比如進醫保、競品上市等。

而國產生物類似藥的崛起給了患者新的選擇,與普通的化學仿製藥相比,生物類似藥與原研藥差價巨大。但普通的仿製藥則不然,舉個例子,立普妥和仿製藥的差價不算大,如果需要長期服用,一般患者都能接受。

即使現在帶量採購了,他們之間的差價和生物製劑與類似藥之間的差價也是無法比的,能承受生物類似藥差價的患者還是少數。赫賽汀進醫保後大幅降價,從2萬多降到7600,之後的銷量也是放量增長,一度全國斷貨。

可見低價可以明顯改變生物製劑覆蓋的患者數量。而且腫瘤領域的患者只要能承受,都會去試一試,所以這幾年生物類似藥發展得非常好。

這些公司,醫藥代表工資更高,你都清楚嗎?

(圖片來自醫藥魔方)

▍生物仿製藥更難被仿製

小分子化學藥通常是化學合成的,而大分子生物藥則通常是生物合成的。源頭的不同就直接造成兩者在結構、成分、生產方法和設備、知識產權、配方、保存方法、劑量、監管方式以及銷售方式均有不同。

對於生物類似藥生產商而言,由於知識產權保護等多種原因,原研藥公司所採用的生產工藝甚至是所採用的細胞系都不清楚,這就更導致生物類似藥與原研藥的差別。

另外,生物藥生產及流通的過程更加複雜,要求也更高,有許多步驟,細胞培養的條件(溫度和營養)、產品的加工、純化、儲存和包裝等各個環節都會影響產品的生產,整個過程中的微小差別都可能會對最終產品的質量、純度、生物特性以及臨床效果產生較大影響。

正由於上述種種原因,雖然化學仿製藥的英文是generic drug,但是生物類似藥並非是biogeneric,而是biosimilar,因為生物類似藥只可能與原研藥“相似”(similar),絕不可能一樣。

所以生物製藥仿製難度大,玩家少,短時間不可能把國內的進口生物製劑仿個遍,現階段生物類似藥還是比較好做的。

▍生物製藥企業待遇更好

與傳統制藥企業相比,像百濟、君實、信達這類的創新生物製藥企業的待遇更好,更接近外企,百濟甚至還會給股票。而且他們的待遇在外企裡也是中上等的,比國內很多二線外企待遇要好。

這也是為什麼,這些企業在其生物類似藥上市時,能成建制地從R司挖人。

同時,這些企業從上到下的人員基本都是外企出來的,公司文化也與之前的傳統國內製藥企業不同,更接近外企。

之前有很多小夥伴還糾結這些企業不是外企,這時,我一般會告訴他們,不要把這些企業當做以前認知裡的傳統國企。

這些企業不僅待遇還不錯,且其生物類似藥仿製的都是國內腫瘤領域重磅產品:比如PD-1、美羅華、安維汀以及還有正在研發的赫賽汀的生物類似藥。

這些被仿製的產品在國內都是獨領多年風騷的產品,一旦上市,潛力非常巨大。比如美羅華的生物類似藥漢利康上市以後,就對其形成了巨大的衝擊,漢利康發展的勢頭非常迅猛,快速搶佔了市場份額。

所以說對銷售來說,現在這些國內生物創新企業的生物類似藥,無論是從待遇方面還是產品力方面,都還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免責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僅供分享,如涉侵權請留言刪除。

歡迎關注“思齊圈”公眾號,更多深度行業內容等著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