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朔:在內外部挑戰背景下,中國製造的5個選擇

秦朔:在內外部挑戰背景下,中國製造的5個選擇

4月22日晚19:30-21:00,正和島《每週一播》第4期《“中國製造”的變局與突破》如期而至。

全球疫情蔓延,不僅引發了資本市場波動,也引發了不少人對於中國製造業未來將向海外大規模轉移的擔憂。未來“中國製造”走向如何?

本次直播邀請了東方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行、人文財經觀察家秦朔,聚焦中國製造,尋找疫情下的變局與突破之路。

來源:正和島

第一,有能力進行全球資源佈局的企業要加快全球化佈局,而不是簡單地在中國收縮,因為企業產能在中國是消化不了的。

第二,對於過去高度出口導向的,現在遇到一些挑戰要回到內需型發展。未來中國內部市場的規模是不可想象的,某種意義上,中國內部的大市場還是會提供很多機會。當然從外銷轉向內銷也涉及到品牌、渠道、營銷,以及為本土化的定製,不是簡單的從外銷轉到內銷就可以,一定要真正的轉型,為中國市場而設計和製造。

第三,創新是未來的主題。創新包括技術的創新、商業模式的創新,以及針對中國新興消費者的創新。我們國家出生在1990年以後的人口已經有4億多,中產階級或者中間消費群體規模在未來會從現在的4億多擴大到8億多,所以整個中國新的消費形態、需求是非常蓬勃的,特別是年輕人對國貨的接受度比50後、60後要好很多,他們對於創新的東西很喜歡,這也能夠給我們提供很大的空間,必須要創新。所以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針對新消費需求的創新都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如何保護企業家精神。我認為,在過去幾年時間裡,可喜的方面是無論從國家層面還是地方層面,在改變營商環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很多企業家都反映現逢年過節沒有那麼辛苦了,因為以前都要想著怎麼請領導吃飯,排都排不過來,很辛苦,現在這些都不用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國的營商環境更好了。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從國家整個資源的配置上來講,無論是產業進入還是金融,無論是行政性整合還是其他等方面,過去幾年資源更多在向國有集中,利潤更多表現在向國有傾斜,這樣的表現是非常令人擔憂的。因為資源配置的效率毫無疑問的是優秀的民營企業會更強,我也希望我們國家真正能落實“三個公平”,和推動資源向能創造更多價值的企業家轉移。

第五,改革開放,我們有自己的特色,制度變遷的方向和人類的普遍價值並沒有根本性的衝突。只有把這個扣給解開了,中國的發展道路和模式才能在全球得到更多認同,這樣也能為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和企業的發展,以及融入全球化的發展創造更好的國際關係友好型界面。千萬不要覺得自己特別了不起,在全世界看來是強大的,但是以異類存在,這對於我們整個的經濟發展很可能是非常不利。

總之,對於中國製造,我認為我們內在的能力是擋不住的,但是同時要有危機感,很多方面還有差距,需要從內生角度提升我們的管理和創新。從整個國家和社會的角度,應該善待我們的企業家,創造更好的讓他們發揮企業家精神的外部制度環境,和社會輿論與文化環境,這樣中國製造一定能夠克服現在的挑戰,發揮我們自身的優勢,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