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推薦《孩子:挑戰》:父母與孩子的衝突,其實是“權利之爭”

養育孩子,確實是人生最大的挑戰。

魯迅曾在《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一文中說到:孩子的世界與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蠻做,便大礙與孩子的發達。

可是,在實際生活中,很多父母自認為對孩子瞭如指掌,認為自己就是如來佛,孩子就是那翻不過五指山的孫悟空。


樊登推薦《孩子:挑戰》:父母與孩子的衝突,其實是“權利之爭”

曾經,我也如此認為,但是隨著孩子一點點長大,我發現自己對他的控制力越來越弱,而他也變得越來越叛逆,再也不是以前那個小可愛了。

為此,我深感苦惱。也曾試著像朋友一樣與他相處,可是當我們發生分歧時,他仍然堅守自己的陣營,毫不妥協。

也試過用武力鎮壓,但是每一次都要使出比前一次更嚴酷的手段才能讓他低頭,就在我無助彷徨時,我遇到了這本《孩子:挑戰》

彷彿習武之人打開了任督二脈,我一下子找到了問題的關鍵,囊括全文,作者就是告訴我們:父母與孩子的所有衝突,都是權利之爭。


樊登推薦《孩子:挑戰》:父母與孩子的衝突,其實是“權利之爭”

何謂“權利之爭”

《孩子:挑戰》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教育家,現代實踐派兒童心理學奠基人魯道夫.德雷克斯。他的“師爺”是大名鼎鼎的現代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佛洛依德。

這本書創作於上世紀60年代,是德雷克斯的《父母:挑戰》《婚姻:挑戰》並稱“挑戰三部曲”


樊登推薦《孩子:挑戰》:父母與孩子的衝突,其實是“權利之爭”

在書中作者提出了家庭教育中的權利之爭。簡而言之就是當父母在管教孩子、限制孩子時,就是在無意識中強調我們的家長權威。

換句話說,父母教育孩子、控制孩子,想要讓孩子變得完美、聽話,其本質就是希望堅守住自己規則制定者的地位,讓孩子成為自己的追隨者。

可是,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因此他們會反抗,會想要逃離,為此他們會跟父母鬥智鬥勇,用哭泣、撒嬌、耍賴等方式來影響父母,改變父母的底線。

這種做法完全是無意識的,育兒過程就像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暗地裡進行了一場拉力賽。但是由於年齡的差距,在這場拉力賽中弱勢的孩子輸得更多。

當你的孩子向你發脾氣,對你說“不”,其實你們的權利之爭就已經開始了。


樊登推薦《孩子:挑戰》:父母與孩子的衝突,其實是“權利之爭”

如何解決權利之爭?

在《孩子:挑戰》這本書中德雷克斯將親子教育中的權利之爭分為四種情況,並結合實際案列給出了操作方法。

  • 第一,孩子能力不足導致權利之爭。

在育兒過程中大部分權利之爭都來自於“不聽話”,父母覺得孩子是故意搗蛋,專門和自己對著幹,是叛逆。可是他們不知道,孩子可能是因為年齡小,能力不足,無法滿足父母的要求。

這種情況下要避免權利之爭,就要學會鼓勵孩子。

通常,大部分父母都是在孩子取得好成績時鼓勵孩子。可德雷克斯認為當孩子鼓足勇氣、費力嘗試一件事後卻失敗了的時候,父母更應該鼓勵。

鼓勵的時機很重要,如果錯過了最好的時機,鼓勵將變得可有可無,甚至還會適得其反。


樊登推薦《孩子:挑戰》:父母與孩子的衝突,其實是“權利之爭”

例如,3歲的孩子開始學習穿鞋子,但是由於手指靈活度不夠,可能他們的動作會非常緩慢。這時,父母著急出門,就會對孩子說:“不是這樣的,還是我來幫你穿吧!”

父母熟練地幫孩子穿好鞋子,孩子卻因此受挫,會放棄學習穿鞋子。之後父母在讓他自己嘗試時孩子就會抗拒,這時候權利之爭就來了。

要想避免,父母就要放棄“催促”,改為鼓勵。告訴孩子當下做不好很正常,認可孩子的努力和勇氣。


樊登推薦《孩子:挑戰》:父母與孩子的衝突,其實是“權利之爭”
  • 第二,當孩子真的犯錯,觸及底線和原則引起的權利之爭。

例如,父母帶孩子乘坐公交,在公交上孩子亂跑亂叫,父母越制止越嚴重,於是父母不得已大聲訓斥甚至是動手打了孩子,孩子立馬安靜了。

可是,一會兒又開始吵鬧,孩子的吵鬧其實就是再向父母抗爭“你就是拿我沒辦法”“你就是管不住我”。

在這樣權利之爭中父母失敗了,他們應該在警告孩子無效後,嚴肅地告訴孩子如果還是吵鬧就要下車。如果孩子真的繼續吵鬧,就應該堅定執行之前的規則,立即下車。

我們都生活在規矩之內,父母要教會孩子尊重規則。家長需要明白什麼是堅定,並將其貫徹到底,而不是一味地強硬,命令孩子。


樊登推薦《孩子:挑戰》:父母與孩子的衝突,其實是“權利之爭”
  • 第三,父母認為孩子擁有耍賴的權利,成為權利之爭的弱者。

孩子小的時候,表達能力不足,會通過哭或者打父母的方式來釋放情緒。這時如果父母只是做出受傷的表情是無法得到孩子的道歉的。

因為,他或許只是想表達對媽媽(爸爸)的不滿,他不會覺得自己打人是不對的。

在育兒過程中要尊重孩子,也要教會孩子尊重別人,如果被孩子打,父母可以對孩子說“你是想和我玩拍拍人的遊戲嗎”。然後用相同的力度打回去。

之後孩子可能會憤怒,但是父母不能因此改變規則,要一直繼續,知道他主動停下游戲。

這個過程就是教育孩子尊重別人的過程——你不想別人打你,就不能打別人。


樊登推薦《孩子:挑戰》:父母與孩子的衝突,其實是“權利之爭”
  • 第四,與孩子合作從而避免權利之爭。

很多媽媽想要培養孩子動手能力會讓孩子做家務,並且嚴肅地告訴孩子:“你必須按我說的,在規定的時間裡,把這些事做好”。

大部分情況下,孩子都是反抗,或是拖延時間或是直接不做,就算做了也可能不是完全按照媽媽們的要求來。

媽媽在做安排時,將自己置於領導者地位,而孩子在壓力下就會抗爭,權利之爭就開始了。

要想讓孩子與父母合作,就要讓孩子懂得家務是每個人都要承擔的,讓他們知道這個家需要他們。

例如,媽媽可以讓孩子自主選擇某項家務,在他沒完成時不要催促、謾罵,而是做好自己的事,事後再告訴孩子只有你沒有完成自己的工作,所以家裡這一塊兒就不完美。

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是被需要的,父母和自己一樣也是在為這個家努力,這樣就可以避免孩子的不合作。


樊登推薦《孩子:挑戰》:父母與孩子的衝突,其實是“權利之爭”

樊登、脫不花推薦的育兒工具書

《孩子:挑戰》這本書不僅講了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權利之爭,還從心理需求的角度深度剖析了孩子四種錯誤言行的原因。

包括尋求過度關注、挑戰頂撞父母、有報復行為、自暴自棄

這四種行為的心理學分析,並結合案例給父母提供了相應的解決辦法。

這本書共有38章,每一章只有十幾頁,期間穿插了多個故事,作者利用這些真實故事向我們分析了育兒路上的種種難題,並給出了針對性的方法

很多新手父母育兒書讀了很多,育兒課聽了很多,道理也都明白可就是不知該怎麼下手,這本書與其他育兒書不同,更注重實踐


樊登推薦《孩子:挑戰》:父母與孩子的衝突,其實是“權利之爭”

所有的分析、探究,落腳點都在於引出實際的解決之道。父母可以把它當做育兒工具書,根據教育孩子時遇到的情況,查找目錄,學習具體的應對之法。


自從我買了這本書之後,與婆婆的矛盾明顯減少了,孩子出現問題我就打開書邀請她一起閱讀,現在我們倆已經成為育兒同陣營選手了。

再也不用邊教育孩子,邊“教育”老人了。

教育孩子是一項艱辛的工作,育兒道路上合理地利用工具,尋求外界的幫助會減輕我們的焦慮,這本書將是不錯的選擇。

快來點擊上方鏈接購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