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西县有的放失,“三管齐下”打造“健康临西”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

近年来,河北省临西县紧紧围绕“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坚持预防为主,不断提升健康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健康临西”建设取得扎实成效。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临西县出现确诊、疑似各1例,未发生感染传播问题。

临西县有的放失,“三管齐下”打造“健康临西”。

前移关口,提早介入,实施农民免费体检,推动健康服务创新开局

为建设健康临西,以大卫生、大健康观念创新提升健康服务,如何破题开局?临西县相关单位经深入调研发现,农民群众“有病不知,小病拖治”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未病先防,健康生活”意识更是普遍淡薄。对此,该县坚持关键处谋划发力,关口前移,提早介入,自2017年起,以“免费体检、免费开方,提供优质治疗、优质服务”为主题,每年组织开展农民健康体检活动。

配齐各项检测设备,做实民生普惠工程。临西县在县域内确定9家乡镇卫生院为服务主体,抽调400多名医护人员,配齐各项检测设备用品,为该县近30万名农民群众,集中开展涉及常规、影像、血气、心电、实验室检查5大类18个项目的“两免两优”健康体检服务,并对高龄、病残等特殊群体采取上门体检,对外出务工人员实行预约体检,保证了健康体检工作的全覆盖。

做好宣传引导,推动群众提早防治。体检中,临西县坚持提前对体检群众开展健康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对查出的慢性病患者,提出指导建议,或免费开具药方;对检查出体征异常,经临西县医院专家远程会诊,按照分级诊疗规定,适合在乡镇卫生院治疗的,及时制定方案就地治疗,需要转诊的直接进入“绿色通道”到县级医院就诊,有力地推动了临西农民群众对疾病的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建立电子档案,促进健康服务开展。临西通过体检,全面了解农民群众身体状况,有效增强农民群众健康意识的同时,该县把体检信息全部录入“临西县农民健康数据库”,建立了电子档案;并运用“大数据”进行分析,清晰地掌握了县域群众易发病症,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发慢性病的详细信息数据,为创优开展健康服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融入日常,全面覆盖,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扩大健康服务公平共享

健康服务如何实现覆盖全民、系统推进、享在日常?该县坚持因地因人制宜,创新思维,健全机制,开出了“三张处方”。

区域施策,建设健康小屋进乡村。临西县充分运用健康体检大数据分析成果,选择在慢性疾病人数相对较多的村域,以村连片扩面,按照有场地、医生、设备、宣传资料、健康档案的“五有”标准,分批次建设“健康小屋”71个。临西每个“健康小屋”由1名全科家庭医生、1名健康指导师和1名村医服务,配备健康书柜,供群众自行借阅;定期举办专家讲座,小范围、面对面指导群众科学用药、合理膳食、运动健身;为慢性病、65岁以上老人、孕产妇、0-6岁儿童等重点人群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进行“一对一”健康理疗及跟踪回访;对脑血管疾病导致的偏瘫等方面的康复训练,配备站立床、训练梯、上下肢训练机等设备,进行专业指导康复;对空巢老人、特殊家庭、留守儿童制定一人一册计划,多方式进行心理辅导,构建了健康科普、疾病治疗、健身运动、防治指导、疾病筛查、心理辅导、康复训练“七位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

重点监护,实行健康巡诊上家门。临西县建立县、乡、村医务人员组成的健康巡诊服务队,配备巡诊车辆,配齐基本医疗卫生设备,对孤寡老人、残疾人、长期卧床病人等上门进行健康巡诊服务,县级医院每年巡诊4次以上,乡镇卫生院对辖区每年巡诊8次以上,村卫生所每周巡诊1次以上,逐人建立监护档案,精心提供定期体检、指导用药、康复训练、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各项健康服务。巡诊中注重促进群众健康生活,对健康素养不高、健康意识不强的慢性病患者开展健康知识培训,制定健康提升计划,开具健康教育处方,免费发放健康限油壶、限盐勺和药盒,引导其多吃少油少盐食物、按时服药、适当运动,参与“健康家庭”评选,参加“健康积分”活动,养成吃动两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巡诊网络涵盖临西县农村,还坚持采取“定期+按需”的形式,为1305名失能半失能老人开展了手机“一键通”上门巡诊服务。

全面覆盖,发展健康智能到指尖。一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建设覆盖临西县的手机家庭医生签约移动平台,随时提供线上互动咨询、专家问诊、慢性病管理、预约转诊等服务。二是依托中医智能辅助诊疗和智能共享药房两大系统,以县中医院为中心,建立辐射临西县299个行政村的全省首家中医智能医共体,村医将病人的症状输入智能诊疗系统,开出“智能药方”,再上传中医智能共享药房,经中医院医师审定、规范化煎煮包装后,最短时间内由冷链物流配送到患者家中。三是以县人民医院为中心,建设覆盖临西县乡镇卫生院、健康小屋和乡村卫生室的县乡村分级诊疗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开通互联网医院、远程会诊平台、院外延伸护理等服务,成立了省内首家县级互联网医院,建立了以“基层医疗首诊+专家远程支持+家庭医生签约网络化服务”为一体的医疗服务模式。四是开通24小时咨询热线,建立“阳光工作室”,对群众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

优先发展,多元投入,夯实公共基础支撑,提升健康服务质量水平

健康服务如何保证质量、持续提升水平?临西县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全面加快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加大重点工程建设。2018年以来,临西县相继实施了总投资4.3亿元的县人民医院迁建、4000多万元的中医院扩建,以及1100万元的妇幼保健和计生服务中心扩建等一批重点工程;完成了7家乡镇卫生院门诊、医技科室、病房扩建、国医堂新建等一批建设项目;建成了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阳光健康一条街、健康单位、社区、学校等各类健康场所129个。

拓宽多元投入机制。一是加大财政投入,临西县财政坚持每年专项列支300万元用于农民免费健康体检,相继购置配备了基本医疗检测设备300多台(套)、医疗耗材300余万件;2020年一次投资230万元,新购置了负压救护车、疫苗冷运车等医疗专用车14辆,实现了救护车所有乡镇全覆盖。二是争取社会资助,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先后捐助彩超、全自动生化仪、智能筛查机器人、新能源节能锅炉等总价值达4000余万元的设备;北京联慈基金会对临西县0-3岁贫困家庭幼儿,实施了“国奶扶贫工程”。三是激励企业捐助,中伟卓特液压公司等县内企业捐助了救护车等装备。

建强医疗卫生队伍。2019年以来,临西先后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招录专业人员84人,与河北医科大学合作,建立首个乡村医师培训基地,实施乡村医生全员轮训3期,学习普及中医药技术8种,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坐下来”等多种方式,常态化加强医疗卫生队伍业务培训,坚持每年评选表彰“最美乡村医生”等一批先进典型,多举措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提升技术服务水平。临西县与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天津弘泰医学检测中心、河北省第二人民医院等十几家医疗科研机构建立了医共体合作关系;建设了胸痛中心、卒中中心、肿瘤癌痛病房、新生儿及孕产妇危重症救治中心等,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启动了北京糖协糖卫士远程协作项目,打通“绿色转诊渠道”,实现身在临西也能便捷“看京医”。

“健康临西”战略实施以来,该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健康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以及生病后方便看病、看得好病正在逐步实现,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越来越好。

一是增强了临西县群众“预防为主”的健康意识。通过健康服务,深入推进健康教育进农村、进学校、进家庭、进头脑,促进临西县群众主动掌握三减三健、膳食、运动等方面的知识技能,饮食上做到“热量控制、结构调整”和“低钠、低脂”,科学用药、合理膳食、运动健身的健康生活方式正在加快形成。

二是提高了慢性病综合防控能力。近两年,临西县农民群众慢性病患者服药率提高了20.5%,控制率提高了22.2%,就诊频次同比下降了52%,节约医疗费用约478万元,防止因小病转大病约2.1万人,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创建以最高分通过省专家组考核验收,被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授予“全国老年重大慢病防控试点示范县”“老年慢病大数据研究基地试点单位”。

三是实现了因病致贫返贫“零”发生。临西县健康服务精准扶贫筑牢了因病致贫返贫的“防火墙”,2017年以来,共实施农民免费健康体检75.4万余人次,220余名重大疾病、5.7万名一般疾病患者得到及时救治,4336名因病致贫群众摘掉贫困“帽子”,2018年9月整县脱贫出列,临西县因病致贫返贫发生率由2016年初的43%,降至目前的“0”发生。

四是提升了公共卫生应急能力。临西县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突出加强健康服务,利用家庭医生签约APP、“一键通村医”、线上电话、微信群、云鹊医平台、短信等方式,对12.9万重点人群,实行了24小时全天候线上服务;运用中医智能医共体平台,煎制预防中药汤剂免费发放给重点疫区来临人员、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等重点人群及贫困人口;开通了24小时抗疫心理咨询热线,对辖区内贫困人口、五保户、孤寡老人、失能、半失能人员进行健康巡诊,免费发放防护物品和药品;建立了务工人员免费体检绿色通道,取得良好防控效果。

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item/6817588408416731656/


分享到:


相關文章: